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答于思先生

王曉波(本刊總編輯)


友德先生:

拜讀10月29日來函,及所附大作三篇。思之再三,決定公開答覆,並藉以澄清《海峽評論》的立場。

首先,以總編輯立場,謝謝您曾惠賜大作三篇(請見61、67、69三期)。此外,還要特別聲明,《海峽評論》的編務由我一人負責,與胡秋原、葉明勳二位先生完全無涉,而非大函所云「關係密切」。

大作《中國早已可以說不》,我早已收到,但因不符本刊原則,又不願告罪作者,故未能刊出亦未函覆,請見諒,但以先生之閱歷當知其中原委。

不意先生來函相責,故不得不坦然以告,我們礙難刊出大作的原因有二:一是大作反映的思想仍是內戰時期的反共意識型態,與現實脫離太遠。本刊基於中國民族主義,反對國共內戰,而主張兩岸中國人的團結。二是大作反映的是美國霸權主義新遏制的反華意識型態。果然,這次附來的大作中就公然宣傳李潔明主義。本刊基於中國民族主義,絕不會做美國霸權主義的反華工具。

以上兩項原則,不但是我自青年保釣時期以來所堅持,歷盡各種顛沛坎坷,受盡各種政治迫害,而不改其志,且胡秋原、葉明勳二公亦知之甚詳。

中國民族主義並不等於親共。今年9月29日,我在北京全國政協參加一項座談會,會中台灣來客,無不對中共表示「客氣」有加,唯我代表中國統一聯盟特別聲明:「中國統一聯盟決非親共團體,而是一個親中國的團體。」在場還有民社黨秘書長顧紹昌先生可以作證。《海峽評論》亦非親共刊物,而只是一個愛國主義刊物,我們只宣揚中國,而從未宣揚中共,甚至站在愛國主義立場還批判過中共。只是先生未能區別「中國」與「中共」,不但致使自己落入反華的李潔明主義,還誣指本刊「只宣揚中共有百是而無一非」。

為了未刊登先生一篇文章,本刊還遭先生誣指為「可通中南海」、「與《人民日報》何殊」。不瞞先生說,讀到大函中的這些指控,我又恍如回到時光隧道,看到戒嚴時期國民黨特工的嘴臉。好在現在已不是「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人」的時代了,否則,先生可知道,您的指控可能造成多少冤獄,多少人將失去自由,及可能造成多少家庭破碎和妻子哭泣嗎?

《海峽評論》不是親共刊物,但也不是反共刊物,我們是一份超越國共內戰的愛國主義刊物。今天已是民主時代,人民有權不在反共法西斯下反共。今日台灣親美、親日者有之,親共又何罪之有?但我們還是願意在此,為先生陳述我們既不親共又不反共的立場和原因。

一、美國哈佛大學杭廷頓教授說,冷戰時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衝突只是「西方文明的內戰」。因此,國共內戰本是一場「歷史的誤會」。說穿了,幾十年來的國共內戰只是「白色西化派」和「紅色西化派」之戰,是西方文明和意識型態在華的代理人之戰。中國人已經為「西方文明的內戰」打掉了好幾代人了,難道我們這一代還要繼續打下去嗎?

二、國共內戰70年,其間的恩怨情仇永遠扯不完。為重新團結兩岸中國人,本刊對國共兩黨並無偏愛,亦無偏惡,一切「向前看」。我們不反對任何黨派,也不反對任何主義,我們只反對一切危害中國民族的主張。先生當然可以清算中共迫害梁漱溟的政治事件。但不待共產黨,台灣人民也就可以清算「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到「台大哲學系事件」,到「美麗島事件」等的國民黨政治迫害事件。這樣的舊帳算下去,還有完沒完呢?

三、「中國」非「中共」,今天大陸12億多人,中共黨員不過三、四千萬人。所以,大陸的成就絕大部分是「中國」的成就,「中共」只是在其中「沾光」而已。孫中山講民族主義,第一講就是要恢復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沒有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沒有自信心的民族也是不可能有成就。所以,本刊必須宣揚中國,宣揚中國人的成就,以恢復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維護中國和中國人的尊嚴。這一中國民族主義的立場,對本刊而言,那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今天大陸已無共產主義,只有公有制與私有制混合的多元所有制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民生主義的英文難道不是Socialism嗎?「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難道不是私有制與公有制混合的二元所有制嗎?國共鬥爭70年,在政治上國民黨輸了,但是,在主義上國民黨贏了。究其實質而言,開放改革的成就就是實行三民主義的成就。三民主義已經統一了中國,只是台灣除外。今天還反共,不正是反對中共實行三民主義嗎?連美國都不再反共,只反中國民族主義了。先生還在反共,未免太脫離現實了。先生當然有反對中共實行三民主義的自由,但是,本刊也有不反對中共實行三民主義的自由啊!

五、本刊創刊的宗旨是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分離主義。並且,是在89年「六四事件」後,全球統一運動陷入空前低潮之際,為恢復民族信心,重振中國志氣,聯絡愛國志士而創刊。我們知道大陸有許多問題,尤其是開放改革所帶來的政治腐敗問題,思想西化問題,道德墮落問題,社會犯罪問題,農民問題,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批判,需要改善,但不是本刊的重點。我們認為這是大陸知識份子的責任,不應由我們越俎代庖。此外,事有輕重緩急之別,我們當前之急務就是防止台獨分離主義,反對美國霸權主義,以免兩岸再陷入軍事衝突。然而我們針對個別事件還是批判過中共的對日態度,批判過中共幹部的腐化,也批判過大陸知識份子的西化,還批判過中共的農民政策。但我們絕對不會像西方媒體一樣(包括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懷著偏見和傲慢,以偏概全,以個別事件來抹黑中國,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以達到遏制中國,拆散中國的目的。此外,開放改革在宏觀整體上,正在帶領著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從貧窮中解放出來,而被西方學者譽之為「工業革命以來最偉大的經濟結構的變革」。我們也不能只見木而不見林。

六、我們檢討了70年的國共內戰,除了禍國殃民外,一無是處。國民黨反共反到台灣來,最後反到台灣政權落入皇民階級之手。中國八年抗戰犧牲了三千五百萬人,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合作下,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居然只落得個「終戰」之名。反共反到國民黨帶來台灣的忠貞軍民的第二代,變成了黃昆輝口中的中共統戰的原罪者,變成永遠不被信任的次等國民。國民黨來台反共的「輝煌」成果擺在這裡,怎麼對得起抗戰犧牲的三千五百萬軍民同胞?怎麼對得起追隨國民黨渡海東來的60萬軍民其及子弟?又怎麼對得起日據50年間義不臣倭心懷祖國而犧牲的65萬台灣同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生身為知識份子,為國民黨《中央日報》執掌筆陣數十年,總不能不對今日之國事不負有任何的道義責任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國共內戰,親痛仇快,先生自負為讀書人,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嗎?「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啊!

晚與先生緣慳一面,我們對先生無任何成見,如若先生能突破西方反華的思想羅網,回歸中國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立場,為反對台獨分離主義,促進中國和平統一而努力,「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們仍熱誠的歡迎您這位老將加入我們的行列,為我們共同的苦難而偉大的祖國盡一知識份子的本份。順頌時祺

晚 王曉波1996年11月10日

附錄:給王曉波的信
于思
曉波先生道右:

月前寄上蕪箋,並附拙稿《中國早已可說不》,未荷示覆。茲再附奉《大陸人士對中國可以說不一書評議》,又《外強中乾的「超級大國」》,及《中國(大陸)有多窮》拙文三篇,謹供參考。筆者述而不作,引用資料均有根據。世界銀行為中共之債權人,《經濟學人》週刊乃世界財經雜誌權威,所言應屬可信。以上三稿均寄呈胡秋原先生青覽,秋公為統聯名譽主席,並不替中共護短,且謂如有適當管道,宜使中共當局閱悉,知所改進,具見儒者胸懷,悲天憫人,不失赤子之心,殊足取法(其實只要貴志刊出,即可通中南海)。

國共兩黨糾纏70年,筆者民國14年在渝加入國民黨,15年與青梅竹馬之交楊尚昆二人聯袂出川赴滬,但從此分道揚鑣。楊赴俄求學,返國後直奔江西瑞金中共老巢,嗣隨毛朱長征陝北。直至抗戰勝利前一年,筆者奉派率領中外記者團訪延安,滯留月餘,邂逅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中共領導人物,時尚昆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返渝後因國共開始協商戰後大計,筆者任職中宣部秘書,部長王世傑雪艇先生代表本黨與周恩來折衝,筆者常銜命與周接觸傳話,頗相契,周謂俟其夫人鄧穎超女士來渝時當與筆者認本家,雖系戲言,然亦充分表現其爭取友人之統戰手段。現在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乃捨堂弟友豹上海交大同班同學。江任電子部長時因公赴美,輒往僑居加州之捨堂弟家中作客,並省問家伯母,故有通家之好。筆者外甥吳敬璉,習經濟,任職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教授,首先著書主張市場經濟,有「吳市場」之稱,深得中共副總理朱鎔基賞識,現並升任為全國政協委員。家姊季惺去世後,敬璉兄妹對筆者尤為敬愛,視之若父。以上情形,胡秋公知之甚詳。故以對中共人事淵源而言,國民黨中無第二人。但筆者為保持獨立思考,自由寫作,迄今並無往訪大陸探親訪友之意。尚昆有乳名曰「上堃」,親筆信相招,多用乳名,以示親暱,筆名每一笑置之,非有乖情理,蓋人各有志,不可相強也。筆者反台獨獨台,堅決主張統一,但不能讓共產黨來「統」。由於一向對暴政口誅筆伐,一旦落入中共之手,必送往勞改無疑。即令目前為中共效力吹噓之人,統一後只要一言不合,亦難逃前民主聯盟秘書長梁漱溟先生同樣命運。(請參閱拙著《認識中共、認識自己》第230頁,葉明勳先生謂尊處有贈書)。

拉雜上陳,忠言逆耳,未免有掃諸公雅興。惟有不得已而言者,貴志命名「海峽評論」,似宜刊載海峽兩岸真實情況之文章,如捨人權問題及民生疾苦而不言,只宣揚「中共有百是而無一非」,則失去「評論」之意義,與《人民日報》何殊?既名「雜誌」,亦當兼容並蓄,俾真理愈辯愈明。

執事志業,與胡秋原、葉明勳兩先生均有密切關係,筆者忝為兩先生摯友,尚希推愛恕其愚直,幸勿介意。今後或不時有拙文寄供參考,僅抒所見,不敢妄希貴志刊出。匆匆布臆,順頌道履綏和

鄧友德謹啟 85年10月29日 (筆名于思)

影本寄胡秋原葉明勳兩先生

付郵前適接明勳兄電話,詢以著《外強中乾的超級大國》及《中國有多窮》二稿,有否送報刊發表?答以「尚未」。明勳兄謂兩文所述言之有物,均有真憑實據,應讓海內外同胞得知(並舉例:報載中共外匯存底超過台灣,而不知所負外債可能超過外匯存底),當代送《立報》刊出。秋原明勳兩先生對大陸同胞生活苦況,同感憐憫之心,未卜高明以為然否?

于思補注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