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與霸權利益

夏桐


美國民主黨柯林頓總統勝選之後,其上層輿情在對華政策方面出現轉變,簡單言之,即有意轉圜近一年以來跟北京的緊張不快關係,這裡面包含有共和黨在選戰期間針對此一課題的批評壓力,而柯林頓政府予以採納的因素。

不過有趣的是,在現階段的北京─台北─華盛頓三角結構之中,美國的較遠程政策目標,卻也因此而更模糊化。西方與親西方的一些論者,向來強調並以美國的這種做法為高明,但是今(1996)年3月發生的中共與美國雙方海軍力量在台灣海域的對峙之後,美方應可明確的收到一項訊號,就是支持「台灣獨立」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以及如果目前不願付,此後便更加付不起。正是這一點,造成美國在對華(兩岸)政策上的焦慮,也迫使新一屆的行政主司部門必需求變。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美國政界在面臨像這樣的難局時,所流露出的腐敗墮落慣性,那就是事態或問題一旦不能依美國的意義發展或解決,便乾脆把它攪亂,並從中渾水摸魚搶食實利,這或許並不利於美國國家利益,但卻大有利於主其事的官僚政客與某些生意人(U. S. Businessmen)。

檢視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中美關係,可以發現,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樂見國、共之爭甚至內戰的,因為合乎美國國家利益,但這一場中國內戰發展到後來卻不是美國能「掌握」的,其結果也是大大不利於其國家利益的。50年代以來,台灣便成為導致一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中國之產生的工具,當然,這是華盛頓的想法,它也認為台北的蔣氏與國民黨的想法跟它不同,而處心積慮的進行扭轉改變,終於取得晚近的成果。但是究竟要使台灣成為一個遠離中國的新而獨立的國家,還是要使「台灣民主」能轉變中國(大陸)?卻是一個愈來愈困難的問題,因為美國仍然無法控制主導中國,而且,由於經驗與教訓的積累,中國也相對的取得跟美國玩遊戲的條件和本事。

人們看到的由美國政黨與傳媒最近扒糞出來的「政治獻金」醜聞,其實是美式民主中的舊聞,只是分贓過程中的一環。包括兩岸,恐怕在今後都仍難免於主動、被動的跟這件事扯上瓜葛,重點在於是否明白為什麼要花這些錢?給誰?能帶來自己的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