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和平分離」乎?

從九一八看今天

李所思


看了香港《明報》刊出丁果《歷史真實不容歪曲》一文,使我對日本方面對「九一八」的辯解有了一番瞭解,這些辯解,由於以前我們是原告,而被告的行為又太惡劣昭彰,故我們也懶得去瞭解,現在九一八過了66年,過去老是看我們自己的控訴,現在可以換個角度,而且被告其實並未服罪,還開始準備歷史重演,故我們可抽出時間來看看被告的辯詞,丁果之文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資料。

日本人的說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對兄弟姦殺了一個女子,兄(日外交部)說本來是只奸不殺的,因弟(日本軍部)飢渴久了(日本裁軍,軍人不滿),加上女方(中國東北)在受辱時有所反抗(侮日),因此弟弟就「暴走」「獨走」,在未告訴兄的情況下,把這女的殺了(九一八),還誣指這女的先動了刀(中方爆破鐵路),兄要護弟,只得共同掩飾完成此一「偉大勝利」,女方家長(國府)也不對,他們沒找兄和解,反先告上法庭(國聯),故此事終致惡化到雙方全面戰爭。

這些理由,聽在原告耳裡,真是令人髮指,日本人為什麼還能接受這種說法,說穿了,這不是談理,是談力,日本沒被中國打敗,中國現在仍懦弱、好欺負,故要這些說法為繼續欺負找點心理解脫。

所以丁果說,「事變發生66年了,我們還要為過去戰爭的是非曲折消耗精力和筆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種悲哀也從另一角度反映在中國分裂的現實裡。中國的分裂,是中國人落後愚昧和外國侵略此二互為因果的條件所造成,甲午戰爭就是一個關鍵。台灣割讓給日本,經過這個亞洲第一強權的五十年統治,台灣人自然會對中國疏離,崇日反中,到蔣介石退到台灣,雖努力去重建中國認同,但其反共及中央正統意識又使其前述努力打了折扣,仇匪恨匪後來變成了仇中反中,中共的倒行逆施也為此一趨勢火上加油。蔣經國晚年反共反獨的國策已向納獨疏中方面傾斜,加上政權又交到一完全日化的李登輝手上,台獨乃成台灣主流,美國也找到抑中的切入點,中國的積弱至此又到了一個清算的關鍵點。

不管你願不願意,這就是歷史發展的現實,中國總結過去被侵略的歷史會說「弱,就要挨打」,此邏輯倒過來也正說明了「中國挨打,正因為弱」。

弱的表現在那裡呢?釣魚台是一例,台灣更是一例。中國一塊領土,明明已被日本人統治了,他一步步在排斥中國的東西,他看日文、說日語,他說中國是「土匪」,用日語罵中國是「水泥」,他斥罵「大中國主義」,說「中國再大也不會比他老爸大」、「憨憨的」,他罵起中國比日本軍國主義罵支那還不堪,他肆意「辱華」,但中國呢?有沒有因此發動九一八「膺懲暴台」呢?

中國只能灰溜溜的說,聽其言、觀其行,好一副蔣委員長當年「犧牲未到最後關頭」那種忍氣吞聲的樣子。

「戒急用忍」?中國對台獨才是如此呢!

日本當年文兄武弟,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現在說是軍部「暴走」來掩飾其侵略國策,就像現在老是有內閣大臣「失言」,說日本侵略是解救東南亞國家,引起抗議而下台一樣,都是在唱黑白臉,但是中國軍隊面對台灣如此侮華的言論和行為,有沒有什麼軍區「暴走」而攻打台灣呢?沒有,即令六四,軍隊都是走走停停,最後在黨下最後軍令才開槍,這樣一個政權,你可以指責它「內鬥內行」;但你不能說中國有對外侵略性、威脅性。

你能責蔣介石獨裁專制,但你不能說國民政府代表「中國威脅論」。

美日不願中國軍力強大,就像當年日本對東北整軍的態度一樣,不是怕中國會打別人,是怕他們要打中國時中國不肯挨打。

日本要侵略,可以自炸鐵路誣中國所為,如果中國要出兵保台,他不要搞苦肉計,台灣槍殺、淹死上百的大陸漁民,又演習示威,又炮擊沿海,中國早可以師出有名了,但中國仍在「觀其行」,說穿了,實在是不想打,也有說不能打也。

這與當年張學良的「不抵抗」是同一心態。

結論是,中國還弱,武力保台還不夠條件,台灣也不笨,她盡量想在條件成熟前造成獨立的事實,想趕在七月一日香港回歸前廢省就是這種想法。可以說,和平統一已不可能,和平分離可能性較大,追溯九一八,再對比現在情況,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中國也不幸,如果八四年以後改革開放的步伐穩健走下去,沒有六四之亂,情況或好得多,就像九一八前若無「中原大戰」,情況也應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