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宣告21世紀的經濟發展方向

評朱鎔基副總理對「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之政策主張

王春源
(政大中山人文社科所所長)


中國大陸國務院朱鎔基副總理,於1997年9月22日,在世界銀行(IBRD)和國際貨幣基金(IMF)聯合年會前夕,發表「中國的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專題演講,內容具體,格局遠大,宣示了中國大陸邁向21世紀之經濟發展方向,甚值得世人重視,故特撰文評論其主要政策理念,共分十點評述。

(一)採行「穩定中求發展」之經濟政策,預計1997年之通貨膨脹率僅約1.5%,而實質經濟成長率則高達約10%。有效的控制貨幣供給量M2之成長率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實行適度從緊之貨幣財政政策,將使大陸之經濟發展,走得更穩、更遠與更長。

(二)採行以工業發展農業、扶持農業之經濟政策,例如:提高糧食和棉花之收購價格、減輕農民租稅與規費負擔、保證化肥與農業生產原料之供應等政策,來保障農民利益,激勵農業生產,使糧食供給不虞短缺,此甚有助於大陸之長期經濟發展。

(三)採行「分稅制」和「兩級財政」之租稅改革政策,普遍實施增值稅(Value-Added)制度,使中央掌握大幅稅源,顯著改善財政赤字,此甚有助於健全大陸之財政預算制度。

(四)繼續鼓勵外資政策,不斷改善外貿與金融體制,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以積極吸引外資,1994至1996年三年共吸收了外資一千多億美元,約為1994年以前十多年總和之兩倍,外匯準備已累增至約1,350億美元,此甚有助於支持大陸工業化進口機械之支持能力與維持人民幣幣值之穩定升值,使大陸之債信日隆。

(五)向世人宣示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是不會改變的。明確昭告世人,江澤民將傳承鄧小平所提出的:「建設具共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並主張此目標為中國大陸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已深獲國人之擁護。此政策宣示,可讓世人對大陸未來之經濟發展方向,奠下持續信心。

(六)三年內做好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之比重,逐漸提高;一個理論或觀念之新突破,是不去強調握有國有企業所佔比重之多少,主要政府對國民經濟有控制力,即可視為政府對國有經濟有主導力,據此理念來進行國有企業股份制化之改革,並建立政企分開之投資體制,以及完善整套社會保障制度;預計在三年內,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轉為盈餘。此國有企業改革,將使大陸經濟發展成就,脫胎換骨。

(七)實行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分離政策,前者強化中央銀行貨幣調控職能、金融監管體系、促進國有銀行商業化、完善金融法規、積極防範金融風險、改善商銀資產結構和質量、掌握現代金融管理技術等;後者發展證券、外匯、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匯率並軌、人民幣可兌換、不斷對外開放金融領域。此可使大陸之金融體系穩健發展,以支援未來之經濟發展。

(八)實行低關稅政策,1997年10月1日起,大幅降低4,800多項商品之關稅稅率,降幅達73%以上。降稅後之平均關稅由稅前之23%,降至17%,降幅為26%。自1993年以來,關稅降幅累計已達60%以上。承諾至本世紀末,關稅稅率將降至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此甚有助於大陸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與世界貿易組織(WTO)。

(九)優惠重點產業政策,要求新技術,而非低水平產業;加快能源、交通、發電、光纖通訊、電話交換機、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外資權益、中外企業競爭條件平等、健全涉外法規、保護知識產權、改善貿易投資環境,這些具有社會外部性大之公共建設與新技術產業,皆有助於大陸之產業升級。

(十)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之「高度自治」政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方式運作,運作正常,戮力維持香港之長期繁榮穩定。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信息中心,亦是中國、亞太與世界交匯之重要自由港,有其歷史使命,亦有其未來前瞻性前途,故大陸宣示認真貫徹香港「高度自治」之政策,對兩岸與世界之未來關係,可奠下良好之互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