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搭上金融危機的末班車?

邱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炫惑於金融自由化的美麗口號

正如漢陽集團董事長侯西峰所說:「一切都實在來得太快了!」金融風暴使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突然由過去的傲視群倫,變成摧枯拉朽般地不堪一擊。在一連串跳票事件發生引起股市重挫、金融恐慌之際,財政部緊急成立穩定股市專案小組,協調基金法人投入二千八百億元護盤,並宣佈五大穩定措施,而中央銀行也以調降重貼現率來搭配,這一連串的紓困對策是否能拯救金融危機?而台灣是否已搭上亞洲金融風暴的末班車呢?

深究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可分為遠因、近因和導火線三部分。遠因要追溯至民國80年代初期,當時政府炫惑於金融自由化的美麗口號,過速地開放金融市場,結果提供了企業以較低資金成本籌資的管道,而一般金融機構為了競爭,也相率調降了授信門檻。在此環境下,企業爭相進行多角化,而且多數屬於非核心事業的多角化。加上企業交棒給第二代以後,第二代大部分無興趣於本業,卻熱中於財務操作,所謂企業第二代聯盟會的組織氾濫,更強化這種觀念的傳遞。企業快速擴充,經營者也往往能一夕揚名,搖身變成點石成金,媒體矚目的商場寵兒。不過,這種快速膨脹的企業體內涵是相當脆弱的,非僅負債比率偏高,以短債來融通中長期投資的狀況也很嚴重,藉誇耀自己人脈廣、手段高,來取得金融機構的授信,及投資大眾的認同。在這種浮誇的風氣下,「快速致富的成功學」曾經鼎盛一時。

投機風刮倒殷實經營

一切都來得太快!成功得太快,致富得太快,若是外在情勢安安穩穩,大家都能順著風扯帆還好,但金融風暴一刮,這些膨脹過速的後遺症全來了。國內金融危機的近因便是亞洲金融風暴,這場金融風暴從去年年中開始,一波強過一波,至今毫無平息的跡象。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下,表面上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受創較小,其實大型企業普遍遭受強烈內傷,只是經營者全力粉飾門面,而投資人也並未察覺而已。遇到了衝擊,財務出現了黑洞怎麼辦?聰明過人的企業家又用上「策略聯盟」的點子。的確,彼此相互扶持,不失為在金融風暴下苦撐待變的一帖良方,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進行策略聯盟,當然必須擁有足以傲人的本錢,這又得「打腫臉充胖子」,將門面修飾得漂漂亮亮的,企業家遂找來了市場上追高殺低的主力、金主來共同撐持住亮麗的股價。當金融風暴使總體經濟面變壞時,隨著大盤下挫,企業要逆勢守住高股價,便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護盤,這一來「市場派」慢慢地取代了「公司派」,投機風氣也掩蓋了穩健殷實的經營哲學,而市場空頭遂趁虛而入,情勢更加岌岌可危,形成了許多可能一觸即爆的「地雷股」。

地雷股的存在,對追逐消息面的小投資戶來說自然是絕大的風險,甚至還難免成為企業大股東和市場主力進行「養、套、殺」陰謀的羔羊。若有心人果真要幫助這些投資大眾,除了要求政府正視此一弊端,落實相關制度之變革外,也可以向證期會或調查局提出檢舉,要求其進行糾正,但無論如何都必須遵守「調查前完全保密,調查結果盡速公佈」的基本原則。

新黨為拉抬選情揭弊引來空頭投機

上述的做法都算是正道,但新黨為了拉抬其低迷的選情,卻將這些弊端拿來做為炒作的工具,竟以開記者會的方式,今天扯台鳳,明天指國產,後天又卯上安鋒,這一來搞得股市人心惶惶。在風聲鶴唳之下,相關連的企業個個成為銀行「雨天收傘」抽緊銀根的對象,最後連營運還算正常的企業也跟著出問題。從台鳳、國產、禾豐、東隆、瑞聯、安鋒、新巨群、央票、宏福、羅傑、國揚、小美,到中精機……這些公司不管是好的、壞的、正常的、不正常的,一個接一個像骨牌般倒下,股市大盤不振、信心瓦解,營運正常的企業為了怕投資人和空頭懷疑,只好投入大筆資金撐盤,但這猶如「吸毒止痛」,結果是越陷越深。

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哀鴻遍野,政府忙著救火紓困,只有那些作空頭的傢伙賺得荷包滿滿,閒來沒事再往「新黨之家」走一走,表面上罵罵李登輝、劉泰英,事實上是想打探新黨下一步準備攻擊那家公司,好決定放空的目標。情勢走到這步田地,台灣金融市場真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局。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接著我再來檢討政府面對金融危機的紓困措施。政府一直拖到漢陽集團出現問題,才成立「危機應變小組(即穩定股市專案小組)」,時機上已顯得過慢,也使得在控制金融危機,挽救投資人信心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以財政部祭出的五項穩定措施來看,危機小組只負責協調各路金融機構、法人、基金進場護盤,支撐股價。表面上看來雖有二千八百億之數,但危機小組缺乏統一指揮中心的功能,只淪為「道德勸說」的協調角色,在「隨人顧性命」的自保心理下,所能表現的護盤效果是相當有限的。次就對財務困難公司可以申請停止在集中市場交易之舉,當然具有隔離「危機公司」與「正常公司」的作用,惟因時機已然延宕,使得在隔離作業上出現困難,尤其企業與個人不同,彼此間關聯程度甚大,危機的散佈也特別快。針對此,我建議政府要對紓困小組充分授權,社會也不宜再用泛政治聯想去製造紓困小組的困擾,以免延誤時機。救企業如同救火,要快,絕不能拖拖拉拉,否則等到火勢蔓延就來不及了!

而同意證券融資授信機構在一定條件下受讓標的證券,及協調金融機構對辦理融資融券業務授信機構之資金供應等兩項措施,都具有清除與控制危機的作用。然而對於逾放比率已呈偏高的金融機構而言,不「雨天收傘,尋求自保」已經很好了,是否願意積極配合,財政部顯然毫無把握。最後大概只能仰賴郵儲、勞退、勞保等基金,但目前勞工團體已發出不平之鳴,尤其郵政員工更強烈抗議,並趁機對「反郵政公司化」進行表態。

非常時期考驗當局魄力

最後財政部表示將依法嚴懲散播謠言者及上市公司之不法負責人,也劍及履及地逮捕到幾位涉嫌的股市名嘴及營業員,但對那些頻頻開記者會造勢,散播謠言的政黨負責人和民意代表卻絲毫不敢碰觸。只敢拍蒼蠅,卻不敢打老虎,如何能有效地杜絕謠言,重建市場信心呢?

隨著東南亞金融風暴可能再起,美國經濟即將逆轉,台灣此次面對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要度過難關,政府除了提出危機處理計畫外,更應拿出公權力來執行,當務之急抓幾個指標政治人物嚴辦,才能杜絕滿天的空頭謠言。「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作為」,執政黨是否可以被民眾信賴,就看這次如何化解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