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葉爾欽效應

歐陽承新
(中經院研究員)


時當人類歷史行將跨越另一個千年,而世界各國人民均引領眺望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之際,在位八年俄聯邦的總統葉爾欽突然透過一份聲明稿,宣佈辭職,並指派現任總理普丁暫行代理,直到3月間選出新的總統為止。葉爾欽出人意表的舉措當然令人瞠目結舌,雖然這並不是第一次,不過就其自願隱退這一反常的動作觀察,則屬前此所無,並引發各種揣測;包括健康因素,普丁的人氣銳不可當,及至來日普丁勝選後,網開一面,不追究葉氏親信貪瀆及其本身的施政錯誤等,均屬合理的推斷,但無論是哪一種理由都無法為其經濟的失敗開脫。

作為舊共黨官僚的異議份子,葉爾欽歷次的政治豪賭需要勇氣、魄力,與精準的眼光,是無庸置疑的;然而在奪權與護權的過程中,投機與專斷的性格卻明顯凌駕他曖昧的民主意識;至於為營逐個人名位不惜挑戰蘇共中央,致令不必然會分裂的舊蘇聯終告解體,國力與國家威望大為削弱,下令炮轟國會大廈,先後開革他自己任命的五位總理,並藉修憲大肆擴權等行為,僅其中第一項就已構成叛國,整體而言,更同將載入史冊,供後世譴責。

如果說葉爾欽分裂國家,倒行逆施的種種作為有利於民生,勵行激進改革的措施能使俄羅斯經濟脫胎換骨,甚或展現若干樂觀的預期,其行為或許能得到俄羅斯人民的諒解與寬恕;不幸在他不短不長的兩屆總統任內,人民的預期卻一再落空。葉爾欽或許不像戈巴契夫,以為用「善意」與其宿敵美國交往可以換來友誼,但按其執政後所採取的政策方針,顯見其人仍無法從曾經困擾戈氏的三大幻覺完全覺醒,即:(一)憑俄羅斯傳統的工業科技基礎,透過體制改革建立嶄新的市場經濟並不困難;(二)應以西方為師,用革命性的手段重建俄國的經濟社會;(三)莫斯科對內肆 行民主,對外推行和解(如允許德國統一)的外交路線,可與強權攜手共創世界和平。

事實顯示:用和平的手段拆解蘇聯,進而透過國際援助貸款,培養莫斯科親西方的改革勢力,並用不切實際的經改處方,誘使俄上層菁英實施摧毀其經濟構造的方案,正是以美國為首西方強權投桃報李的方式;這其中曾被副總統魯茲闊伊譏為「穿粉紅短褲的男孩」經改急先鋒蓋達爾,則是率先開啟閘門,任由無政府狀態的市場洪流淹沒整個俄羅斯大地的罪魁禍首。1992年初,受芝加哥學派影響的蓋達爾甫獲葉爾欽任命,即按IMF開立的藥方推展激進的自由化改革,完全無視於舊統制經濟向市場轉軌各層面銜接與配套的問題。該年年底蓋達爾因政策失敗而被革除總理的職務,代之以中間派新總理契爾諾梅爾金。在其主政下,親西方的邱拜斯繼續執行產權改革;然而在此同時,俄羅斯的經濟卻持續滑坡,到1997年底其總產值較1990年已銳減近半;加之官吏貪瀆、企業逃漏稅、有力人士藉私有化剽竊國家資產、政府赤字纍纍、內外債俱揚、貧富兩極化日趨嚴重、犯罪率急升,但金融投機卻伴隨市場開放而大行其道,最後終於在次年8月的盧布危機中化為灰燼,而莫斯科的股價指數竟從千點劇挫至百點以下。至此,俄改革派的勢力已凋零殆盡,如費奧多夫、邱拜斯、蕭金等紛紛去職,與西方的關係則持續惡化。

大陸的經濟學者熊映梧曾將中國的經濟改革比喻為「針灸療法」,雖不全面但頗為傳神;相對於大陸成功的經驗,俄羅斯所實施的則好比「換心手術」。以人為例,葉爾欽個人的心導管手術,無論成敗,其得失僅由一人承擔,然而像國民經濟重建此等艱鉅浩大的工程,豈能濫用革命的感情,率爾操觚?俄國的領導者在改革之初,輕視東方,夢想師法西方,一步登天,其心理並不難理解,但千不該萬不該接受經援紀錄不良的IMF的援助,胡亂服用不懷好意者所調配的「毒藥」,其結果恰如東亞金融危機後IMF對各受災國所提供「附條件經援」所製造的禍患,即以壓縮總需求嚴格要求控制信貸和財政支出為核心的套裝改革方案;按該方案非但不能在災情有擴大之虞的第一時間迅速降溫,反繼續推波助瀾,人為的創造新的問題,並造成燎原之勢,由美國主控的IMF再順勢控制各國的經濟決策,推銷自由化的改革路線,並為西方國家擴大市場開路,以至於受援國行事若稍有不慎,新一波的危機將隨時爆發。葉爾欽政府當然不能預見這一切,但堅守決策自主,智慧的運用國際資源應是莫斯科該遵行的道路(如金融風暴中馬來西亞堅拒IMF的「附條件經援」),惜囿於對經濟及對西方霸權的心術所知不足,又不接受其國內學術界具真知灼見人士的批評,一度豪情萬丈的葉爾欽終於一步步走到其政治生涯的盡頭;或許他明白大局已不可挽回的道理而決定提前下野,但無辜的俄羅斯普羅大眾又待何時才能重見光明呢?

葉爾欽早期的奪權鬥爭曾被有心人賦予「地方包圍中央」的特殊意涵,惜在取得大權後,這位俄聯邦首任的民選總統卻不知愛惜民氣,察納雅言,為新俄羅斯奠定改革的基礎。由於欠缺改革的中心思想,其經濟決策一直在「市場規律」與「計畫統制」兩極之間掩蓋,充分展現其浮動、投機的政治性格,然而災難性的後果卻仍難以避免;所謂馬上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葉爾欽效應」的後續效應實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