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等的「一國兩制」完成兩岸統一

吳建國
(前高雄工專校長,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進入21世紀,對於全世界的中國人來說,確具有格外不同的意義。尤其在經過了20世紀革命、戰爭、動亂的痛苦之後,兩岸如今在各方面都分別累積了一些基礎和潛力,一個富強、團結、統一的中國,若能屹立在新世紀的舞台,才無愧「中國人世紀」的說法。

在這樣的期盼下,兩岸早日完成統一,自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然而從最近的一些情勢發展來看,兩岸關係卻日漸惡化。特別是去年7月9日,李登輝公開提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所謂「兩國論」之後,等同在國際間公然提倡「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完全背離台灣在蔣介石總統時期所首先提出且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這個原則後來也為大陸當局及國際共識所接受。若是依此形勢持續發展,絕非人民之福。

有鑒於此,筆者近數月在美,根據兩岸政府有關對台與對大陸政策,加以整理分析,去異求同,特提出以下的具體方案,以就教於關心兩岸關係的各界人士。

一、台灣為什麼拒絕「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其基本精神就是充份體認兩岸問題的本質,尊重因政治分歧所造成截然不同社會型態的現實,而在「維持現狀」的原則下,完成兩岸和平統一不失可行的一個辦法。

在大陸所提出的「一國兩制」具體內容方面,不但允許台灣仍能保有獨立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同時更允許台灣保有獨立的國防與軍隊,這是絕對有別於港澳模式的「一國兩制」。至於台灣現有的幣制、稅制、役制與金融外匯等一切均可維持現狀,不做絲毫改變。

但是,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卻明白定位大陸為中央政府,台灣不過是一個省或地方政府,這是唯一「改變現狀」的所在。因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具備一個完整國家的各項條件,各種典章制度,亦是粲然大備,如果接受「一國兩制」,中華民國立刻被矮化,這是台灣人民絕對不能接受的一個條件。大陸領導人必需充份瞭解,必要對現有的「一國兩制」加以修正改良,否則絕對無法以「一國兩制」完成兩岸的和平統一。

台灣人民的要求,是一個能與北京完全平等、對等、真正確實做到「維持現狀」的「一國兩制」台灣模式。這也是李登輝自我辯解提出「兩國論」的重要藉口,就在能為台灣人民爭取到與北京平等的地位,以利兩岸未來的政治談判。這個藉口已明顯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同,使得「兩國論」在台灣有高達七成以上民意的支持。

同時,「一國兩制」既允許台灣在統一後,仍能保有獨立的國防與軍隊,等於承認台灣是享有實質「國家地位」與「國家待遇」的特殊又特殊的地區。因為唯有主權國家才能擁有獨立的國防與軍隊。可是現在的「一國兩制」,將台灣定位為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或一個地方政府,是有矛盾的,試問在中國又有那個省、或那個地方政府可以擁有獨立的國防與軍隊?足證台灣的地位是超過一個省、一個地方政府。以此而論,「一國兩制」亦有必要加以修正。

二、「平等一國兩制」的具體內容

基於以上的認知,並在江澤民再三保證:「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國旗、國歌、國號都可以改」的共識上,一個揚棄中央與地方之別,平等對待兩岸政府的「平等一國兩制」模式,實有必要,而有以下的具體建議:

(一)兩岸政府均應放棄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國號,恢復具數千年歷史傳統的「中國」為共同國號。

(二)兩岸政府改稱為「中國大陸政府」與「中國台灣政府」,如此完全平等,並共同組織一個虛位的「中國中央政府」,對外代表整個中國(包括大陸與台灣),做為主權統一的象徵。對內只是協調兩岸有關事務,並不享有其他任何內政實質治理權。中央政府的領導人,可以不經選舉,而規定由兩岸政府的領導人輪流擔任,任期兩年,所在地也可以就設在北京。

(三)兩岸現有政府體制與行政體系組織架構均維持現狀,即遵照「一國兩制」的精神仍享有原來的管轄治理權,不做絲毫改變,只是將原用國號加以修改,例如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改稱為「中國大陸國務院」,「中華民國行政院」改稱為「中國台灣行政院」,余類推。

(四)兩岸現有國旗、國歌,均可保留分別做為「中國大陸政府」與「中國台灣政府」的旗與歌,另再以協商的方式,產生代表整個中國的新國旗與新國歌。如此尊重兩岸人民對現有國旗、國歌的感情,予以適當保留,應是妥適的做法。

(五)至於其他的有關事務,可完全照現有「一國兩制」的內容規範。

這個平等的「一國兩制」政府組織可由下圖表示:

三、制定「中國統一大法」完成兩岸統一

兩岸分隔至今已逾50載,情勢已日趨複雜。特別是過去12年中,在李登輝主政下的台灣當局,刻意強調分離意識,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更假中華民國之名行台灣獨立之實。這些做法已使得台灣的民心與民意受到很大影響,這是大陸當局必須瞭解且正視的問題。事實上,兩岸問題的解決,已有時間的迫促性。而早日完成兩岸的統一,是絕對有利於兩岸人民的權益與發展。

近年來台灣當局故意扭曲「一國兩制」,不讓台灣人民清楚認識什麼是「一國兩制」及其具體內容,正暴露對「一國兩制」的恐懼心理。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台灣人民瞭解「一國兩制」的真正內涵後,支持「一國兩制」的人民會愈來愈多。連李登輝都公開承認,他之所以提出「兩國論」,就是得到情報顯示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準備在1999年10月訪台時,透過媒體向台灣人民直接說明什麼是「一國兩制」。為了先發制人,阻止汪道涵的來訪,使台灣人民無法真正瞭解「一國兩制」,李登輝才使出了「兩國論」的招數,迫使汪道涵取消訪台。由此更可看出台灣當局對 「一國兩制」恐懼的心態,值得大陸當局重視。

不過台灣當局愈是恐懼「一國兩制」,則正證明「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正確性與必然性。唯如能將「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定位為平等的兩制,對台灣人民將更具說服力。

即以目前正熱烈進行的第二屆民選總統為例,被視為主張「一個中國」與支持統一的獨立候選人、前台灣省長宋楚瑜就屢次在造勢活動中,明白表達反對將台灣視為地方政府的「一國兩制」。可見一個「平等一國兩制」的必要性,大陸當局應充份體諒台灣人民對這點的堅持。且平等「一國兩制」絕對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而根據江澤民的說法,應該可以考慮乃至接受。這是大陸當局應發揮「有容乃大」精神的關鍵時刻。因為平等的「一國兩制」,總比「兩國論」要好。大陸現在做修正,台灣尚有可能接受,若是時日再加延宕,過了幾年,就算大陸再做讓步,屆時台灣民心可能再變。因而時不我與,造成遺憾,不可不引以為戒!

至於平等「一國兩制」提出的時機,最好是在今年五月二十日新總統就職後,大陸當局應配套提出兩岸統一的進程。從平等定位兩岸政府、談判組織中國中央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各種政策,而能以制定一個位階超越兩岸現有意法之上的「中國統一大法」,而非「台灣基本法」,來完成兩岸的統一,應是十分適當的做法。我們謹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