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小布希上台後之形勢
兼論小布希上台後之形勢
此文概論有關台灣之戰略思考,尤其美國對台的戰略思想之實質,並著重小布希當權後情勢加以論述,而以可行之和平統一策略為結論。小布希政策仍然秉持美國對台問題之基本戰略,雖步步進逼,然而主導因素還是中國是否能瞭解台灣問題之本質而貫徹實踐其統一策略。
(一)小布希上台後之對台政策:
(甲)共和民主兩黨對外戰略之基本異同: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之對外戰略均以美國全球霸權戰略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此為其根本相同之處。其相異之處則在於美國立國精神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兩黨著重點輕重有所不同。何謂美國立國精神之對外表現?此涉及於美國此國家與民族之本質何在?它與其他列強之異同何在之問題。美國乃十八世紀殖民地爭脫英國而獨立之國家,深受當時諸理想主義啟蒙大師之影響,並成為世界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而自豪。民約論、三權分立、國富論等自由、民主、人權等理想均二百多年來寫入其立國文憲並以此教育其人民,此為其表面的堂堂正正的理想主義的一面,尤為其心理上的重要方面,乃是本身因獨立戰爭立國,因此對爭取獨立,就是「獨立」這個字眼,均表支持與同情。在資本主義方面,立國後不久,即採納Hamilton之國家控制下規劃發展之資本主義,其結構精神至今未變而國家強大逾恆(美國人民之所得稅幾乎全部為中央稅,可見中央統制之強大)。美國立國精神之另一基本方面,則是在民族與文化上,延續歐洲列強,尤其是大英帝國對外霸權侵略的傳統,基督教一神論唯我獨尊之進取「傳福音」,以牧羊眾生為宗教信念可以打仗的精神。因此,獨立精神,諸啟蒙大師之自由、民主、人權等之理念之理想主義與西方霸權傳統相結合,就是美國戰略思想之本質,其經濟結構乃是國家掌控的資本主義,為其基礎。因此,美國既是帝國主義,也是理想主義,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但其文化、心理與國家行為,又絕不同於過去日、德之軍國主義,也不同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因此瞭解美國,尤其美國之戰略思想與政策與其實際作法,需要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等較多方面之長時期之研究、接觸與敏銳之觀察,絕不能以一點而概其全,以短淺之瞭解,表象之所見而下論斷,則十分危險,若以有限之私人接觸,某些人之個人所談以為真理,則尤能鑄成大錯。
現於此只略論共和與民主兩黨之對外戰略之異同。其相同點乃是:為美國之國家利益作戰略層次的規劃與實踐;其相異點乃是:共和黨較直接與資本家利益掛鉤,其作法較步步為營,扎扎實實前進,換言之,也就是在前面所言之美國立國及戰略精神中,較多傳統帝國主義色彩;而民主黨在國內政策上較多對人民與工人的照顧,對外戰略上,則「替天行道」,推廣其理想主義中的理念成份較量。在近代史中,艾森豪結束朝鮮戰爭,尼克森結束越戰,成功進一步分裂中蘇關係,最終雷根搞垮蘇聯等,均為共和黨作法;另一方面,威爾森與羅斯福參加一二次世界大戰,前者創立國聯理念,鼓勵殖民地獨立,後者十分同情社會主義之蘇聯,創立聯合國,與老牌帝國英國之邱吉爾幾乎鬧翻,打擊英國不遺餘力,為了堅持戰後英國殖民地獨立,與邱當面吵起來。今天,柯林頓與小布希之差異,以傳統與歷史之角度,亦當如是觀(個人與人之因素,當另加估計)。
從此差異延伸,我們即可瞭解,為何共和黨一向較為反共,當年國民黨,以及今天台灣之民進黨均喜歡共和黨當政。同樣可見,為什麼古巴卡斯楚在小布希已就職以後,竟公開發表談話說:希望小布希總統不會像他樣子看起來那麼愚笨。卡對小布希之反感、戒心以及意識形態上之格格不入完全表露無遺了。
(乙)小布希對台政策的幾個方面:
小布希對台政策,有可能在下面幾個方面,有所基本性之調整。
(一)直接對台灣方面:
(1)進一步支持民進黨路線。
民進黨之路線簡單言之,即是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之一部份而為之進行為統一之政治談判,但同時全力改善與大陸之經貿等關係,在國際上喧騰如同兩國(筆者數年前即論述如此)。美國口頭上仍然談「一中」而實際上則支持台灣此政策,並可能快馬加鞭,使此政策獲得成功。
(2)加強軍售:
台灣近五年來軍購已為世界第一,《八一七》公報早已形同具文,北京既然實質上已經任其發生多年,軍售很難減少,只有加強之可能,而且問題出在台灣要買,美國何能不賣而去幫忙中國統一?而且統一為中國之問題,於理亦應是「軍購」問題,而非「軍售」問題,惟有解決「軍購」問題,才能解決「軍售」問題,此問題多年來不能解決而日行嚴重,乃本末倒置之故,也因此原因,將來可能更形嚴重。此問題,乃是台灣問題裡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一個「特性」問題,充份顯示出台灣問題的本質,也就是它的「共性」,是中國的問題,是台灣島內及大陸對台政策等之問題,因為外國列強不會幫助中國統一,只有中國統一以後,它們承認中國之統一。
(3)台灣安全加強法:
此法不大會真正通過,因為已有之《台灣關係法》有極大之戰略運用彈性,不需要此加強性,就像過去取消最惠國待遇的手法一樣,用以嚇唬中國之工具,過去多年來筆者稱之為對付中國之「空城計」,不費一兵一卒,用以嚇退司馬懿三十萬大軍;何謂司馬懿三十萬大軍?乃是中國對台灣之一問題本質方面有利可行之事甚多,乃為其他枝節,如同此取消最惠國待遇等事糾纏,而無暇顧之。
(二)東亞戰略方面(基本上即加強整個東亞的軍事態勢)
(1)進一步支持日本軍國主義:
蘇聯剛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布希總統即發表談話,鼓勵日本在東亞負更大之責任,也就是在東方支持其能完全控制之日本為其馬前卒,對大陸勢力乘機前進「得理不讓人」,並且直接壓迫中國。此基本戰略當會加強。筆者九六年所寫《美國東亞之父子孫戰略及中國應有之對策》,強調美國以日本為子,台灣為孫之戰略軸心應是對付中國之最佳戰略,而且對付中國也必須透過台灣方能產生力量;五年來美國走的就是這個戰略,並將繼續走下去,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無法取代的「如意算盤,最佳方案」。
(2)東亞多邊安全組織:
美國會搞一些多國安全組織以牽制中國,淡化中國之區域力量;在南海、南沙群島方面即會利用此手法。日本、俄國均願加入以擴張其勢力,對台灣而言,即是國際多國勢力使台灣問題更進一步複雜化。
(3)將政略及戰略重心移向東亞:
現許多學者均談到美國將把戰略重心移至東亞,而筆者在冷戰剛結束時,即為文分析此點;其理至為明顯,即俄國勢力既已大弱,英美勢力只是進一步「剩勇追窮寇」,以北約東進等完成之,如今基本完成,歐洲既無大的危機衝突,各國亦鮮有野心大志,問題不多不大。而東亞民族複雜,經濟政治在發展,舊的歷史仇恨、野心糾纏,問題既多,亦為霸權者最佳之發展機會,美國將政略戰略重心東移乃最自然不過之事。因此,以台灣在東亞戰略上之重要,久拖不決,情況必更為複雜,而成中華民族之大患;其是否將成大患,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能否使台灣政府與人民保有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精神與理想。
(三)東亞戰略形勢下一個具體的對台政策──逐漸將武力支持台灣的立場明確化。
綜上所述美國戰略重心在東亞加強以後,表面在對台灣的問題上會逐漸將武力支持台灣的立場明確起來。這有下面幾點的分析:
(1)這是基本戰略態勢,因此在台灣問題上的相應變化乃是自然之事。
(2)這個變化,即對台灣問題的武力支持,是逐漸加強與表現出來的,這就顯示出來一個最重要問題──即台灣問題的本質是中國的問題,台灣是百分之百的中國領土,從文化、歷史、政治、經濟、人民等等任何角度言均是如此;因此美國的戰略家也從來未曾認為大張旗鼓侵佔台灣是可行的,是合理合法的,歷史上可以看出來,近年來的「三個公報」等等也正式說得十分明白。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逐漸地加強,是試探著前進的。
為什麼會逐漸地加強,而不是逐漸地後退?根本原因是:美國雖然正式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在戰略的形勢上,台灣卻成為東亞的一個戰略真空,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此真空情況更為明顯;中國大陸忙於內部經濟建設,對台灣問題基本上是「保持現狀」的政策,現狀實質上就是國際戰略的真空,觀諸歷史,戰略真空是絕無法長久保持的,較進取的勢力自然就會侵入,就會回潮;因為是他國領土,於理於法皆不合,於是就長時間地,試探著前進,必待台灣人民不承認是中國人,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方敢配合為之,此亦文前所言,由於美國不同於德、日軍國主義之急風暴雨,故其戰略行為亦不同也。
美國對台灣戰略真空之逐漸進入,這些年來有下面幾個步驟:
(1)鼓動日本勢力,加強《美日安保條約》。
(2)與中國建交時十分遵守公報精神,與台灣斷絕官方關係。其後,售武逐漸增加,與台灣來往亦試探前進,能得寸即思進尺。
(3)對台灣聯繫支持亦從未後退,有機會即前進。
(4)民進黨上台後,美國大造輿論,實質官方、軍方代表均去台灣,以表支持。如今台灣官方已不承認,台灣是中國之一部份,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使美國認為《上海公報》的理論基石已不復存在,對未來中美戰略關係的影響至巨。
台灣島內的變化乃是最為關鍵,如果台灣不認為是中國一部份的立場站穩,大陸也無所作為,台灣繼續在島內外教育人民,使人民逐漸相信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不是中國之一部份,則西方對台戰略上將不會輕易退讓了。
(四)加強東亞軍事態勢對中國之運用:
美國加強東亞軍事態勢之目的,不是想與中國開戰,而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其遏制中國,繼續甚至加強其在東亞之霸權之戰略目的,使台灣問題實質上長期不能與大陸統一,形同獨立。欲達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則有一個對中國如何運用的問題。
其運用將可能有下面幾個方面:
(1)在實力為後盾之基礎上,政策可轉趨強硬,對中國產生嚇阻作用,其中當然會包括增強與台灣之關係;佔據主動地位之後,使中國處於進退維谷之中。處於進退維谷之中,則最可能產生兩種作用:中國習慣於這種現實,並接受這種現實了;另外,則會促使中國的領導層產生分歧,對社會及思想界亦有同樣效果,這是極為自然的。當然也會有可能促使中國更團結。如果走向更團結,則已處在主動地位的一方面就容易化解它而不至於失控,這也是戰略主動者最有利的地方了。
(2)在上面的態勢運用下,誘使中國接受此態勢,其方法可能有:施予小惠,或給予空洞的形同欺騙的滿足,或在意識形態上加以說服;或搞出一個什麼方案,使中國人有個起碼的台階下,等等。
(3)以經濟利益,商業關係誘惑,並同時混亂中國。中國加入WTO後,與西方與台灣的經貿交往將大為增加,國內國外的各種問題也會相應增加,經濟利益也會增加,中國將「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接受既成事實之戰略態勢的聲音也會更強,美國也會鼓勵這種聲音。
(4)當基本態勢已形成,各種因素已逐漸成熟後,關於台灣問題就會提出一個實質上分裂,表面上好聽的方案,如聯邦、邦聯等等。是時中國接受也罷,不接受則現實的情況愈拖愈壞,那就變成「無可奈何花落去」了。這就是美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如意戰略。
(二)關於台灣問題與中美東亞戰略關係的幾個本質性的概念
(甲)美國對台政策的本質:
美國對台政策的本質,亦即對台政策的真正政策方針是什麼。這就植根於文前談到的美國立國精神的理想主義與西方霸權主義的雙重性。基於此瞭解,就可看出美國對台政策的本質就充份寫在兩個重要文獻:一為《上海公報》,一為《對台關係法》中。前者的精神是:台灣海峽兩岸的人民均認為台灣為中國之一部份,美國則對此不持異議。後者的精神是:以美國法律作為其對台灣問題的戰略性的有彈性的干預的根據,二者正好表現出其立國精神之兩面。因此美國對台政策的本質就是:如果台灣人民贊成統一,中國大陸有決心統一,美國就不會干涉;如果台灣人民反對統一,認為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則美國就會干涉,尤其中國大陸對統一沒有決心的情況下。今天台灣當局堅決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並教育台灣人民分離主義思想,是最嚴重的訊號。
(乙)中國統一後,中美關係才搞得好,才能正常發展,而不是中美關係搞得好,中國才能統一。
這是有關中美關係的最重要的概念。其道理在於台灣問題是最高層次的戰略利益問題,絕不可能以其他低層次的,諸如商業互利,或是一些外交辭令等關係的改進而放棄;只有中國完成統一後,中美兩國才能有正常的關係,其理至為明顯。換言之,中美關係中,台灣問題是綱,其餘是目,綱舉目張。
(丙)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的一個特殊關係。
積極致力於和平統一的努力,措施有成效,爭取到台灣人民及海外廣大華僑的認同與支持,則西方霸權就知難而退,武力就成為和平統一的後盾,和平統一就成功了。如果致力和平統一缺乏藍圖,努力不得法,不見成效,則台灣不認為是中國的一部份,分離主義影響主導了台灣人民,中國文化民族主義未被充分發揮其偉大力量,則西方霸權乘勢而入,和平統一不可能,武力統一成為「兩國交戰」,則武力統一也難,可謂內戰不力,引入外敵了。換言之,和平統一之努力有成,乃為武力統一之必要之準備,武力甚至就可備而不用了。
(丁)台灣問題是美國東亞戰略運用的核心,形勢在急劇變化之中,影響整個中華民族之前途至鉅。
筆者於一九九六所寫論文《美國東亞之父子孫戰略及中國應有之對策》中所論述之美國東亞戰略,為這五年之歷史所完全證實。如今小布希總統之東亞政策更是快馬加鞭,進一步發揮「父子孫戰略」。如果中國發展強大,美國將以中國為遏制之對象,如果中國軟弱下去,則正成為全力追擊分裂,擴張其勢力之機會。然而如何實際運用此戰略?現成擺在眼前的「政治實體」不就是台灣嗎?台灣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民、中國領土與中國文化,中國大陸如果不全力發揮這基本上是「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力量,則台灣將會走向分裂主義的道路,成為美日的馬前卒,退則成為分裂的台灣,為美日勢力之一員,進則可以搞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的「攻破碉堡」的內部勢力。因此以台灣為對付中國大陸的最高戰略是反對台灣正式宣佈為「台灣共和國」的,因為如此只能靜態地分割台灣於中國大陸之外,而絕不能用以進一步搞垮中國,反而足以令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而團結起來,這就是西方反對台灣成立「台灣共和國」的口不能明言的真正戰略原因。◆
社論
撞機事件
中美關係的走向
日本新軍國主義
經貿與兩岸關係
特載
台灣事情
歷史與人物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