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換了國號

張保民(成大政經所教授)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轉眼已經一年,但國家認同的危機似乎反而日愈嚴重。獨派人士堅持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國家,要求重新建國。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國號換成「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可能會出現那些問題。

首先,「台灣國」是否只包括台灣島?果真如此強調「台灣」,則「台灣國」的版圖,應首先排除「中國」邊緣的金門、馬祖等外島,甚至澎湖?!我們的領海範圍,因此將完全無法再超出海峽中線。我們在國際法上所應享有的二百浬「專屬經濟區」,也須立刻退到海峽中線之右側。遠在一千二百浬外,已被「中國」島嶼包圍的太平島,以及台灣和香港外海之間的東沙群島,是否也應拱手讓人,以清界限,免生事端?果真如是,則台灣的海疆將大幅萎縮,甚至達到無法防守的地步。

其次,「台灣國」是否只能容忍戰前便已落籍台灣,且會說河洛話的閩南人?從近年來國語之被刻意貶抑,到外省人重新被罵為「中國豬」,似乎只有符合上述定義的人,才配作「台灣國」的國民。果真如此,則除了至少有二百五十萬「中國人」可能遭受迫害甚至驅逐之外,還有二百萬以上的客家人,加上真正「正港」的四十萬原住民,也將難以容身或自處。這還不算,「台灣人」、「中國人」和「客家人」之間,以及真假「台灣人」之間,因通婚而出生的後代子女,人數又可以百萬計。他們是否也需逐一檢查成份,驗明正身,甚至通過台語測驗,才有資格效忠「台灣國」?

果真以河洛話或閩南話作為「台灣國」的國語,則是否又面臨了許多有語無文落後民族的再造困境?因為要和「中國」劃清界線,一刀兩斷,肯定不應繼續以中文拼寫台語,也不能用「中國」已經使用的漢語拼音系統,而必須另立一格,例如採用所謂的「通用拼音」系統。如此一來,台灣又需設計一套全球獨一無二的蟹形文字,不僅通令全國學校使用,而且用此文字重新編寫台灣歷史和學校教材,紀錄所有社會活動。如此一來,至少要再過半世紀才能累積一套屬於台灣自己的文化。在這半世紀的艱困過渡期,台灣各方面的發展勢將放慢乃至停滯。可憐的台灣人,在辛苦學習了日文和中文已各達半世紀之後,又需再花至少五十年的時間,才能習用全新的台文。但既使毫無障礙,一切順利,新創的台文又如何與世界先進科技及文化迅速且有效地接軌?!換言之,只有二千三百萬人使用的台文,其工具性和國際性何在?!與其執著這樣一種語文,豈非不如直接採用英文或日文必更便捷,也更有意義?!

許多人又以為,改了國號,便較容易進入聯合國。其實不然。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四條及第十八條的規定,任何國家申請成為聯合國之會員國,必須經過兩道手續,一是安全理事會十五國中九國同意票之推薦,其中包括所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即中、美、英、俄、法。二是聯合國大會一百八十五個國家之中三分之二多數(一百二十二票)之贊成。換言之,台灣不論是以任何新國號申請加入聯合國,北京皆有否決之權,根本過不了第一關。再以目前聯大有一百五十六國承認北京,只有二十九國承認台灣的形勢看,台灣即使通過了第一關,也難以扭轉第二關中所面對的明顯劣勢。難道「中國」改成了「台灣共和國」或「綠島共和國」,中共的態度便可能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甚至認不出還是台灣嗎?!

再看「台灣國」既使暫時進不了聯合國,是否至少會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多的承認或支持?依照國際慣例,新國家成立之後,又有重新承認的問題。但舉世皆知,北京的政府五十年來,始終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明文列入所有的建交公報之中。「台灣國」既以「台灣」為名,豈不正好對號入座,呼應了北京的聲明,從而掃除了北京解決這一「中國內政」問題的法律障礙?!原來承認「中華民國」的至少還有二十九國,但國號改為「台灣」之後,豈非連這二十九國也將感受到新的壓力,甚至卻步不前,不敢輕舉妄動,再作承認之聲明?!這還不算,「台灣」既然變成如此敏感名稱,已和「中華民國」保持非官方關係的一百餘國,是否也會輕易同意,將我們代表處名稱中的「台北」,換成「台灣」?果真國際社會因為「中華民國」的改名換姓而退縮猶疑,則「台灣國」的「獨立」性,豈非較「中華民國」更為薄弱?!國際地位也更為低落?!

可能更糟的情況是,「中華民國」正式改為「台灣國」後,必然構成和「中國」一刀兩斷的嚴正宣示,從而直接挑戰北京對台政策的底線,迫使北京攤牌。到時誰又敢斷言中共一定會吞下這顆苦黃連?!若從中共五十年來對台一再宣示的立場來看,更改國號不僅提供北京使用武力的堂皇藉口,也必然激化中共對台用兵的決心,從而再啟台灣海峽之戰端。到時已更為孤立的「台灣國」,又如何自衛自保?!如果新成立的「台灣國」還是必須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甚至需要更多的先進武器,以及更多日本友人及旅日台僑的輿論奧援,則其「獨立」性豈非反而還要進一步向下沉淪,而非向上提升?!一旦兩岸發生戰爭,台灣的損失既使小於中國大陸,也必須是全面性和毀滅性的!試問我們需要冒這個險嗎?!我們還有本錢冒這個險嗎?!

任何一本政治學導論都會告訴你,國家是由土地、人民、政府、主權四大客觀要件所組成。換言之,國家可以用客觀的事實進行鑒別,作出法律上的認定。但國家的承認則是各國基於利害關係所作出主觀上的政策決定。國際承認之有無和多少,並不能直接否定一個國家客觀存在之事實。「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主權獨立,如假包換的完整國家,因為它們都符合上述國家的四大要件,也從未相互隸屬或統治。只不過兩國彼此互不承認,而且先後堅持「一個中國」及「漢賊不兩立」的立場,才陷世界各國於難以選擇的困境,而且長達半世紀之久。海峽兩岸的恩怨情仇,也因此必須依靠雙方之和解、溝通和談判,才能首先確保和平共存的現狀,再通過持久的良性互動,逐漸達到好合好散的長遠目標。任何破壞海峽和平,有損台灣穩定的政策,皆必然違背了所有台灣人的根本利益,不論「台灣人」是如何定義。

何況「中華民國」由來已久,繼續使用此名,絲毫不減台灣的獨立性,對台灣內部之和諧及團結,更是只有百利而無一弊。改了國號,或許可令少數急獨人士大夾特夾,但完全難以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反而勢必加劇已經存在的認同危機,為社會帶來各種難以解決的後遺症,甚至為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參加三一八遊行的人,能不冷靜三思乎?!金、許等心向日本的台灣人,試問你們到時還能「站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