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途與障礙
兼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途與障礙
雖然,二月間,美國布希總統訪華期間,堅持不在公開場合說「一中原則」,也不提「三公報」,反而重覆提到「台灣關係法」。但是,自五月間胡錦濤訪美之後,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首先,胡錦濤在訪美期間拜會美國副總統錢尼時,得到了「美國不鼓勵台獨勢力的發展」的承諾,也就是承諾不鼓勵「漸進式台獨」;接著,五月中旬,美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在外國記者中心的談話,強調「美國無意也無慾讓台灣和中國分離」,並鼓勵兩岸和平處理兩岸事務的談判程序愈快開始愈好;五月底,伍佛維茨再次發表談話,用語是「美國反對台灣獨立」,而不是以往的「不支持」而已;五月三十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軍事採購小組主席威爾登率團訪華,向江澤明表明,美國的政策是「以和平的過程,把中國和台灣聚在一起」(Bring China and Taiwan Together)。
五月三十一日,伍佛維茨在參加新加坡舉辦的亞洲安全會議演講中,更首度宣稱:「我們期望台灣的前途由台灣海峽兩岸的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決定。」並且,他在接受香港鳳凰電視台特約評論員阮次山的訪問中說:「我們已一再重申,我們不相信任何一方應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身上,美國也會強烈支持以和平方法解決問題。」「在台灣問題上,我們已明確表明反對動武及不支持台灣獨立,任何一方都不應採取強行措施,美國總統已在兩岸及美中關係上創造了一個較好的環境。」「我認為應由雙方共同找出辦法。從過往經驗看,亞洲人在處理問題時提出的意見,有時比我們更有創意。」(新加坡《聯合早報》六月二十日)
伍氏的講話不但把反台獨提到和反動武一樣的高度,並且首次提出「台灣前途由台灣海峽兩岸的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決定」,「不相信任何一方應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身上」,「任何一方都不應採取強行措施」,「應由雙方共同找出辦法」。這不但公開否定了「台灣住民自決」,也等於間接承認了大陸方面亦有決定台灣前途的權利,只要是經由和平的方式,美國都願意支持未來兩岸協商的任何結論。
顯然,美國政府的對華(台)政策是在從以往的兩岸分裂,到維持現狀,向和平統一傾斜。但是,好事多磨,自六月底以後,又有了另一波反華勢力的反撲。
六月二十八日,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以頭版大篇幅的報導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吸引了亞洲的外國投資,也吸引了傳統美國在亞洲的經濟盟邦。「中國已經對日本構成經濟與政治的威脅」,「美國以本身龐大市場做為政策槓桿的時代,肯定將無可避免地成為過去」,「亞洲國家的出口之所以能夠反彈回升,所仰賴的正是中國向其他亞洲鄰國大量進口的這股迅速擴張力量」。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拉迪指出,「這是擋不住的勢之所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表示,「亞洲國家必須接受中國始終存在,而且會成為更加繁榮的經濟強權的事實」。「某些亞洲官員擔心,東南亞未來會淪為中國食物與原料供應者的角色,以換取中國的廉價商品,而這些商品倒頭來又會損及東南亞國家自己的產業」。所以,美國貿易代表日前走訪東南亞國家時,「告訴向來彼此喧鬧競爭不休的十個東協會員國說,東協若能團結一致成為貿易夥伴而非各自獨立的競爭者,將更能因應來自中國的強勢挑戰」。
報導中警告地說:「許多亞洲國家紛紛奔向中國的懷抱,並巧妙地轉移其經濟聯盟對象,特別是當原來的亞洲主要經濟夥伴美國還正掙扎於不確定的經濟復甦道路上。」
七月五日,《中國時報》摘譯了喬治城大學歷史系兼外交學院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唐耐心的最近一篇文章《如果台灣選擇統一,美國應否在意》,此文原載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發行的《華盛頓季刊》。
文章指出:「台灣赴大陸投資一事,是兩岸和平統一最重要的單一表徵。大陸熱帶走了台灣的資金與工作機會,也使台灣的繁榮更須依賴兩岸的政治情勢。為了進軍大陸,台灣企業界要求政府放寬各項限制,要求政府加速開放三通,甚至要求按照北京的條件統一」。「台灣正處於政治與經濟的矛盾之中:經濟上依賴大陸,而且正在統合,未來的繁榮明顯繫於大陸,這可能使台灣『有意願』統一,至少覺得『有必要』統一」。
北京一向認為「美國阻撓中國統一的兩大利器是『對台軍售』與『台灣民主化』」,但是,一旦台灣有意願統一,「台灣民主化」反而成為兩岸和平統一最具有「正當性」的利器;一旦,台灣有意願統一,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即將解除,台灣還有意願接受美國的軍售嗎?
所以,唐耐心認為「現在要考慮的,不是中國有無能力入侵台灣,甚至不是美國是不是會插手,而是如果台灣願意統一,美國在亞洲的安全議題就此解決?還是變得更為棘手?」
唐耐心指出兩岸和平統一將造成對美國的「威脅」,她說:「中國崛起,即使成為民主國家,也會影響美國的安全和戰略考量。如果大陸和台灣統一,中國勢將取得戰略利益。最明顯的,中國軍力不再以台灣為目標,不再擔心台灣攻擊大陸,也不再擔心為了台灣而與美國發生衝突。於是中國的資源可以更自由的運用;解放軍的優先順序可以自由調整;戰力可以重新部署;戰略目標可以重新認定。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出現了一個不易預判、更為靈活、較少負擔的對手。」
所以,她建議「美國必須有不同於過去五十年的思維。美國必須慮及台灣與大陸統一的可能性,同時考慮其對美國利益及東亞安定的意涵。美國也必須考慮,萬一美國決定出面阻止統一,有什麼具體可行之道。」
不過,她也誠實的指出:「儘管和平統一對美國有這麼多負面影響,但有一項莫大好處,就是消除了引火點,立即並且全面降低了美中兩國的摩擦與衝突的風險。統一毫無疑問不利於美國某些利益,可是比起中美開戰,那些不利小得多了。」不能兩利相權取其重,是否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呢?顯然,唐耐心是肯定一旦美國支持台獨干預中國統一,北京是會不惜一戰的。
七月十二日,折騰已久的美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初稿終於出爐。這份報告顯然是新冷戰思維下的產物。強調北京對台軍事壓力的升高和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其實這是一項倒果為因的說法。如何對抗北京的軍事壓力和對台用武的可能性,報告中一直強調美國干預的重要性,報告中說:「但如果排除第三國干預的因素,北京在不計政治、經濟、外交及軍事代價的情況下一意孤行採取行動,仍可能獲得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壓迫性作為的成敗關鍵,在於國際,特別是美國支持台灣的程度」。
報告中還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壓迫式軍事行動的能力,不只對台灣構成威脅,也對其他潛在的敵人,如菲律賓及日本構成威脅」,「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的,並不只針對台灣,也對美國軍事武力構成威脅,未來台海一旦有事,甚至對美國本身構成威脅」。
這份報告的目的,無非是強調美國必須以中國為假想敵,擴充軍備,及加強對台的軍售和軍事合作。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美國國內,甚至政府內部高層,又展開了新一輪對華政策的討論。
在美國方面來講,其實關鍵點在於美國是否有為台獨一戰的決心,兩岸的和平統一雖然會損害某些美國在東亞的霸權主義利益,但卻可以化除中美開戰的更大損失。中國畢竟不是拉丁美洲可以讓美國予取予求,也不是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汗,可以任由美軍的攻擊摧枯拉朽,美國是否願意在台海再嘗試一次韓戰和越戰失敗的風險?
不過,要任由兩岸和平統一,也沒有那麼容易,除了軍事干預外,要美國完全置身事外,也很困難。南韓有和平統一的主流民意,有主張兩韓和解的南韓當局,金大中一拐一拐的到北韓與金正日會談,並共同承諾將重新接通被三十八度線阻斷南北韓鐵路。後來,雖然金大中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但金正日的北韓卻被美國指為「邪惡軸心」,南北韓鐵路的接通更不知何時。六月二十九日,南北韓在黃海發生軍事衝突,顯然是一偶發事件,七月十三日,南韓與日本達成協議將盡快尋求與北韓恢復對話,但以美為首的聯合國盟軍指揮部代表卻向北韓提出強烈抗議。不過七月二十日,北韓飛機終於試飛直航南韓了,美國將如何反應尚不得而知。有韓國的例子在先,美國會不對兩岸和平統一提出嚴重的干預嗎?
其實不必等到兩岸和平統一,唐耐心是有遠見的,不能不佩服她的「深謀遠慮」。兩岸不能在「一中原則」下開放三通直航,台灣的經濟衰退是難有起色的,台灣人民能夠忍受阿扁政府的經濟衰退還有多久。現在島內除了選民加起來只佔百分之四十的民進黨和台聯黨外,國、親兩黨都主張「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並且,兩黨也都承諾二年後的總統選舉只推出一組候選人。一旦泛藍軍重新執政,順合台灣主流民意開放三通,不必等到兩岸統一,就可能簽訂終止兩岸敵對狀態的協議,中共的軍事壓力必然銳減,甚至承諾不使用武力。解除了軍事壓力之後的台灣,將把全副精力放在「拚經濟」上,又為什麼要花大量外匯去購買美國的武器?除非美國重新與台獨政府恢復美台軍事防禦條約,支持台獨政府在台戒嚴施行軍事統治。那麼美國就準備中美勢必一戰了。
美國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理性的國家,深知如何是「打不倒,就入伙」,但不「打」是不可能的,必然會嘗試一切的可能性阻礙兩岸的和平統一。美國政府官員的話,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新一輪美國對華政策的結論如何,我們尚不得而知。兩岸和平統一的前途是光明的,從對方美國的論述中,可以得到證明,但道路必然是崎嶇的,讓我們拭目以待,等美國出招罷。◆
社論
國際觀察
兩岸三通
「一中」與統一
台獨與兩岸關係
泛藍整合
書後與書摘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