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一個中國」問題
解析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一個中國」問題
兩岸從一九九三年第一次辜汪會談獲得一定的成果,到以後的多次後續事務性協商無法得到結論;再到一九九五年七月至一九九六年三月的台海危機;以至到現在雙方關係仍處於「冷」的階段,其主要的原因是兩岸關係發展中,除經濟、文化等關係外,政治關係的發展與定位,雙方缺乏互信與共識。而兩岸關係發展中最敏感、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一個中國」的問題。
(一)問題的本質
要瞭解「一個中國」在兩岸之間產生問題,首先要弄清以下四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一個中國」?什麼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什麼是「一個中國的內涵」?如果把這四個概念混為一談,不釐清楚,兩岸關係是很難有所突破的。
(二)「中國」的概念
「中國」這個概念,應包括血緣的、歷史的、地理的、經濟的、社會的,以及政治的中國概念。除政治的中國概念外,其他的概念比較少爭議。政治的中國。中國人傳統上有一個相當深入的理解,那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就是說,政治的中國,在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局面,都有一段的時間,並實際上都存在過。在統一的時候,如唐、宋、元、明、清,史家稱為「朝代」;在沒有統一的時候,如春秋、戰國、南北朝、三國等,史家稱之為「時代」。如今我們讀魏、蜀、吳的歷史,就是讀當時中國的歷史,少讀了其中任何一國,都不是當時完整的中國歷史。如今兩岸分治,但也許在若干年之後中國統一,以後的史家可能會稱一九四九年到兩岸統一的那一天,這一段歲月,稱之為「兩岸時代」。我們的子孫若讀這一段中國的歷史,一定會讀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的歷史,也會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地區的歷史。
(三)「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內涵」的概念
當前世界上沒有「一個美國」、「一個日本」、「一個法國」的提法,而有「一個中國」的提法,代表著現在的「中國」狀況是有一定程度與現在美、日、法等國有不同,且有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目前中國的土地上,有二個政權同時存在,並有效的在其統治範圍內行使治權。
兩岸的政府皆主張「一個中國」,但問題出在中共把「一個中國」與「一個中國原則」和「一個中國內涵」,進行有意的混淆,進而歪曲了對「中國」的最基本的概念與定義,並有企圖的達成「一個中國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目的。
一九九五年十月江澤民在聯合國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代表」,這一套「一個中國」的說法,如果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中共文字陷阱與圈套,不得不謹慎。
今年九月十二日,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說:「海峽兩岸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上。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什麼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呢?什麼是「一個中國」的內涵呢?
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統一之前進行「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參與聯合國活動」,採購防衛性裝備,在中共的眼裡,這些都是違背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這種「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怎能接受呢?在中共「一國兩制」的架構裡,一國是指排他性的主權獨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在統一之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換言之,北京是主,台北是從,這種主、從關係的架構,我們是絕不會接受的。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國統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有關「一個中國」的涵義,其中提到「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這是「一個國家、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概念,是比較務實的說法。中國目前正處於分治的局面,海峽兩岸共同處在追求中國和平統一的過程中,中國將來會統一,也會成為完整的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
事實上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海基會與海協會之間曾為「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就是兩會可用「各自口頭聲明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以上的共識促成召開第一次辜汪會談,也達成了相當的成果,只可惜中共目前的作法尚未回到一九九二年的共識。
將近二年來,大陸方面片面的推遲兩會協商,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問題,我們也注意到大陸方面的一些信息。一九九六年九月初立法委員高惠宇在北京會見當時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兆國,根據高惠宇對媒體的透露,王兆國認為「江八點」雖然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從未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這點,請台灣人民特別注意」。
九七年一月,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在華府大西洋理事會的閉門討論會中就「一個中國」提出其看法時表示:「其實北京所謂的『一個中國』,既不是一種抽像的中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江澤民所提的一個原則。」但以上的信息,中共官方並未正式向媒體公佈。
四月底本人隨公證學會大陸地區訪察團到北京、上海訪問,這是一九九五年六月份以來,海基會副秘書長層級首次訪大陸,二十九日晚在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的晚宴上,唐先生說明了大陸對「一個中國」的看法:
(一)在外交上,中共對外堅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方面亦有其主張。
(二)在兩岸關係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之領土不可分割。
(三)在兩會交流方面,因同屬民間性質,希避免觸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意,一九九二年雙方就兩會間有關「一個中國」原則各自表述的共識仍然有效。
唐樹備先生的看法已經觸及了目前兩岸的現實面,在國際上,海峽兩岸各自堅稱其各自代表「一個中國」,兩岸也皆認為台灣(地區),大陸(地區)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目前都認為一九九二年有關「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在兩會之間仍然有效。但唐樹備先生的談話說明了兩岸之間在外交領域仍屬於零和遊戲。
在另外一方面,今年五月一日我總統府在為李總統登輝先生簽署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六週年紀念,所發佈的新聞稿中重申「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的統一」,並且首次提出「分享中國主權」的概念。
今年八月陸委會張京育主委,更進一步提出「主權共享,治權分屬」的概念,為兩岸關係的緩和,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及發展空間。
中國大陸方面,無論江澤民或錢其琛,近年來在他們的演講詞裡,也有兩岸處於「分裂狀態」的提法,中共國台辦的內部文件,也認定兩岸是處於「主權統一、治權分裂」的性質。
雖然兩岸目前對「一個中國」問題,尚有紛歧,但並不表示「一個中國的原則」及「一個中國的內涵」不能成為兩岸政治談判的議題,我們認為兩岸之間,雙方所關切的問題都可以談,但不能對任何議題,一方有任何的前置條件。在相互尊重、和平方式解決紛歧的共識下,以中國人的智慧,暫時擱置主權的爭議,是可以化解兩岸的僵局與敵意。但兩岸目前現實狀況的定位,應認知雙方皆處在共同努力追求中國和平統一的過程中,而這一過程是客觀且事實存在的,也不是任何一方以主觀意志可加以否定的。
【附錄】
九二共識細說從頭
一、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海基會、海協會及中國公證員協會人員在香港,就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進行工作性商談,其中有關大陸提出「一個中國原則」問題,雙方雖交換了意見及方案,但並沒有達成最終結果。
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海基會正式去函通知海協會,有關方面同意「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
一中原則 口頭各表
三、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海協會接獲海基會來函,立刻由海協會孫亞夫副秘書長電話告知海基會陳榮傑秘書長「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
四、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海協會致函海基會「我會擬做口頭表述的要點函告貴會: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該函並附海基會於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日所提表述方案「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惟鑒於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保障兩岸人民權益,對於文書查證,應加以妥善解決。」來函中海協會建議兩會約定各自同時口頭聲明。
五、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四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黃昆輝主任委員召開陸委會及海基會高層對十一月十六日大陸海協會來函,研商對策,黃主任委員最後決定,針對大陸海協會十一月十六日的來函,我方暫不覆函,但用記者會方式,以口頭聲明表達我方立場,黃主任委員當時指定海基會李慶平副秘書長在下午六時召開記者會,代表海陸兩會發言,李慶平副秘書長發表談話如後「對海協會十一月十六日來函,願以口頭聲明各自表達的方式表示歡迎,但我方認為雙方對此問題的立場原則早已各自表達過了,不需要再約定同一時間發表。」
《國統綱領》我方依據
「我方一貫立場是事務性協商,不應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性議題,但由於中共一再以政治性議題干擾事務性協商,我方基於保障民眾權益,在十月下旬授權海基會法律處處長許惠佑在香港與海協會商談時,以對『一個中國原則』提出八個方案,對方也提出五個方案,海協會十一月十六日又提出第六個方案,事實上雙方已對『一個中國原則』各自有了清楚明確的表達。」
六、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我方始終認為:兩岸事務性之商談,應與政治性之議題無關,且兩岸對『一個中國』之涵義、認識顯有不同。我方為謀求問題之解決,爰建議以口頭各自說明。至於口頭說明之具體內容,我方已於十一月三日發佈之新聞稿中明白表示,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八月一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我方此項立場及說明并迭次闡明,香港地區、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之媒體,對於雙方立場及說明,先後已有充分報導……。」
七、在李登輝前總統於一九九五年六月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後,同年六月十六日海協會來函推遲兩會之間的協商,從此時起中共海協會對「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有了變化。
對等協商相互尊重
八、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三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函文如下:「在三月八日、九日去函抗議貴方發射飛彈演習,嚴重傷害兩岸關係,危及亞太地區安定,與『一個中國』無關,貴會聲稱違背『一個中國』共識,殊難理解,有關『一個中國』貴我兩會在香港會談已有各自以口頭說明立場共識,貴會後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來函確認,貴會自不應片面曲解。」
九、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五日海協會李亞飛副秘書長表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海協兩會過去就事務性商談所達成的共識,不涉及其他領域,也不能任意擴大到其他領域。
十、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就「辜汪會談」三週年發表談話;「台灣海峽的兩岸分隔近半個世紀之後,三年前的此刻,本人經政府授權在『一個中國的內涵得各自表述』的共識及『對等協商、相互尊重』的原則下,為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在新加坡和大陸海協會汪道涵先生見面簽署四項協議,建立了與大陸協商聯繫的管道與制度。……我方從來沒有背離過『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不是各自明言都說在『追求國家統一』嗎?」
十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日海基會去函海協會後,有關「一個中國」問題,並未再成為兩岸兩會協商之障礙,因而促成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一次「辜汪會談」。但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輝前總統赴美康乃爾大學訪問之後,大陸海協會認為台灣方面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做了擴大解釋,而逐漸否認有一九九二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
扁府否認一中共識
十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下午,陳水扁總統在總統府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會長傅勒博士(WilliamFuller)等人表示,新政府願意接受海基、海協兩會九二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但大陸方面卻不承認有這項共識。陳水扁在發表這項談話後,當晚即由總統府高層出面指出,陳水扁的立場與五二○、六二○演說立場一致,不代表總統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六月二十八日,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再於晚間舉行緊急記者會,澄清指出陳水扁二十七日有關「一個中國」問題談話與六二○記者會在精神上、內容上是一致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我方用來描述九二年會談過程的用語,兩岸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的原則」有共識。
(本文作者系前海基會副秘書長,現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本文及附錄均曾發表於《中央日報》,經作者重新校訂交本刊重刊。)◆
社論
國際觀察
兩岸三通
「一中」與統一
台獨與兩岸關係
泛藍整合
書後與書摘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