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世界政府的全球化?

G8會議的觀察

關佐治
(旅歐評論家)


爭而未決的全球化

最近G8國家首長在日內瓦湖畔艾維昂地方舉行高峰會議;也有反全球化示威者搞全武行。甚麼是全球化?

它就是愈來愈緊密的,在經濟、政治、法律與文化方面的國際性瓜葛。它是我們這一代的特徵,而其影響也是人們爭而未決的問題。但若從某些經濟界人士的觀點出發,它當然是正面的。他們認為,國際化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因素,國際貿易提高社會福利的質量。

國際交易促進專門化,亦即增加質量較高的貨物供應,而也有較合理的價格。它能使經濟發展迅速化。亞當.史密斯與卡爾.馬克思當年所稱讚的資本主義生產力即可較好地發展,即在開放的市場中不受束縛地自由活動。

一般而言,若反對全球化,都會在經濟上遭受損失,反對全球化的國家中的人均收入都會降低,消極影響人民的物質生活。當然,反對全球化者有著不同的理由。主要有四點的批評,不過若加以分析,有很多是站不住腳的。

反對全球化者的四點批評

首先,他們的論點是,全球化增加世界的貧困化。不過按照最新的統計,在過去三十年內,世界的貧困化已經大為減低。一九七○年,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民每天只能花費少於一美元以下的生活費。一九九八年減為百分之五。絕對貧窮的全球人數在此期間已減少四億人。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因是中國、印度與印尼的經濟有了極迅速的增長。總之,是亞洲是此種增長的獲益者。與之相反,非洲的的貧困化(每人每日少於二美元生活費),在此期間,卻由百分之二十二增加到百分之四十。當然,其中也要顧及通膨的因素。不過總的來看,世界貧困化是在減少。

●其次,有人將失業原因歸罪於全球化。由於經濟結構的改變,有不少人喪失工作,但也創造了不少新的工作類型及職位。人們對新技術會造成失業的恐懼,早在工業化初期即已有之。當年即曾有摧毀機器的行動。不過,工業化的確已經逐步清除了可怕的貧困化,並且增加了新職業。

●第三,對全球化的抨擊是它破壞了社會化國家。指責大企業利用發展中國家的低廉工資,製造廉價產品。然而,在經濟學家眼裡,這種情況正是有利於貧困國家。正因其工資低廉,才吸引了外國投資設廠。

另外,也不能認為在工業國家正在進行大規模非社會化。在所有國家,社會生產中的社會福利部分有增無減。例如在西歐國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收入是由公家負責支配的。

●第四,反對者認為全球化及企業經濟活動會摧毀生態環境。當然,不少企業破壞了生態。所以必須立法,強制它們重視。不過正是某些政府本身在摧毀生態,例如巴西政府即大規模砍伐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以便提高生產,增加輸出。畜牧業有著強大的後台老闆,可以毫無顧忌地消滅森林,擴大牧場,產制牛肉以利輸出。巴西政府還加以津貼。

若從經濟理論看,也有不少「反對全球化」的理由。反對全球化的環保人士有時被既得利益者利用。歐洲反全球化運動與歐洲農業既得利益者關係密切,有微妙的合作。歐洲農業既得利益者的想法是單方面的市場開放。

正是這些既的利益集團的壓力妨礙了工業國家從第三世界輸入農產品。同時這些歐洲國家又要求低度發展國家開放市場,輸入工業國家產品。其中,關稅與其它輸入限制不起太大作用,主要是歐洲國家政府大量津貼其農業。第三世界國家因此很難在世界市場上推銷農產品,第三世界窮國也因此很難自力更生。

很多反對全球化人士似乎是為反對而反對,並未認真比較全球化與其他社會制度間的優缺點。矛盾的是,計劃經濟證明其經濟與環保的缺點之後,現在又有一批夢想者認為國家計劃有其必要。

識者認為,目前世界經濟與政治的國際化當然不夠理想,甚至有極嚴重的缺陷。

從三點觀察政經國際化的弱點

瑞士蘇黎世大學實用經濟研究所經濟學教授福萊( Bruno S. Frey)認為,其弱點可從三點觀察:

●第一,如前所述,認為片面開放市場會損及低度發展國家。用納稅人的錢不斷要求提高對落後國家的現金援助是很簡單的,雖然大家知道這並不奏效,而且會促進受援國的貪污。

●第二,全球化過程受到國際組織,尤其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及世貿組織(WTO)的影響。這些機構的政策受到某些特定的利益集團影響。世界銀行前副總裁、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提利茲(Joseph Stiglitz)承認,國際貨幣基金會受財經世界很大的影響,而世界銀行也要顧及企業界的利益。

它們要求低度發展國家必須滿足「華盛頓共識」的要求,而這個共識當然大部分代表美國的利益。在危機時代,國家預算赤字必須消除(所謂零赤字),這就得大幅刪減國家支出。這樣一來會造成經濟衰退,首先影響到的是窮人,因此會出現社會動亂及反抗。

另外,「華盛頓共識」要求加緊私有化自由化,卻又很少注意到負面因素。識者認為,除了政治上的失敗之外,連帶也引起經濟上的失敗。

在這方面,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要求各國政府嚴控預算,否則,通膨會上升至無法控制。然而同時得提防突然的私有與自由化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個弱點是今日全球化進程中的「全球管理」(Global governance)。平心而論,目前世界經濟的重要決策可能都是「黑箱作業」,受影響的世界人民無從置喙,距離民主化的確還很遙遠。因此會引起反全球化的示威。

然而,光提出各種批評當然是不夠的,所以福萊教授大膽提出「烏托邦式」的建議,以便進行國際制度有意義的進一步發展。他贊成世界經濟與政治的進一步全球化。關於低度發展國家輸出的機會,已經談到很多。然而科學與藝術也應該全球化的。

我們要的不是一個世界政府

不過,保護本國事物以抵抗外國競爭,也會造成效率低及浪費現象。好的科學與藝術在國際市場必有銷路。所以在這方面熱烈期待進一步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經濟與政治的未來繫於非中央化的單位。這些單位大小規模不同,在各方面都要有效率,要主動,會形成民主與聯邦主義的新形式,即有著許多不同政治實體的網絡,以應付各種範圍內的不同問題,如環保等等,全球化並不意味著一切都要一樣。

所以,我們不需要一個世界政府,它會成為尾大不掉的官僚主義恐龍。不消說,這樣的巨龍一定是不民主的。

(維也納,二○○三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