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包機成局看兩岸局勢的轉圜

紀欣
(法學博士)


一、前 言

2005年1月15日,兩岸春節包機談判代表在澳門用了不到兩小時即取得「雙向、多點、不中停」共識。雖然雙方均將包機談判視為「個案處理」,但從陸委會之後表示不排除繼續推動包機業務常態化,只要大陸方面有意願,春節過後就可以準備展開貨運包機協商;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更直指「春節包機直航的實現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突破」,並且不排除以澳門會談模式運用到其他議題上,足見此次包機能快速談成,絕非僅因「個案較單純」、「雙方較務實、彈性」、「復委託制操作成功」。

除談判效率令人吃驚,談判時間點亦相當敏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才在2004年12月底審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又在同一時間發表了《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把「惡性發展的台獨勢力」列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扁政府則宣稱如「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將考慮舉辦反制公投,並指稱國防白皮書顯示大陸企圖「抗美奪台」;春節包機居然能在此時此際迅速談成,格外難得。難怪台灣主流媒體都稱,包機成局「讓兩岸局勢看起來尚有可為」、「為台海緊張局勢營造出一些緩和的氣氛」。

二、過去兩年,兩岸關係更形惡化

回顧2003及2004兩年,對兩岸關係而言,的確是很糟的兩年,而且一年比一年糟。

2003年春夏之際的SARS疫情肆虐、世衛入會風波、香港七一大遊行,被綠營政客刻意操弄出「反中情結」。2003下半年,藍綠戰營在選戰中爭相比獨,飆公投、拼制憲,使「台灣主體意識」似乎逐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及政治正確。大陸雖不願意影響台灣選情,但也忍不住表示最強烈的反對立場,台海關係再度重挫。

2004年320,陳水扁難堪地連任了,藍綠、朝野對抗,陳水扁卻立即認命「去中國化」大將杜正勝為教育部長,台獨份子陳唐山為外交部長,結果不但中國成了外國,國父也變成了外國人,高中歷史教科書也面臨全面更改的命運。6月2日,行政院的6108億軍購案正式出籠,行政院長為推銷該案,居然脫口說出「轟炸上海」、「恐怖平衡論」,台海情勢更為緊張。

藍軍在敗選後,不但未檢討選戰中的「拿香跟著拜」、「台獨也是一個選項」,國民黨本土派反倒嫌藍營不夠本土,要進一步與中國劃清界線,國親亦始終未能合併,使泛藍選民不知為何而戰。2004秋冬,陳水扁為了拼泛綠過半,又再度叫囂正名、制憲,結果不但領館及國營企業要去中國,連大學名稱也不能有中國、中華字眼。

12月11日立委選舉,泛藍意外保住了過半席次,卻不料選後立即傳出宋楚瑜與陳水扁暗通款曲,民、親可能組閣,橘子將變綠了,搞得泛藍學者苦心相勸,泛藍選民大呼上當。

三、兩岸局勢終於出現轉圜

就在兩岸關係壞得不能再壞,台海緊張情勢一觸即發之際,兩岸局勢在2004年底忽然出現戲劇性之轉折。

首先是美國的態度明顯改變。2004年10月底鮑爾的一席「台灣非主權獨立國家」及「和平統一」說,及阿米塔吉12月10日的「台灣是美中關係的最大地雷」、「台灣關係法未要求美國防衛台灣」談話,先後引起台灣震驚,甚至影響了立委選舉的結果。年底又爆發布希對陳水扁極為厭惡的傳聞,顯然陳水扁已成了繼李登輝後的「麻煩製造者」,而美國已不再認為大陸應為兩岸僵局負責。

其次是島內政壇的形勢。立委選舉後,陳水扁一再表示要推動和平發展委員會,要盡速與大陸展開對談,透露出扁政府確實蒙受美國巨大壓力。至於陳水扁一再放話,要朝野和解、民親組閣,雖可能是陳水扁分化離間國親的策略,但從種種跡象看來,美國確有可能曾想透過宋楚瑜組閣,來貫徹目前最符合美國利益的「牽制冒進台獨」政策。即令宋楚瑜最終未能得到大位,行政院長人選仍由民進黨人士出任,但扁政府極可能已對美國承諾將盡全力修復兩岸關係,並展開兩岸對話,此次春節包機應該就是在此時空環境下成局的。

再者是台灣民意的轉折。立委選舉投票率不到六成,反映出選民對政治日趨冷淡,而美國在立委選舉期間一再公開表態不支持台獨,讓台灣人警覺到美國不可能無條件協防台灣,美國這個靠山一旦不可靠,台獨就等於自掘墳墓。12月17日,大陸宣佈將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朝野政壇一片討伐之聲,民眾卻相對冷靜,甚至有人說「不搞台獨,何懼反分裂法」;一向被視為台灣主流民意的本土意識、台灣認同,也居然普遍被批為「走過頭,危害台灣安全」、「台獨牌現在已到玩完了的時候」。

最後,過去一個多月來,民親組閣傳聞經由媒體每日追蹤、揭露,讓政客的權謀、枉顧原則、不擇手段等特性,盡都攤在日光之下,民眾除受夠了政客的謊言及欺騙,更看清楚原來「統獨」是政客們用來區隔市場的「假議題」,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原來是用來騙選票的。另外,由於民親組閣盛傳是老美的意思,遭到政論家批判:「台灣又不是殖民地,陳水扁或宋楚瑜也不是兒皇帝,政府負責的對象是台灣人民,讓外國參與政治棋局的擺佈,根本是喪權辱國的行為。」識破政客的真面目及美國的霸道,將促使統獨民意進一步的轉向。

四、大陸對台工作終有突破

兩岸情勢得以扭轉,雖與大陸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有密不可分之關係,但大陸對台工作在困境中找到突破之道也是主要原因。

面對島內扁政府的台獨走勢,和稀泥、分崩離析的藍營,美國對兩岸的兩手策略,大陸對台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中堅守原則、步步為營、沉著應戰、軟硬兼施,已在多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以下只是幾個比較明顯的例子。

首先,經由「五一七聲明」、「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陸向台灣民眾及全世界展現,中國大陸有決心完成統一大業,並將反獨促統的主導權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美國雖不可能改變其一貫「不統不獨不戰」策略,但大陸已讓美國醒覺,不能再釋放錯誤訊息給島內台獨份子,並應盡力遏制台獨勢力繼續坐大,以免台海發生戰事,美國受到牽連。

再者,大陸對台政策不再隨島內政局而變化,並不再寄希望於泛藍重新取得政權,任何當政者只要願意接受「一中前提」,停止台獨活動,兩岸即可復談。這正是為何「五一七聲明」表明,無論什麼人在台灣當權,「兩條道路擺在面前」;泛藍立委過半,大陸依舊宣佈要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此次春節包機一開始雖與國民黨代表溝通,最後仍與明顯具有官方身份的台灣代表上桌談判的原因。另外,馬英九被拒發港簽,據說也與他多次針對兩岸事務發言不當有關。看來這種對事不對人、不對黨派,不計前仇、凡是向前看的立場,也將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新特質。

五、結 語

本月底,「江八點」發表將屆滿十週年。過去十年,兩岸關係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驚濤駭浪,而大陸對台工作在不斷的挫折、困境中,似已找到新的對策及方向。當今最重要之工作,應在逼使扁政府早日接受「一中原則」,走上談判桌,開創兩岸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