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與天安門事件

夏桐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於一月十七日病逝,享年八十五歲。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特別是香港、台灣的媒體對趙的去世有較多的報導,其中必然講到他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中的角色,也對他在鄧小平主導下的改革開放大政的執行貢獻有所著墨。大致都稱得上公允。不過這些報導裡面,有的把趙稱為「中國的戈巴契夫」,甚至將趙形容為政治民主改革的英雄,是天安門廣場上抗議學生的盟友,恐怕不是自說自話,就是別有用意了。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主導的新政全面上馬,文革結束後平反覆出的幹部隊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預估到「把經濟搞上去」、「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在十年、八年後會帶來什麼局面,但是在這另一次的翻天覆地變化中,幾乎每一天都有什麼新生事物冒出來,不免考驗著進入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其中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就是幹部貪污腐化現象,但這一現象在不同的人的眼光與標準下,其嚴重程度與引起的情緒反應也是不同的。鄧小平當然不贊成或支持貪腐,但他更不贊成或支持藉反貪腐而變相偷渡極左思想,抵制改革開放。鄧小平對自己主導的新政,究竟是早有先見,或只是老革命的信心魄力,現在似無庸深究,但在當代,他十分需要得力能幹的政策執行者,也就是能搞出成績的助手,應為事實。

趙紫陽在新政早期,確是一個有作為的高幹,對鄧的新政主旨吃得很透,不但建立自己的政績,也證明了鄧的正確。然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共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被在國外、國內炒熱。事實上,美國策劃推動的對東歐、蘇聯的和平演變,也發展到熱烈高潮。中共內部乃有兩類意見,一為早作因應;一為堅守抗拒。不必諱言的,趙手下的「政治體改委」是屬前者,而不幸的是,這些人顯然已跟美國有所瓜葛。趙是否有借美國的奧援,在黨內取得更大空間的意圖,外界不得而知。但由「反貪腐、反官倒」而起的天安門學生抗議運動,本來矛頭是指向趙的,在事態發展期間,卻演變成擁護支持趙的「政體改」,甚至「美式民主」了。使人意識到已是政治鬥爭與有外力介入。

趙在中共中央宣佈首都戒嚴的同時趕到廣場,似乎也有表示自己大勢已去的意思。而後來的戒嚴鎮壓當然打擊了中共,所幸鄧的老練即時穩住大局,趙就不可免的要受罰了,但公平言之不能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