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馬英九贏得了2008的選戰嗎?

張麟徵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泛藍選民期待馬英九在2008年奪回政權,但馬英九過去一年的表現,卻使許多人搖頭長歎。筆者在去年八月的《海峽評論》中已經指出馬英九應該省思的問題,諸如:沒有核心價值、論述,對國民黨傳統理念沒有信心,有濃厚外省原罪心理,欠缺人和,毫無決斷能力及整合能力,團隊同質性太高,格局狹隘等等。半年以來,不僅沒有看到任何改進,反而是更搖擺,更剛愎。以馬英九現在的作為來看,如不改弦更張,要在2008年奪回政權恐怕很不容易。

馬英九目前的盲點有三:一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危機何在;二是沒有自己的品牌,無法開拓自己的市場;三是無法快速整合國民黨及泛藍,迎戰2008。

一 馬英九自己認定的危機

馬英九今天最大的危機,其實就是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危機。馬英九以為他的危機是「外省原罪」、「朝野對抗」、「台灣主體性」不夠鮮明、「搶攻中間及淺綠選票」不夠著力。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反映在言行與政策上,就是一味的向「台灣(獨)主體性」靠攏,所以有「台獨也是選項」、「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與共產黨的距離」等說法;所以有配合執政黨要求,將軍購案付委、積極推動監委提名、檢查總長審查等舉措。

泛藍選民對馬英九的上述言行十分反彈,但馬及其幕僚堅信,這些批評不必掛心,反彈也不足為慮。2008年時,除了馬英九,他們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到時候還不是會「含淚投票」?

馬英九與其幕僚的這種想法,犯了兩重錯誤。一是不瞭解馬英九與泛藍選民間已經產生信任危機。另一是對北高市長的選舉結果並未用心分析,學到教訓。

先說信任危機。泛藍選民本來對馬英九在國家定位、兩岸關係上的立場、能力操守等,信任百分百。但是,2004年大選前後馬的表現讓許多泛藍選民有微詞、有疑心。過去這一年,在此起彼落的倒扁風潮中,馬所顯現出來的猶豫幽柔,讓支持者大感痛心。加上前述違背泛藍一貫立場的種種談話、作為,使不少泛藍選民對馬英九的信任大幅滑落。

泛綠選民對陳水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以為意,可能是相互間已經有長期信任關係,再說他們也瞭解民進黨是少數政府,還有美國壓力,有時需要敷衍。馬英九可不一樣,雖然在野,泛藍政黨加起來還是國會過半,一旦取得大位,其政策是可以兌現的。而在馬英九原罪心理的強大陰影下,為了爭取本身權位,確有可能採納綠的立場。馬若延續目前路線,部分選民會掉頭而去。

二 正確解讀了北高選舉的結果嗎?

再談北高市長選舉。北高市長選後馬英九以「平盤」來做總結,規避選舉責任,已經難以令人苟同,若是真心這樣相信,並據以擬定決策,恐怕錯誤就非同小可了。

在民進黨氣勢跌入谷底之時,國民黨在北高兩市只打出這樣一個結果,實在值得檢討。台北市,郝龍斌得票比馬英九上一屆少了180,000萬票左右,即使扣掉宋楚瑜與李敖所得60,000多張選票,還少了120,000張選票。謝長廷得票則比上一屆的李應元多出37,000多票。在高雄市,黃俊英雖然只輸陳菊1,114票,但是若加上台聯羅志明的6,599票,還是輸給綠營7,700多票。黃俊英雖然比上一屆多拿了16,700多張選票,那很可能是上一屆投給張博雅與施明德的選票回籠了,實際上比起上兩屆,泛藍板塊毫無增長。

這樣的結果,馬英九及其團隊有無深思:是什麼原因,使國民黨台北市候選人的得票少了十八萬?在高雄市連眷村票也開不出來?是還不夠向綠營靠攏,所以爭取不到淺綠與中間選票?還是太過靠攏,太過配合,所以讓若干藍營選票投不下去?是馬英九光環開始褪色?還是候選人本身與馬英九的同質性太高(討好綠營、不沾鍋、沒有立場與願景等),都激不起選民的熱情?或者是郝龍斌與黃俊英的魅力比馬英九遜多了?對於這個選舉結果,建議一向跟著民調走的馬英九,由黨內作一個「排綠民調」,看看究竟有多少泛藍選民這一次投了「賭爛票」,或根本沒有投票。

陳水扁嘲笑馬英九及其團隊「拿香對拜」,但陳水扁最重要的一著,馬英九卻沒有學到。那就是:陳水扁從不認為,一旦他背離了基本支持者的期望,他們還會「含淚投票」,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陳的首要之務就是保住基本盤。

馬英九及其幕僚如果真相信,不管馬英九做什麼,說什麼,到頭來泛藍選民還是會含淚投票給他,那就未免太過自信,太不瞭解泛藍選民了,泛藍選民決不是「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的那一種。其實就個人瞭解,北高兩市選舉時,許多泛藍支持者寧可投給宋楚瑜或李敖當廢票,要不就不去投票(當地選民)、不回來投票(藍色台商),或只投市議員,不投市長(這種情形在台北市有40,000餘票,高雄市更高達124,400餘票),所以導致泛藍的投票率偏低。這樣的警訊國民黨中央都沒有感覺?

三 不要再捨本逐末了吧

從2004大選來看,決定勝負的票數相差不足兩萬。在差距如此狹小的情況下,泛藍選民的票如果催不出來,投票率不能提高,2008年馬英九是穩輸的。

雖然這幾年來,由於民進黨在選舉中的「割喉」伎倆、大批台商滯留大陸,藍綠政治版圖差距不斷縮小,但直到目前,藍色板塊還是略大於綠。只要經營、鞏固好自身板塊,激起泛藍選民的熱情與危機意識,催出選票,泛藍就有勝選希望。馬英九不此之圖,反而寄望於修正自己的立場,爭取那些不可捉摸,甚至於難以證實的中間選票,或是難以轉移的淺綠選票,聽任本身基本盤流失,才真的是捨本逐末。尤其這次北高選舉,泛綠選民用行動證實了,他們是不在乎什麼貪腐是非的,他們是可以自我說服的。他們成功的將謝長廷、陳菊與陳水扁做了切割。這種情形下,寄望泛綠支持者倒戈,或因為對陳水扁政府失望而不去投票也落空了。

泛藍支持者對馬英九持兩種態度,一種是呵護捍衛唯恐不及,凡事為其解脫,為其辯護,從好處推理。這種「寡母孤兒」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流於「溺愛」,對馬英九的政治成長及泛藍自身的政治期待未必有利。另一種是唯恐其行事操切、權宜,立場搖擺,流失選票,所以直指錯誤,批評糾正,希望即時挽回。這是恨鐵不成鋼,態度容或嚴厲,動機還是出於愛護。馬英九對後一種支持者的批評,心理顯然不受用,除了「謝謝指教」外,對彼等所言,一貫馬耳東風。而護馬的若干「統派媒體」,也在怕傷害馬英九的前提下,對批馬的讀者投書多予封殺。這種情勢延續下去,只有使部份泛藍支持者的熱情更冷卻,更不想去投票。

四 何妨建立品牌,區隔市場

馬英九必須瞭解,行銷需要品牌,才能攻佔市場。如果只是跟著民進黨走,比「台灣主體論述」,比「本土化」,國民黨都比綠營起步晚了很多,再怎麼追趕,在泛綠選民眼中,都不過是「假冒偽劣」,終不敵「正港」品牌。馬英九應該瞭解,國民黨的市場不在這兒。國民黨不需要在「台灣主體論」、「本土化」上與綠營周旋,應該推出自己的品牌,開闢自己的市場,強調國民黨在國家治理、經濟發展政策上的經驗,處理兩岸關係上的能力等,去吸引不同品味的消費者,攻佔不同的市場。

可惜的是,馬英九的團隊,以及現在所啟用的人,都跟馬英九一樣,因循、膽怯、患得患失。他們只有模仿的能力,只能在對手設定的議題上兜圈子。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唯恐不能縮短與民進黨的距離,無法爭取到綠色選民施捨的殘羹剩飯。他們害怕,認為另建品牌,可能更不容易行銷,而且提供對手抹紅、抹黑的可能。這是馬英九自己建造的金箍咒,除了他自己,誰也無法解救他。

馬英九一度豪情萬丈,說他要帶領民意,塑造民意,頗有領袖氣概。但實際上,馬英九卻一直以民調為依歸,時時刻刻調整立場,逢迎民意,以為非如此贏不了2008的選戰。其實,一個心中只有2008的人,很可能就會失去2008。一個一心想爭取中間或淺綠選票的人,結果反而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泛藍選票。就像一心追求天邊晚霞,卻忽略了眼前的玫瑰是一樣的。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也就是這個道理。

國民黨一向跟著民進黨的腳步,亦步亦趨,但這種「以綠為師」的作法,卻使國民黨的支持度一路下滑,直到連戰訪問大陸回來,才大幅上揚。這就顯示,國民黨應該打自己佔優勢的牌,給人民一個不同於民進黨的選擇。我們不是建議馬英九天天喊統一,但是馬英九也不必那麼樣的向「獨」靠攏,向綠靠攏。馬英九為二二八道歉正確,但是也不應避談國民黨幾十年來對台灣的貢獻。馬英九可以反共,但不必以反共來證明愛台,三不五時就批大陸沒有民主、人權、自由,賣力聲援法輪功、天安門學運人士。馬英九不必以杯葛民進黨政府為羞,在野黨本來就是要監督執政者,更何況這個政府還是少數政府,怎麼可以強暴民意?如果在野黨事事配合執政黨,要這個在野黨又有何用?就讓執政黨萬年執政算了。如果馬英九不能證明他有所不同於蘇貞昌或謝長廷,許多泛藍的人會在2008年那場選舉中缺席。

台灣社會已經徹底兩極化,看不出來有第三勢力存活的空間,也難以證實中間選民是否真的存在。即使有人說,我無黨無派,其實他都有或深或淺,或藍或綠的立場。藍綠政黨各有其份,不要奢望挖到對手的選票,就藍營而言,能確保自己陣營的選票投得出來就有勝選希望。

五 應積極處理黨內反彈,泛藍渙散

國民黨內部對於馬英九的領導一直頗有意見,但無論在政策或人事上,馬英九都自有定見,很難接納黨內不同的想法,除非那個想法真的挑動了他那欠缺自信的神經(如外省原罪、台灣主體意識不足等)。雖然外界一直覺得馬英九溫良恭儉讓,但那是對綠營,綠營的任何批評,馬英九都會認真檢討,有所回應。對藍營本身的批評或建言,無論是前輩、同儕或同志,馬英九卻顯得既傲又霸。馬英九廣為流傳的證婚詞,「太太永遠不會錯」,其實用在他自己身上倒是挺貼切的。因為任何對他的批評,他都可以長篇大論為自己辯駁。

馬英九該檢討的是,這許多批評或意見難道都是無的放矢?其中是否也有值得參酌採納之處?他個人與團隊的考量是否也有思慮不周的可能?

馬英九該想的是,眾志才能成城。黨內如果不能歸心,與連王的關係不能理順,親民黨又不合作,他又有何能力與信心打勝2008年的選戰?由於自視甚高,馬英九其實從未把連王宋這些人放在眼裡。在他心裡或許真有一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是經過罷扁的進退失據,紅潮倒扁的無所作為,特別費處理的荒腔走板,靠攏綠營、自失在野立場激起泛藍反嗆,支持度一路走跌,在這種走跌趨勢中,只靠他那單薄的班底,能贏得了下一場選戰嗎?

是什麼原因造成黨內反彈,泛藍渙散,馬英九心知肚明,如果不能認真對待,適當回應,這缺掉的一塊藍色選票,對2008年的選舉會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