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馬修路線」竟然變成「修馬路線」,馬英九又被修理了。這能怪誰?只能怪馬英九太坦白、腦子缺根筋,缺根洞察政治權謀的筋,但這個要命的缺點,正是最大的絆馬索。
立法院休會前最後一役,國民黨的演出荒腔走板。中選會擺明是民進黨選舉「偷吃步」的製造廠,選罷法早就該修,但沒有人知道為何國民黨非得要等院會最後一天才修,而且竟然笨到與總預算案綁在一起,讓民進黨的抗爭脫序演出都變得有理由。搞鬼搗蛋的明明是民進黨,但被罵臭頭的卻是國民黨。選罷法修正,明明藍軍立委關係重大,但親民黨卻坐壁上觀,讓馬英九被綠營抹黑成「為選2008年總統而不擇手段」、替所有立委扛黑鍋。問題是,國民黨大小黨鞭在做什麼?有什麼理由那麼重要的法案拖延不決?院會一團亂,院會主席有權依立委職權行使法,立即將違法的立委移送紀律委員會處理,也有權行使警察權排除對議事不法的干預,但為何沒有半個立委被移送紀律委員會處理?議長不能提供立委沒有非法干預的議場秩序,沒有責任嗎?立委們何時多了「必須為維護議事順利進行、必要時必須打架」的職責?排除議場非法暴力怎麼變成是立委的責任?整齣戲別人早就算計好了:王金平獲得同情、行政院預算照搞、馬系立委被罵、民進黨痛批馬英九以私壞公…,這樣簡單的權術推演,為何馬團隊還會掉進圈套裡、被圍剿?
事實上,馬英九是錯的;自從國民黨在野後,立法院早就在走「和解路線」。民進黨硬拗惡搞,少數有戰力的藍軍立委在議場上拚死拚活,卻拚不過檯面下的「朝野協商」。黨的政策、人民的期待,一次又一次被「朝野協商」搓光了。藍軍立委在委員會努力把關的預算,一經議場後方密室協商,經常莫名其妙的又復活了。立法院奇怪的法案「四個月」協商限制,造成在野黨自綁手腳;問題是選罷法早過了四個月期限,黨團偏偏不處理。馬英九對立法院的瞭解與前線戰場的實況有很大的落差。這樣的立院「全面抗戰」尚且不為過,馬英九引喻失當,落得立委把責任推給「藍綠和解」路線,馬團隊欠缺政治智慧的弱點再度呈現。
從蘇修路線到馬修路線,蘇貞昌、馬英九都在打「和解」牌;但執政黨有政策資源,親民黨立委鍾紹和搶在國親聯盟成立前向蘇貞昌示好,證實綠營天王對蘇貞昌「立足點不平等」的質疑確有所本。蘇貞昌挾龐大行政資源四處散財,尤其對地方人士提出的建設要求幾乎「照單全收」,連「馬團隊」立委的訴求都爽快應允,蘇利用閣揆職位大作2008年大選公關,爭取中間選民用意不言可喻。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蘇貞昌在全台各地當聖誕老人,在野黨若一味杯葛施政,確實會引起非議,「馬修路線」的提出因此不是無的放矢,更是情勢不得不為。尤其國民黨未能一舉拿下高雄市長,「不夠本土」的批評對馬主席領導的國民黨也如揮之不去的魔咒,因此,馬英九不願在「本土與否」的戰場上和民進黨纏鬥,選擇以降低對立、模糊藍綠的「和解」路線。問題是,當蘇貞昌努力甩開深綠意識形態包袱、兩岸政策的態度開放,展現新世代綠營領導人的氣勢,但馬主席除「和解」外還能端出什麼菜?要拿什麼和蘇貞昌作形象區隔?在野黨又如何遊說地方支持者「棄綠挺藍」?在野黨手中只有監督制衡的「劍」,國民黨早就沒有龐大的資源可以籠絡地方派系,馬主席的「藍綠和解」如果黨全體沒有改革的決心與理念,沒有改變體質的勇氣,要和民進黨談「和解」將形同「繳械」。
早在陳水扁上台時,民進黨就喊叫著要走「中間路線」,但實際做的是裂解藍營。馬英九該走的「藍綠和解」,不是天真的在立法院「搞休兵」,而是去見綠營認為馬不會去見的人,去參加國民黨以前不會參加的活動。馬英九就算不打算以「裂解綠營」來還敬對手,但在野黨和執政黨天生不平等,在野黨要談「和解」,絕不能在改革理想和國家政策的願景上妥協。馬主席不能陷入迷思:杯葛議事不叫不理性,用綠營思維的人也不等於就是中間路線,避談兩岸議題也不可能擺脫「賣台」疑慮。如果藍營不敢為自己相信的兩岸政策辯護,不敢在「該出手時就出手」,相對於「蘇修路線」愈修愈進步,「馬修路線」反可能讓國民黨愈修愈掣肘;如果還要再談什麼國民黨將來要不要改名,那麼這樣的國民黨就真的迷路了。◆
社論
國際瞭望與國防
兩岸關係與台獨
馬英九路線
二二八60週年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