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下台、福田新相帶領日本新政局

胡楊
(筆名,作者為國家政策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12日閃電宣佈辭職,安倍不但無力打造日本右翼在「後小泉時代」新的榮景,反而遭致嚴重挫敗。原本繼任呼聲最高的外相麻生太郎,因被質疑未妥善處理安倍辭職事件,而且被視為象徵安倍路線的延續,無法獲得自民黨其他派系支持。新相福田康夫以黑馬之姿出線,預料因小泉及安倍這兩任首相拚命衝撞修憲議題而造成的日本政局緊繃局勢可望獲得舒解,右翼偏激路線也可能修正,並對日、台及日、中關係帶來新的曙光。

不過繼任的福田康夫除了必須修補安倍內閣破碎的形象、以及自民黨低迷的支持度外;安倍搞得裡外不是人的所謂經濟改革、包括郵政改革、老人年金改革;引發爭議的修憲問題、延長《反恐特別措施法案》等,全是難過的關卡;加上新內閣亦將面對參議院以民主黨魁小澤一郎(Ichiro Ozawa)為首的在野黨,強烈要求解散眾議院提前選舉的壓力;同時由於麻生外相在競選期間,再度以小泉模式攻擊對手是派閥政治復活,在野黨乘機批判自民黨走回頭路,根本沒有改革意願。可以預見,執政的自民黨為求保住眾議院改選時繼續保有多數黨的優勢,將全力搶救內政,並且展現內閣新形象,但這對已年過七旬的福田,將是嚴厲的挑戰。

安倍請辭,自民黨重傷

安倍雖然以失去「凝聚力」及健康因素為由請辭,但辭職早有跡象。安倍9月9日在參加雪梨亞太經合會高峰會上,主動向美國總統布希保證要讓《反恐特別措施法案》效期順利延長後,不惜以個人去留當代價。2001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期限標為兩年的《反恐特別措施法案》,將政府向印度洋派兵、支援美英等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採取軍事行動的決策法律化。隨後,日本國會於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三度延長該法期限。第三次延長後的這一法律將於今年11月1日到期,如果國會臨時會議通過不了旨在延長該法的相關法案,日本將必須從印度洋撤回自衛隊艦隊。9月10日,日本第168屆臨時國會召開,剛回到日本的安倍晉三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了施政演說,並希望本屆國會能延長《反恐特別措施法》。然而僅過兩天安倍就正式宣佈辭去日本首相一職。原先各方猜測,安倍盤算就算參院反對,必要時與在野黨協調出一個折衷方案,再新派另一個印度洋自衛隊艦隊;或者就算反恐特措法遭到參院否決,在眾院擁有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自民黨,仍可在眾院再次表決,憑三分之二的多數使法案獲得成立;這樣安倍仍然可以不下台。問題是,安倍聲望一再下跌,民間反感增大,執政黨很難連續在眾院再次表決被否決的法案。何況首次在參院選舉中勝出的民主黨,欲借《反恐特別措施法》向執政黨發難,要求解散眾院,提前總選舉,自民黨如為反恐法與在野黨硬幹,後果堪虞。

更讓自民黨頭疼的是,參院可以提出針對首相的問責決議。依據日本政體,參院的首相問責決議雖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1998年參院通過了針對當時的防衛廳長官額賀福志郎的問責決議,結果迫使其辭職。如果參院贊成通過了首相問責決議,對自民黨政權的打擊將不可估量。在野黨甚至可以拒絕首相出席國會,使眾、參兩院的工作陷入停頓。在野黨更揚言要在眾院提出內閣不信任決議,其結果不是眾院被迫解散,就是迫使內閣總辭。如果眾院提前改選,依目前民調顯示,在野黨領袖小澤有機會成為新首相。更由於在野黨在參院佔據多數後,可以更容易地行使「國政調查權」,傳喚證人並要求政府提交資料。在野黨非常可能進一步追究自民黨的政金交易醜聞,以及養老年金紀錄丟失等問題,使內閣和自民黨疲於應付。對比去年自民黨在480席的眾議院選舉,贏得305席的主導地位,但一年之後,在242席的參議院改選,卻僅囊括84席,民主黨因而揚言,他們不會被動處理政府送來的立法,而將在國會中主動出擊。

安倍原本希望透過內閣重組,擺脫先前的財政醜聞陰影,沒想到農林大臣遠籐武彥(Takehiko Endo)上任短短五日旋即提出辭呈,再加上先前已有三名閣員為醜聞辭職或自殺,眼見有可趁之機,當民主黨宣佈反對延長反恐法,授權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的美軍補給任務後,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安倍的支持率已由上任時的70%跌到32%,而自民黨的支持率竟然只有17.9%。如果現在國會眾議院被迫解散而改選的話,民主黨必然能取代自民黨。日本政界即認為,安倍明知參院將否決反恐特措法,仍在雪梨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對外宣佈,應是個人聲望持續下跌,而且在野黨揚言要對安倍提出「首相問責決議」,當小澤在與安倍的黨首會議中拒絕自民黨提出的反恐法折衷案後,安倍即將面對在野黨黨魁的質詢,他自知無法面對排山倒海的難題,又不想在參院難看的壓力下被迫下台,因而提前以健康因素、自動走人。

安倍晉三的家世顯赫,在處理北韓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頗受小泉欣賞,受小泉提拔為接班人;去年9月黨總裁選舉時,安倍憑藉高人氣及各派閥的支持,輕鬆打敗資深強敵外相麻生太郎與財相谷垣禎一,但是論功行賞的內閣人事佈局,卻成為安倍政權最大的致命傷。安倍2次內閣共有5名閣員接連爆發失言、金錢與政治掛鉤醜聞而下台,松岡利勝農相因醜聞自殺更震撼了全日本。但安倍在處理閣員醜聞時,不但錯過第一時間果斷處置,一味包庇護短、看不清問題的嚴重性,致使安倍的領導統御、決斷力以及危機處理能力等都遭到嚴重質疑。更糟的是,出身政治世家的安倍雖然有衝勁、理想,但他給外界不知民間疾苦的印象。由於日本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愈來愈嚴重,企業為節約支出,紛紛改以臨時聘用的所謂「派遣員」,取代終身僱用,民主黨趁機在參院選戰中打出「生活第一」的政見,民主黨6月5日決定參議院選舉的口號是「2007逆轉之夏」,大力抨擊自民黨的執政缺失,終於贏得選民支持。

反觀安倍,卻仍沉迷在鼓吹讓日本變成「正常國家」,主張結束戰後和平主義,修改憲法,發展「跟日本作為亞洲經濟大國實力相稱的軍事實力」,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立法推動愛國教育等;5月中旬參院通過為修改憲法鋪路的《國民投票法案》。正當安倍打算在7月參院選舉中為修改憲法進一步造勢時,日本政局風雲突變,由於養老金交納紀錄丟失風波,政治資金醜聞頻傳和內閣大臣的不當發言等問題,安倍始終未能給民眾滿意的回應;加上安倍延攬反對郵政民營化的人士入閣,過去自民黨藉造橋鋪路等選區公共工程換取選票的印象,再度浮現選民眼前,讓民眾質疑安倍毫無改革誠意。隨著內閣成員陸續在金錢醜聞中下台,輿論強烈抨擊安倍任用親信,忽視他們是否具備政治經驗或廉潔紀錄,使安倍的聲望與支持度重挫。選舉期間爆發養老金事件,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雖然主導眾議院通過《取消養老金時效特例法案》和《社會保險廳改革相關法案》,但民眾仍無法釋疑。

由於安倍當選首相後表示,要在其當政期間實現修憲,因而安倍以修改憲法問題作為參院選舉焦點,選前一再呼籲:現行憲法的解釋條款禁止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不能攔截射向美國的導彈;如果美國海軍船隻在公海遭到襲擊,日本驅逐艦也不能進行反擊;因而應該對日本的安全政策進行修改,允許日本軍事力量保衛美軍,並在世界範圍內發揮更大作用。安倍執意在7月參院選舉時以明確主張修改憲法第9條的自民黨新憲法草案為中心,呼籲實現修憲。然而《朝日新聞》的民調卻顯示,78%的受訪者積極評價日本現行憲法中關於放棄戰爭的第九條款,認為這一條款對戰後日本走和平道路發揮了作用,近半數受訪者認為不應該修改憲法第九條。安倍逆勢操作,忽視民生議題的大量失分,終於導致自民黨參議院選舉自1956年建黨後,首度交出議長權力。

為搶救個人低迷聲望,安倍努力藉著「外交轉內政」模式,希望在國際營造出大國形象,為個人加分。8月22日,他在印度議會發表演講,大肆宣傳日本的「價值觀外交」和建立所謂「大亞洲」夥伴關係,呼籲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同日本組成新的四國戰略與經濟聯盟,在歐亞大陸外圍形成一個「自由與繁榮之弧」。甚至企圖援用美國力量為他撐腰,為反恐法及修憲最後一搏,但這個以日本戰後最年輕首相的改革姿態,在上任時聲稱要把日本建設成一個「美麗的國家」的安倍,最終不得不灰頭土臉的請辭下台。

福田繼任 有利改善日、中、台關係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於二十三日投票,參加角逐的自民黨幹事長麻生太郎和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展開熾烈的街頭政見論戰,日本《讀賣新聞》針對兩人所作的民調指出,福田的人氣大幅領先麻生。讀賣對自民黨參眾兩院國會議員的民調顯示,福田壓倒性地領先,福田在全國地方黨部的票源也佔優勢,使他有可能大勝。有權投票的全部三百八十七名自民黨國會議員的調查,共有三百三十九名(八成八)回答,其中表明支持對象的有兩百五十八名。表態者之中,支持福田的有兩百十三名,佔五成五,支持麻生的有四十五名,占一成二,相差懸殊。自民黨九個派閥中,除麻生領導的小派之外,其餘八個派閥都表示支持福田,使得麻生在國會議員票源重挫。麻生在國會議員選票所處的劣勢,連帶使一般選民對他的支持度也岌岌可危,他雖然倣傚小泉挑戰已故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的作法,希望透過22日為止的街頭政見發表來贏得日本民眾的支持,以基層民意扭轉不利情勢。但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日本自民黨的主要目標是在參院選舉慘敗後穩住陣腳,迎接下一輪的政治挑戰,而福田正是這個最佳人選。

由於前外相麻生太郎被視為是小泉與安倍路線的繼承人,他曾批評中國政府「不透明」的軍費增長會使別國「很受威脅」,近日又撰文稱「等待一個民主的中國」,希望中國控制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避免走向「帝國化」,更曾將台灣說成「國家」,引起北京當局嚴重關切。如由他當選,應會繼續推動修憲,執行右翼政策,如此,布希政府對日本的不安不會有所增加;但如由福田勝出,則由於福田被視為親中派人物,在後安倍時代,福田康夫更有可能努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美國對他上任後將採取什麼路線,會走多遠,仍是個未知數。由於福田政治上傾向於保守,可能與在野黨妥協,如果反恐法被延遲或是被日本參議院否決,華盛頓和東京之間將會出現隔閡。由於大部分日本人不支持這個海外供油使命,加上民主黨小澤指稱如果同意延長反恐特授法,是「日本對美國不顧自身利益的屈從」;在民眾反彈下,福田很難堅持與在野黨硬幹。美國政府中的一些官員既對小澤利用《反恐特別法》玩弄政治的舉動極其不滿,也對安倍的無能為力十分生氣,如果福田不能堅持反恐法,對美國將是一大打擊。更由於美日在北韓核問題六方談判中存在不協調,美國希望日本在談判中展現靈活性,和北韓建立正常化外交關係,但日本卻希望先解決日本人質綁架問題之後,再談關係正常化。如果日、中在福田首相任內進一步修好,則美國在六方會談中將更形吃力。

福田康夫之父前首相福田赳夫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締造者之一,福田一家向來重視與中國的傳統情誼,也與國民黨高層關係良好。福田康夫主張日本 應構築自己的亞洲外交,要和中國發展長期良性關係。他曾公開明確表示「應該從大局出發處理日本與中、韓的關係,日本首相不應參拜靖國神社」,「如果成為首相後將不會參拜靖國神社,避免鄰國反感」。福田雖然曾被日本右翼保守勢力點名罵為「媚中派」和「賣國奴」,但福田的折衷路線,除了小泉「童軍幫」國會議員外,顯然已經獲得自民黨多數派系的支持。其次,福田也不像小泉政府或安倍政府對台灣採取「親獨政策」,不但給予民進黨政府很多方便,民進黨台獨團體經常與日本右翼,共同推動反中國運動,日方更安排退休的自衛隊高官,與民進黨台獨組織合組「台灣安保協會」,鼓吹反制中國威脅。日方甚至刻意冷落國民黨,不但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日時,遭到日本國會議員的不友好對待,連前黨主席馬英九訪日時,日方照樣在馬英九是否反日的問題上大做文章,要他表態。反觀福田對國民黨十分友好,重視與國民黨的傳統情誼,他也十分瞭解中國國情,曾擔任過眾議院外務委員會理事、外務政務次官、黨外交部會會長、副幹事長等職務,而且對外交很精通,是黨內著名的「外交族」。福田雖然沒有擔任過黨內幹事長、政調會長及總務會長及政府大臣等重要職務,其唯一的閣僚經驗是2000年10月開始在森喜朗內閣和小泉內閣連續擔任官房長官,在2004年5月因陷入「年金醜聞」辭職;但他擔任此職長達1289天,是戰後任職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福田作風沉穩、出言謹慎、為人謙虛,被視為日本政壇的溫和派人物,政治手腕高超。

由於自民黨參議院前幹事長青木等人認為,從黨的整體利益出發「如今必須明確地改變路線,而與安倍首相持相同觀點,一直體現安倍路線的麻生若成為總裁,則不可能贏得不久將到來的大選」。從而可以預見福田任內,將會調整安倍路線,優先在內政、經濟議題上穩住陣腳,緊急修補內閣形象,暫停修憲爭議,換句話說--「先拚經濟」,以自民黨雄厚的根基,眾議院選舉尚可一搏。福田表示當選後將致力於建設「充滿希望和感到安心的國家」。從日本的政局變化更可發現,在民眾沒有共識的前題下,執政黨一味搞修憲,企圖以政治議題轉移內政、經濟上的失敗以及閣員貪瀆醜聞,最終必定失去政權。從安倍的身上,對照出陳水扁的低俗與無恥,民進黨隨著陳水扁大搞正名與修憲,花費公帑硬闖入聯公投紅線,逼得謝長廷跟著陳水扁這個變種的唐吉訶德一同「下地獄」,其結果,當然是整個民進黨的沉淪。

反觀國民黨,除了拿香跟拜外,是否也能從日本在野的民主黨身上學會,如何營造台灣「2008逆轉之春」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