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外交」的前景與檢討

張 麟 征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馬英九就職已滿一年,民調滿意度從開始一路走軟,到最近因為股市回春,才反轉向上。其中又以兩岸與外交政策較受人民支持。五月中旬的《中國時報》民調,馬的兩岸政策獲得人民57%的肯定,外交政策也獲得48%的支持,其實這兩個政策互有關聯。若非兩岸政策正確,馬英九的「活路外交」哪裡能締造如此佳績。

猶記得上個世紀九○年代中期,當台灣各界熱烈討論「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究竟孰重孰輕之時,筆者就曾為文提出:「台灣重返國際社會最短的道路是經由北京」。這也就是說,不僅在位階上「兩岸政策」高於「外交政策」,在實務上「兩岸政策」也是落實「外交政策」之基礎。逆其道而行,不但外交關係難以突破,兩岸關係也將因此惡化。

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反其道而行的結果,外交上即使一時有所斬獲,但所費不貲,而且難以長保成果。而兩岸關係,甚至台灣的國際關係皆因此逆轉,此段史實不能不記取。

一 改弦易轍,外交活路顯現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提出「活路外交」主張,也就因此叫人格外重視。所謂活路外交,主要針對雙邊外交與多邊國際參與而言。至於雙邊實質關係的拓展,雖然也不能免除大陸的干擾,但程度上較不嚴重,本文將予略過。「活路外交」理論上有三個層次。第一、要化解兩岸敵意,找出共同語言,塑造兩岸互信。如此才能創造條件,改善兩岸關係,使其從零合走向雙贏。第二、外交休兵。也就是說兩岸在各自對外的雙邊外交關係上採取凍結現狀的政策,不再灑大錢互挖牆腳,增加敵對,影響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第三、開拓台灣參與多邊國際組織的機會。經由兩岸關係的改善,寄望大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對台釋出善意,滿足台灣人民的渴望。

馬英九就職一年後檢視此一政策,可以說成績斐然。雙邊外交關係上,如今依然維持著馬就任時的23個邦交國。原來傳說關係不穩,甚至可能生變的數個國家,如巴拉圭、巴拿馬、宏都拉斯等,如今大致都穩定了下來。

在爭取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觀察員的議題上,李扁二人衝撞了12年之久,始終無緣參與。現在大陸展現善意,同意馬政府在「中華台北」的名義下,以觀察員資格,逐年邀請的方式,出席WHA一年一度的年會,當然是一大突破。

除此之外,一年來大陸同意具有高度政治色彩的前副總統連戰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元首高峰會,候任副總統蕭萬長、前監察院院長錢復先後率團出席博鰲論壇等,也都是李扁時代無法想像之事。甚至連台美實質關係也因此大幅好轉。這種政策正確,一通全通的結果,實在令人欣慰。所以前引中時民調,有48%的民眾對此結果表示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5%。

二 「活路外交」有隱憂

雖然截止目前,「活路外交」政策成績亮麗,但是任何政策都有其極限,持續全速前進恐怕就不見得會那麼順利。原因如下。

第一,目前的外交成績完全靠大陸善意給予。在兩岸實力相差懸殊情況下,台灣在外交上可以說毫無籌碼。雙邊外交休兵固然要靠大陸配合,多邊空間的開拓也要靠大陸的理解與協助。截止目前,大陸為了幫馬英九穩住政權,讓兩岸關係能在「九二共識」上順利前進,無論是經貿或外交,配合度都十分高,「要就給」,是現實的寫照。

但是外交畢竟與經貿不同。經貿利益上即使吃虧,大陸也願意給,因為不傷及原則,好處也是給了自家人。但外交上就不同。雙邊外交關係的休兵還可以喊停,多邊國際空間的給予,若要收回就沒有辦法操控自如。此次WHA觀察員之所以採取逐年邀請模式,就是因為大陸有這層顧慮,必須預留後路。

第二,大陸對台灣政局變化的不確定性十分擔憂。台灣政局一向變化多端。雖然民進黨目前陷入派系、路線、挺扁反扁、領導人地位不穩等重重困難,但從五一七南北聚集的人氣來看,其實力也不容小覷,誰也不能排除政黨再度輪替的可能。如果獨派再度執政,那今天給台灣的國際空間,未來就會被獨派操作來反中,損及一中原則這一核心利益。

第三,即便政黨再度輪替有一定困難,那也不表示馬英九的政策不會受在野的影響。見綠矮三分,是馬英九給人的深刻印象。雖然馬英九改善了台美雙邊關係,維持邦交國的數目不減,甚至被邀為WHA的觀察員,但民進黨不僅未給掌聲,反批馬英九傾中賣台,有損台灣主權,外交籌碼盡失云云。可以想見民進黨在參與國際組織議題上將對馬政府持續施壓,馬政府如果頂不住壓力,或者自己也見獵心喜,不細思量大陸的顧慮與心態,在此一議題上繼續往前衝,則「一要就給」,全面配合的慣例就會打破,兩岸也會因此出現嫌隙。

三 「活路」慢行,小心顛簸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強烈建議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的步伐不妨放緩。一方面要避免在民進黨的激將下,繼續在參與國際組織一事上向大陸再提要求,另方面今年9月也千萬不要再推「參與聯合國專門組織活動案」。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過去一年內大陸在外交上已給了台灣許多好處,大陸內部對此政策看法並不一致,大陸需要時間做驗證:一來觀察馬英九及國民黨的執政是否能長長久久;二來觀察馬英九是否有心、有力,逐步扭轉台灣統消獨長的趨勢,還是一切順其自然,無所作為;三來觀察台灣獨派勢力未來的發展動向。在這些問題沒有看出端倪前,寄望大陸進一步開放台灣參與其他國際組織活動恐怕不切實際,即使是由WHA到WHO也是困難重重。

第二,在時機未成熟前,馬英九的持續要求只會傷到自己。一則新要求估計將很難得到大陸的積極回應,二則提高人民期待而又做不到的政策只會傷及自身信譽,三則大陸可能因此覺得馬英九軟土深掘,沒有智慧,四則兩岸的和協關係可能將受到反噬。聰明如馬英九者,應否考慮暫時收手,等待更好的時機?或透過管道先試探大陸的意願呢?

四 「活路外交」需有新的作為與方向

「活路外交」要走得順遂,王毅所說的十六字箴言,即「共同努力,創造條件,相互協商,逐步解決」,值得玩味。

已知的情況是,目前在雙邊外交上,大陸對有意與其建交的中華民國邦交國,不僅會暗示或明示拒絕,而且還會知會馬政府,讓馬政府設法從容因應。這是何以傳聞不穩的中華民國邦交國並未離台北而去的主因。不知道這種情況是由國安單位或是外交專責單位處理?另者,設想如發生中華民國邦交國不以與大陸建交為代價,執意要與台北斷交這一最壞的情況,馬政府又應如何處理?是否應該先做沙盤推演?還是把責任推給大陸就算了?

在多邊參與上,這一次WHA的突破,相信兩方事前一定做過溝通協調,瞭解彼此的困難與顧忌,所以才能達成折中安排:大陸讓WHO秘書長直接發函邀請,給足台北面子;馬政府則接受逐年邀請模式,不為己甚;雙方對外界都不作說明引伸。這是極好的協商模式,符合王毅那十六字的精神。希望以後新的案例都可以比照辦理。

另外,記得馬英九喊出「外交休兵」時,有人批其「外交休克」,有人調侃其「外交休息」。其實「休兵」並不是無所作為,外交官也不應因「休兵」而無所事事。

李扁時代外交人員不是忙著應付邦交國獅子大開口的需索,就是追著邦交國為李扁的聯合國案、世界衛生組織案來提案、連署、發言,再不就是為元首出訪作安排。「台灣要走出去」,其實是李扁個人要走出去,藉機推銷台獨,爭取國內選票。因此,過境巴黎機場也好,紐約多睡一夜也好,甚至編個加油的理由降落阿姆斯特丹也好,都是些毫無意義的事。花錢當冤大頭,無關痛癢,反正民脂民膏。

其實外交主要是爭取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走出去」也並不是元首的專利。休兵後的外交,可以把部分重點放在爭取國人出國免簽證上。不跟別人比,至少可以與香港人比一比,以爭取134個國家與地區免簽證為目標。以目前國人只有三個國家(日、新、英)可以免簽證前往而言,此一工作有夠台北各地駐外人員忙的了。

現代外交官除了傳統的代表、談判、情搜、保僑等任務外,更重要的恐怕是為本國企業與人民開拓商機。我們的外交官現在可以把過往做虛功的時間精力節省下來,全力為台灣經濟找出路,拓商機,做點對國家人民有益的實功。

經過李扁十幾年錯誤的、務虛的、徒勞的外交政策捆綁,政權輪替後,很多外交官恐怕在意識型態上都還有點錯亂,一時難於調整,所以部長答詢時才會說「可以接受雙重承認」。這種情況必須嚴肅對待,加以糾正。再者,外交官在退休後可能隨成年孩子居住國外,因此想方設法要辦一張綠卡也是人情之常。但是尚未退休或即將新任還去辦卡就有點說不過去。外交人員不僅自己要知所進退,對其他政治人物的綠卡也該速查速報速結。這些是馬政府應當檢討整頓的。

2009.05.21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