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兩岸關係發展之態度

湯紹成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基於地緣與戰略的原因,歐盟對於兩岸的態度一直都是以和平穩定為前題,經貿發展為核心,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在統獨問題上,歐方不似美國有其牽制中國的戰略考量,故只要符合和平與發展的原則,兩岸是統是獨對歐方而言似乎鞭長莫及。自去年馬英九新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開始和緩,雙方表達高度善意,軍事危機基本解除,也令相關的國家鬆了一口氣,其中也包括歐盟。

可是,在去年12月,當時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薩克齊執意會見達賴喇嘛,導致中共臨時延緩第11屆中歐高峰會的召開,中歐與中法關係一度陷入低潮。此外,自今年初起,捷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但由於國際金融風暴以及內部政治情勢不穩定,其內閣在三月底經由國會不信任案而總辭,目前新政府仍在籌組當中。再者,主張自由主義的總統克勞斯強力抨擊歐盟的民主赤字和超國家的制度,並拒絕在捷克總統府懸掛歐盟旗幟,還在歐洲議會演講時向歐盟抗議。諸此種種,使得歐盟對內以及對外的政策受到相當的影響。

目前,歐盟所面臨的問題包括:世界金融危機、能源安全問題、歐盟外交問題(以巴問題、中歐峰會),以及里斯本條約的簽訂等。尤其,因為克勞斯總統在2005年還曾公開否決了這個條約,再加上捷克當前的內政情勢,審議該條約的日期可能又要延後。

相對的,中共在最近幾個月的國際地位看漲。自去年10月的亞歐會議,直至今年四月的G20以來,各方因為金融海嘯而向中共請求紓困的提案紛至沓來,而中共假其接近兩兆美金的外匯存底,以及與美國(1,990億歐元)及歐盟(1,690億歐元)高額的貿易順差,以及受到金融危機相對比較輕微的衝擊等有利情勢,確實呈現出一枝獨秀的穩定大國態勢,相形之下增加了不少外交上可以運用的籌碼。

發 展

有關歐盟與兩岸的關係,可以從歐盟台灣、歐盟中共兩個角度切入,以便更精準地掌握歐盟兩岸政策的梗概。

在歐盟與台灣部分,近年來歐方最為重視的議題,就屬2005年公佈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自2007年以來的入聯公投兩大項。由於在這兩項事件發生之前,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都造訪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索拉納,雙方還發表聯合聲明,歐盟也單獨多次聲明反對入聯公投,充分顯示北京對台政策的重視,以及企求歐盟配合的意圖,與歐方相對應的反應。由此可知,歐盟對於台灣的態度十分明顯,就是不希望兩岸擦槍走火,尤其歐方期盼台灣多所節制。

相對的,在過去兩岸的僵局中,歐方所支持的就是一些緩和的措施,比如春節包機等,歐盟還特別發表聲明表達歡迎之意,由此可見歐方對於兩岸和平的高度期待。尤其,自去年三月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歐盟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歡迎兩岸局勢的緩和,支持台灣加入非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歡迎江陳會的協議,以及去年以來的兩岸三通等等。由此可見,歐盟對於兩岸和平的高度企求,也只有如此,這才符合歐盟在兩岸地區的利益。

在歐盟與中共的部分,當達賴在去年11月訪問歐洲時,法國政府不顧北京多方的勸說,薩克齊總統還是予以會見,導致北京立即暫緩既定在12月1日在法國里昂舉行的第11屆中歐高峰會,令歐方人士震驚不已。今年初,當溫家寶總理在農曆年後出訪歐洲時,就刻意避開法國。不久,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訪歐,同樣過其門而不入,並向法國周邊國家共採購了150億美金的產品,給予法國政府強烈的訊號。最後,法方曾數度派遣卸任總理級人士赴北京說項,因而雙方同意在四月一日發表聯合公報,終於平息了紛爭。

在這段時間當中,英國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令北京十分讚賞,這確實符合其一貫實用主義的立場,見風轉舵,當然金融風暴與中國的實力是倫敦重要的考量。此外,據瞭解,達賴今年還要訪問丹麥、愛爾蘭、德國與瑞士等國,屆時是否會再度掀起波瀾,不得而知。但是,達賴上次訪歐時,小國好似並未受到任何的制裁,因而此次小國是否會比照辦理,可能性不得排除。

雖然如此,中共的怒火並未波及今年上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在溫家寶一月份訪問歐盟執委會時,還相互約定在五月間恢復中歐高峰會。當時,雙方就達成多項共識,其中包括:加大財政、央行及金融監管部門的信息交流;擴大貿易投資規模,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支持中小企業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合作,包括節能減排與醫療衛生等領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新能源、新節能環保技術合作;密切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

綜合上述的共識,這主要都是為了因應金融海嘯而提出的措施。再者,由於捷克是中歐的內陸中小國家,國際影響力較小,與中共的貿易額也有限,雖然其領導人多次會見達賴,但北京仍以比較寬大的態度予以容忍,這也符合其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一貫策略。

問題癥結

以目前的情勢觀之,中歐雙方對於人權與核心利益的爭議,經由達賴的訪問而成為中歐之間的重點議題,雙方的基本認識仍舊存在極大的差異,問題並未解決,只是爭議暫時平息。至少中歐都對於對方的立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也可算是鉅額代價所換來的成果。但是,所有歐洲國家對於藏獨都採取官方不支持民間不反對的態度,雖然如此,這並不代表歐盟國家政府領導人不與達賴見面,未來是否再度引起爭議,十分值得關注。

原本中共所關心的議題,其中尤以歐盟賦予中共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以及解除武器禁運等兩項為主。在前一個問題方面,歐方曾因與中國的高額貿易逆差,以及鞋類與紡織品的銷售而一度形成僵局,雖迅速得以解決,仍讓歐洲相關行業產生畏懼,導致歐方並不準備立即賦予中共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而還要等到2015年才會實現。但在這方面,北京還派遣副總理王岐山親赴歐盟談判,情況是否會有所改變,仍須觀察。在武器禁運方面,歐方將此議題與人權問題掛鉤,再加上達賴事件的爭議,因而已經不再列入議程。以目前情勢觀之,這些問題要在五月份中歐高峰會達成協議已不可能。

此外,由於中共的實力不斷擴增,歐方已日感無力,期盼中方配合的效果有限,因而已經開始通盤檢討其對中政策。比如有關人權的問題,目前以協商代替對抗的方式已行之有年,但效果不彰,現正研擬如何加大力度以及與其他議題相聯結。此外,當歐方指責中共中央集權與歐洲自由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之際,中共也有抱怨,因為想要購買的產品歐方又以種種原因予以拒絕,比如高科技的產品以及技術轉讓等等,因而雙方還有相當長的磨合期。

歐盟對於中共的無力感,主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意見紛歧所致,給予中共可以利用的空間,因而歐方主張積極調整對中策略,集中意見,重新出發。依照歐盟智庫的分析,德國、波蘭與捷克三國在政治與經貿方面都會與中共相抗衡;丹麥、荷蘭、瑞典與英國四國只是在政治議題上抗衡,反對經貿對立;保加利亞、塞浦路斯、芬蘭、希臘、匈牙利、馬爾他、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與西班牙等國則主張經貿掛帥;剩下的奧地利、比利時、愛沙尼亞、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與盧森堡等國則是以歐盟的意見為依歸,可見歐盟要整合其內部的意見也不容易。

近年來,繼美中關係由雙邊關係轉為多邊關係之後,中歐關係也有類似的趨勢,也就是納入了不少多邊的議題,其中包括氣候變遷、能源安全、伊朗、核擴散問題、非洲問題以及全球治理等等。因而,在這些方面,中歐雙方都還有不少爭議待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