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

評卜睿哲美國利益觀點的「台灣未來」
吳瓊恩
(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兼主任)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謁延平祠舊作張 學 良

一、前 言

今年5月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林添貴翻譯Richard C. Bush(卜睿哲)在2005年的一本書,英文書名叫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中文譯名為《台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有人認為這本書是從美國及國際角度來分析兩岸關係最為完整及深入的著作,並以為整本書是以「為台海塑造和平」為宗旨,不是完全從美國的立場去看問題。

筆者認為這本書固然具有社會科學嚴謹分析的相當水準,例如在本書第五章以賽局理論「囚徒的兩難」分析兩岸關係,即是一例。本書資料收集廣泛,不僅注意到90年代李登輝時代的密使事件(見第10章第333頁—335頁),更注意到代表台灣人具有400年歷史的「中國民族主義」精神的唯一刊物《海峽評論》的言論,例如在第六章注24引用朱承修《評李登輝的某些言論》(1994年7月號,43期)。可見作者用力之深,不愧為美國的兩岸問題專家。

可惜卜睿哲這些分析,雖有參考價值,從現實觀點稱他為「台灣通」,如布魯金斯研究院院長陶伯特(Strobe Talbott)所言,但一位台灣通撰寫有關「台灣未來」的書,如果缺乏台灣歷史400年來一貫「歷史精神」的觀點,更乏400年來中西文化盛衰起伏的文化透視眼光,若還被評為「他盡量避免主觀,力求客觀」(見第7頁),祇能說是美國社會科學界仍然跳脫不出「邏輯實證論」的羈絆,而那些為本書寫推薦序的中國人學者,或有美國國際關係的理論學養,但在無意識中流為美國霸權主義的啦啦隊,沒有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那種批判美國霸權主義的見識和勇氣。

如果從中國人的觀點,或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振興中華」的民族呼求來看兩岸關係,那就不是卜睿哲整本書以「為台海塑造和平」為宗旨訴求了,而是以「中國的民族統一」為宗旨或奮鬥目標了。可見所謂「客觀」、所謂「以穩定為前提」(卜睿哲中文版自序)、「為台海塑造和平」等等說詞皆隱含著一個價值判斷:避談中國統一問題,因為維持現狀的和平穩定,最符合美國的利益,以及為美國利益發聲的國民黨要人的利益。

二、從「反共統派」走向「民族統派」:當代真正中國人的立場,評卜睿哲不夠深入的「淺見」

1995年中國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去世前,李登輝隨便派出一位代表詢問牟先生的最後遺言,牟宗三說:「請李先生要作真正的中國人,不要作假日本人。」(大意如此)從中國歷史觀之,每當王朝國勢衰頹時,有人依強附勢,披髮左?,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完全忘了自家的獨立精神;也有人堅持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窮則獨善其身,絕不投機搖擺,像文天祥與史可法等人。這種人格獨立的精神,是一種修行的內省功夫,絕非西方社會科學以抽像概念或抽像理論所能理解的「內容真理」(intentional truth)。

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人?他必須充分體會中國的歷史精神和文化精神,不會因國勢一時的衰敗而趨炎附勢,也能縱貫自周公制禮作樂所要維護的「人統之正,托始文王」(春秋公羊傳)的那種人文精神。這就是真正的中國人精神。中國人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日戰爭,以及在台灣的中國人參加袓國大陸的抗日戰爭,都是表現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真正中國精神。這種精神是內在於人的特性,難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也是實證研究的限度。卜睿哲從李登輝和陳水扁的文件中,認為他們兩人不是搞分裂主義,北京的解讀大錯特錯(250頁、358頁)。筆者認為卜睿哲這種意義詮釋的功夫是有問題的,是一種局外人觀察經驗現象的實證角度,而非局內人從歷史脈絡和行為動機去理解李登輝和陳水扁的行動意義。

卜睿哲認為李登輝在他權威的政策聲明中原則上並不反對統一,只是堅定、一貫地堅持要在統一協定中界定台灣地位的條件。(244頁)卜睿哲又說,陳水扁在2001年元旦文告「……從兩岸經貿與文化的統合開始著手,逐步建立兩岸之間的信任,進而共同尋求兩岸永久和平、政治統合的新架構,……」(92頁)卜睿哲認為陳水扁的正式聲明清楚地保持某種統一的選項,只因中國以「一國兩制」為唯一的基礎,李/陳兩人不願接受「一國兩制」,北京就得出李/陳兩人是分裂主義的結論。(244頁)

其實,卜睿哲怪罪北京把李/陳逼到無可奈何,使得他們採取較不具彈性的立場。(244頁)這種指責表面上看似合理,實際上還是疏忽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面向。試看連戰與宋楚瑜,他們兩人也沒有公開宣告,願意接受「一國兩制」,北京並未推論出他們也是分裂主義。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說為了選票,候選人不願主張台獨,也不願主張統一,這樣就有利於當選,這或許是民意一時維持現狀的意向,符合國民黨和民進黨尚能在台灣苟活一段時光的現實利益,更符合美國和中共也要維持現狀的利益,不過雙方的盤算不同,前者所謂「一個中國政策」,是隨時而變的,現狀有利於美國,就維持現狀;現狀如果不利於美國,那就打破現狀,重塑新的現狀,例如1972年中美之間簽訂的「上海公報」,以及1979年1月1日的「建交公報」和之前「廢約、撤軍、斷交」的承諾。所以兩岸的現狀是隨時而變的,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現狀,這就叫做「政策」。例如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來就要放棄台灣,後來發生1950年的韓戰,台灣的戰略地位突然陡升,台灣又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戰略價值」,直到後來要解決越戰危機,及制衡蘇聯的「戰略需求」,才有尼克森總統打破現狀的作為,請問這種以美國利益為核心,隨時而變的政策,難道「不是完全從美國的立場去看問題」嗎?(請見林碧照,推薦序二,頁7)如果說卜睿哲整本書以「為台海塑造和平」為宗旨,這已經是美國利益的主觀,傻瓜才會相信他「避免主觀,力求客觀」,也只有跳脫不出1960年代沒落的「邏輯實證論」者,才會執迷這種主觀與客觀的區分。

美國人有美國的核心利益,為什麼在台灣的中國人就不敢講中國的核心利益呢?在台灣不敢講「中國的核心利益」,台獨人士沒有勇氣武裝備戰,鞏固「台灣獨立」的核心利益,卻像邱義仁所說:「不抱美國大腿行嗎?」那種賣台言論,還好意思講什麼「獨立精神」呢?至於在當今反共氣氛日趨淡薄的台灣,還有一批學者和政客,仍未拋棄殘餘的「反共奶嘴」,祇好隨著美國所界定的兩岸現狀的利益而旋轉,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嘛!抱著美國大腿總比親中更有利,更有名有利啊!他們已喪失了中國的歷史文化精神,不是真正的中國人,更非真正的美國人,而是假美國人,也是假中國人,更是21世紀中國即將崛起,仍對中國民族和中國文化毫無信心的莫名其妙的人。

「一個中國政策」是暫時的,隨國際客觀環境與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而有相應的調整或變化,這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他們沒有國家統一的問題,在長期和平的大環境中,可以穩定地發展「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民主與人權的分際。但是中國自1840年以來受東西方帝國主義的侵害,因外患而導致內亂,至今仍受美國霸權主義的宰制,有如喬姆斯基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批評。國家尚未統一,這個工作尚未完成,那有閒情逸致先解決「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民主與人權的分際」問題。中國與美國不同,需要先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建設一個統一而富強的國家,再「全心全意」思考政府與人民之間分際關係的問題。

《海峽評論》上一期(九月號)高雄柏《黃海演習:美國霸權正在東亞行動》一文中指出:「從歷史紀錄來看,美國是世界級的說謊國家。美國多次利用假情報抹黑對手、製造緊張局勢或者軍事衝突。」(17頁)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藉口也被證明是虛構的(17頁)。請問卜睿哲,你要為台海塑造和平,不過是為美國的核心利益著想罷了!如果維持兩岸現狀的和平,於美國不利,你還有心塑造和平?美國入侵伊拉克是為了和平還是為了民主?400年來西方文明,以駕馭自然開發自然的心態,轉移到對人文世界的控制,其文化潛意識是一種「自我中心幻覺」所表現的「褊狹傲慢」,以為世界繞著它轉,並有一個「不變的東方」(湯恩比的批評)。迄今為止,代表西方文明盛世最後的強權--美國,仍然執迷美國價值的普世論(universalism),自以為他的民主法治與個人主義,具有普遍真理性,要在全世界橫掃一切,像基督教牧師一樣傳播福音,這種心態不僅有違K.Popper所謂「開放社會」的建立,已故Samuel P.Huntington也說:「帝國主義是普世論必然的邏輯結果」(Imperialism is the necessarily logical consequence of univeralism)。Huntington又說:「西方文明之所以珍貴,並非因為它很普及,而是因為它很獨特。」保衛西方文明乃保衛它的獨特性,而非它的普遍性。

相反的,「一個中國原則」則是真正中國人的語言,原則是抽像的、永久的。難道中國人要支持因東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而造成分裂的中國?只有日本人講七塊論中國,只有美國人講Breaking China Apart,也只有台獨想要分裂中國,真正的中國人是打從心理要和平統一的,在台灣也只有那些人為了選舉,不敢講和平統一;還有那些假日本人或假美國人避談和平統一,以維護美國維持兩岸現狀的利益。

李登輝和陳水扁已非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搖擺於統獨之間,忽統忽獨,投機取巧。李登輝早年效忠日本軍國主義,成為不折不扣的「三腳仔」。台灣光復後,李登輝又短暫加入共產黨,等到國民黨潰敗到台灣,他又變成國民黨員,成為反共統派。兩蔣時代結束,中國尚未崛起時,他又與司馬遼太郎對話,嘲笑中國(1994年),2000年他卸任總統後,中國正在崛起中,他又想訪問中國。從歷史來看,李登輝是投機主義者,依附強權者,他在權威文件上講統一,你能相信他是真誠的嗎?中國人講「聽其言觀其行」,對於李登輝,我們已夠瞭解他是反共統派,也是民族統派;他更是台獨派,也是日本七塊論的附和者,這些都不值得理會,他真正的內在是沒有中國歷史文化精神的虛無主義者。陳水扁一時講台灣要獨立,一時又說正名制憲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同樣的,更是毫無中國歷史文化精神的虛無主義者,最後以金錢來填補他精神上的虛無而成為階下囚。李登輝保留統一的選項,陳水扁倡議兩岸政治統合,雖然形諸文字,但真正的中國人都知道,沒有誠心誠意的民族精神是不可能談判和平統一的。卜睿哲對李登輝和陳水扁片面的言詞倡議,竟然信以為真,而對中國人因百年來外患的創痛所形成的「一個中國原則」視為頑固僵化,難道你們把美國價值視為普遍真理,就不是頑固僵化嗎?美國社會科學逞其分析的精明,固為理性能力的一種,但缺乏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廣度,以及人文精神的高度,也就顯得膚淺了。

三、東方民族主義精神是一種以團體為分析單位的默會知識,為西方人所難以理解

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政權紛紛倒台,Fukuyama於1992年撰文指出,今後的世界潮流將是政治民主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流行於世,宣告歷史的演變終結。不料2008年下半年,頭號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發生金融海嘯的危機,而亞洲國家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對東方文化的信心增強,證偽了「歷史終結論」。2009年Martin Jacques出版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此書宣告中國時代的來臨,其治國典範與世界交往的互動規則,將迥異於當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換言之,這一波人類文化的演變,已經不是400年來西方文化典範下的變遷。1648年Treaty of Westphalia簽訂後出現的歐洲政治秩序,恐怕已非清晰的政治模式,國際政治規範的形成,400年來,中國沉默久矣!今後隨著中國文明的崛起,世界將有新的面貌出現,這是人類文化典範移轉的關頭,中國的崛起絕非走400年來,西方人多元制衡的老套,也將超越「自我中心的幻覺」,卜睿哲及其在台灣的依附學者,還提什麼「塑造台海的和平」,那不過是以台制中的老套。

當1991年社會主義出現問題,2008年資本主義也出現大紕漏之時,人類向前追求治國的大方向已然「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凝聚人們往前發展的方向已一片渾沌,這個時候人們反而會反思民族凝聚團結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就好像張學良謁延平郡王祠,首先感受到的是,國家領土版圖的完整,因為鄭成功以孤臣孽子之心,義奮填膺以抵抗荷蘭這個帝國主義的「強胡」,他的豐功偉績那裡在於永續明朝的正朔呢?還有比明朝的正朔更為重要的版圖問題。換句話說,朝代興亡乃一時的問題,版圖問題是中華民族的大是大非問題,所以要贊鄭成功的豐功偉績在於「確保台灣入版圖」,而非延續明朝的正朔。這就是一位不會投機搖擺的真正中國人的獨立精神,從詩詞大意中流露無疑。那像當代假中國人那種依附強胡,先跟強胡一鼻孔出氣,再來哀傷自己民族,跟不上強胡的理念價值,早已忘了中國人自家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什麼?簡直是一群莫名其妙,十分虛偽的假中國人,對照張學良那種真正的中國人精神,真偽立判,無所遁形。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西方人擅長文字明確表白的「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中國人則擅長「言有盡,意無窮」那種「言外之意」的「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前者重邏輯推理,如卜睿哲等人;後者重直觀體悟,如張學良等人。沒有張學良那種國仇家恨的直觀體悟,那是不可能吐出「版圖」重於「明朔」的真情流露,尤其以團體為分析單位的默會知識,那種民族主義的精神,更是西方人所難以體會的,美國在越戰的失敗,前國防部長麥那瑪拉在其回憶錄中即歸因於不瞭解東方的民族主義精神,實為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國民族主義精神表面看似一片散沙,不能團結合作,因為整個民族不像工業社會那樣,前面有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願景追求,而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謂「人心惟危,道心為微」的和諧價值,成為民族生存的終極關懷,其凝聚力乃奠基於民族的鄉情、血緣、地緣及文化的核心價值上,成為民族統一和國家統一最根本的力量,與西方向前追求願景,偏重理性的文化,根本是人生的兩個不同方向。如果將中華民國台灣化(即拋棄中國大陸的主權),或兩岸失去「統一的想像」,兩岸情感的紐帶一旦斷裂,也就失去和平的可能,這種「確保台灣入版圖」中國民族主義的精神,把領土完整,民族統一的價值,看作高於朝代政權更替的價值,這才是張學良的精神,也就是真正中國人的精神。兩蔣時代有意抵制胡秋原當年舉辦「七七抗戰紀念會」;有意忽視「台灣霧峰林家」的存在;以「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排擠台灣「最後一次中國民族主義精神」的學生愛國運動--保衛釣魚台運動。難怪有後來新黨「保衛中華民國」的反共假統派,和李登輝的真假統獨的投機派,以及陳水扁的「去中國化」假統合假台獨派,始知卜睿哲及其追隨者「為塑造兩岸和平」的努力,根本就不是真正中國人的民族精神。

四、結 語:台灣四面臨海,又無強大的海權,台獨既不可能又危險,只有確保台灣入版圖,才有真正和平的可能,其他皆空談也。

國家統一的價值,先於並高於政權或政府執政的價值,國民黨放棄「振興中華」的民族主義精神,新黨早期以「保衛中華民國」自許,卻未見民族大義的論述,基本上與國民黨都是屬於「反共統派」一類者,爭執政權的意義大於爭取民族自由與民族統一的奮鬥,馴至今日演變成失去領導抗戰的話語權,與民進黨要去中國化,都是罪有應得的結局,從此也無力凝聚中華民族「振興中華」的意願與能力,祇能投機取巧依附「外強」或「強胡」茍延殘喘,以維持兩岸的和平為己任,自滿自足於現狀的拖延,又無力詮釋現狀的意義,當現狀被打破時,又無可奈何地服從強權對於現狀的界定,是一群非常可憐而彷徨無助的虛無主義者。

台獨,死路一條;失去統一的想像,就失去和平的可能;中華民國台灣化,等於分裂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性。當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在台灣的假中國人或假美國人,究竟盡了多少力量促成中國的崛起?「豐功豈在爭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美哉!斯人也而有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