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9月10日日本蓄意在釣魚台掀起事端,經北京強力施壓,終無條件放船放人,船長詹其雄也在本期雜誌送廠前獲無條件釋放,北京隨即要日本道歉賠償(見轉載新華社報導),日方拒絕。在黃海南海多事之秋,鄭海麟、林國炯先生大作均認為是該徹底解決釣魚台問題的時候了。毛鑄倫先生大作直指此非偶然事件,後面有華府制中抑中的圖謀;楊志誠先生分析美國撤軍伊拉克的大作,直指是從「環蘇聯」到「環中國」的戰略轉移,的確有制中考量。李中邦先生大作戳破國人以親中親台看日本政客的迷思。

李扁20年的皇民化教育改造今天見了「成績」,不說「祖國」,就連「我是中國人」也少有人說得理所當然。65年前台灣光復時可完全不是這樣,見本期費洪偉介紹剛光復時大陸記者的報導。張鈞凱同學以一本出刊兩次的雜誌,介紹當年政府對光復後台灣重建的重視。

台灣是犧牲三千多萬人性命光復的,是台灣人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大事,王順先生借本刊一角提出六點理由呼籲馬總統恢復紀念台灣光復節。

在複雜國際環境下,兩岸軍事、政治協商一時難以展開,故有「先經後政」之共識,但鑒於同文同種,同為炎黃子孫,本刊主張先行重建兩岸文化歷史的紐帶,並提出八項具體建議,見本期社論。

吳瓊恩先生評卜睿哲《台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指出全不脫美國立場看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解決兩岸爭端,關鍵在美國人撒不撒手。正如本期趙念渝先生回應孔傑榮文章質問孔氏的:《與台灣關係法》算哪門子法律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氏從本國美國利益出發而呈「綠」色,各為其國,沒什好遮遮掩掩的嘛。

不管說建國或辛亥百年,鄭竹園先生記述百年來經濟進程的大作,用數據具體說明國人所受苦難,文長,分期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