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
(國關中心美歐所所長)
湯紹成
(國關中心美歐所所長)
令全球屏息以待的希臘選舉,終於在6月17日落幕,其結果中間偏右的撙節開支派獲勝,因而讓各界都鬆了一口氣。可是,希臘的債務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當前只可謂是危機暫時解除,仍舊短多長空,因為希臘人民實在難以配合債權國家與組織所提出的撙節條件。但若選舉結果是左派獲勝,那就可能是短空長多,一口氣退出歐元區,一了百了,長痛不如短痛。但這又是世界各國所不願見,因為這會對歐元區以及全世界產生怎樣的嚴重後果,沒人可以確切掌握。
近幾個月來的歐債危機,可謂是過去60多年來歐盟所面臨最為嚴重的存亡危機,若處理不慎,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不堪設想,兩岸自然難以倖免。簡言之,除了近幾十年來新興國家對於工業國家的衝擊,以及2008年的美債問題的導火線之外,歐債之所以會產生嚴重後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歐元將區內經濟強國與弱國綁在一起,而各國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將導致弱國倒債即可能拖垮整體。
目前歐盟共有27個會員國,其中有17國加入歐元區。由於生產力的不同,經濟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貨幣呈現幣值估計差異。依照高盛公司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希臘要降低30%的工資,葡萄牙降35%,西班牙和法國各降20%,才能與德國競爭。近年來德國的工資提高,通膨也升高,這已使得德國的產品價格提高,以便降低競爭力。
雖然如此,基於匯率和工資的優勢,經濟強國出超迅速,弱國因而入超擴增,導致富國益富,貧國益貧。易言之,歐元不僅不能降低貧富國之間的差距,反而更加擴大區內的不平衡。對此,德國政府已經鉅額挹注希臘,但在國內又引起了高度的反彈。況且,希臘倒債的後果又將影響全球與德國的景氣與發展,因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當前,西方國家的金融服務業所佔的比重已經超越製造業許多,因而形成有恃無恐與尾大不掉的情況,再加上金融業的創新過度與監管不足,難免出現狀況。若政府見機不救,勢必會造成更大的災難,因而形成金融怪獸的現象,強逼政府介入。而政府的救助則擠壓到社會福利的支出,尤其讓中下階層的民眾埋單,資本與勞動力更加難以平衡,勢必造成貧富更加懸殊與社會矛盾更加惡化的情況。
更讓人擔心的是,上述諸(豬)國的經濟規模甚大,債務更多,同時受到美國金融產業的拖累也較深,再加上本身的房地產泡沫(尤以西班牙為甚),因而也一蹶不振。若希臘未能受到紓困過關,這將進一步影響這些國家,同時針對希臘的紓困方案,也將會被其他國家要求比照辦理,這就更使得債權國類似面臨債務黑洞而望之卻步,這也是歐債更為令人驚悚的另一原因。
由於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也引發了歐洲多國的大罷工,同時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歐盟27國中已有11國政府更迭,其中包括英國、荷蘭、希臘、義大利與西班牙等等。由此可知,歐債危機不但已衍生成社會危機,同時更造成了政治危機。這也同時引發各界思考,當東歐社會主義制度在20餘年前崩潰之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否也走到盡頭?當美國政府紓困其國內金融機構時,英美式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是否已經轉彎?而德國萊茵式高福利的社會市場經濟需要有高度增長來支撐,若未來歐盟景氣低迷,將如何自處?再加上歐債的困擾,其制度是否也面臨挑戰?綜合言之,目前歐洲是否應該從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後資本主義社會?但其結構與樣貌又如何?
5月15日,法國新任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上任,因他與德國梅克爾總理的歐債政策相左,前者強化市場與刺激,但後者則重視整頓與節約,若雙方都堅持不下,歐元以及歐盟的前景將更是雪上加霜。猶有甚者,希臘在5月6日大選之後,各大政黨因政見差異甚大而無法組成聯合政府,因而決定在6月17日重新選舉。當時若反撙節政策的左派政黨勝出,這又會強化希臘離開歐元區的機率,並將引起蝴蝶效應,以至於更加惡化歐元存廢的危機。
當然,國際機構與債權國的挹注並非沒有條件,其中主要就是規定債務國必須削減開支。但是,資金的挹注只是暫時性治標的辦法,更進一步則必須要強化各國的財政紀律。因而,梅克爾總理所提議的「財政協議」(fiscal compact),現已有歐盟27國中的25國簽署(只有英國與捷克拒絕),現各國正在進行批准的程序,愛爾蘭也剛公投通過,因而根本沒有重新協商的空間,只能向既定的撙節開支與整頓財政的方向邁進。梅克爾政府甚至警告,若歐蘭德政府不批准財政協議,德國將不會繼續支持歐洲中央銀行(ECB)提供援助給歐元區金融機構。
但是,歐蘭德總統則堅持,只是撙節與調整將會曠日費時,效果不易顯現,同時還會將一些國家逼上絕路,適得其反,其中希臘就是最典型的實例。今年3月,歐盟與IMF同意支助希臘1,730億歐元紓困金,但附帶條件是希臘必須整頓其財政制度,並在6月底之前削減公共開支115億歐元。當時希臘政府接受此方案並予以執行,導致希臘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與社會動亂。至今為止,希臘的經濟總量已比三年前減少14%,失業率也上升至22%。因此,歐蘭德堅持必須以兩條腿走路,也就是在撙節開支的同時還必須活絡市場,比如添加金融交易稅及歐盟共同債券等條款。況且,6月份法國國會還要舉行大選,歐蘭德也勢必難以毀棄其競選時的承諾而與梅克爾妥協。
總之,歐盟目前面臨了窮國與富國、撙節開支與經濟增長、紀律與團結以及歐盟整體與會員國個體等四大矛盾。這些矛盾環環相扣、惡性循環,如何解套,仍需睿智。從另一角度觀之,由於歐盟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導致債務嚴重,因而產生信心危機再造成經濟低迷、社會對立與政治動盪的惡性循環。以歐盟目前情勢觀之,實難樂觀。
曾幾何時,歐洲人的生活已經出現貧困現象。據歐盟的調查,2011年有80%的歐洲人認為貧窮現象已普遍增加,18%的歐洲人認為他們已無法負擔食物及勞務支出,有26%的希臘人認為他們將會變成遊民。5月中旬,惠譽(Fitch)國際評級機構將希臘的評等下調至垃圾級,並稱若6月份希臘新政府拒絕歐元的紓困案,希臘退出歐元區將在所難免。此外,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西班牙也陷入經濟衰退,政府支付其三至四年的債券5%的利息,幾乎比上一個月多一倍。其主要就是因為投資者擔心歐元區的穩定,因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陰影一直籠罩在歐洲上空。
在過去四年來,歐洲央行不斷在緩解貨幣聯盟內的不平衡問題。比如歐洲央行購買過度負債國家的債券,並給與這些國家的銀行無限度的融通。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在這方面,陸美的貿易共生體又是很好的對照。當大陸持續對美國出超之際,北京也必須擔心美國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會使其外匯存底縮水,這與德國在歐元區的情況類似。
依目前的情勢觀之,若外援無著落,希臘將在幾周內破產。若是希臘退出歐元區,這除將產生經濟的災難之外,更是一大政治問題。因為退出歐元區並無法律規定的條款,因而必須協商,而只有歐盟才有退場機制,所以希臘退出歐元區是否代表著希臘也退出歐盟?
若希臘真的退出歐元區,那首先希臘人民必定在事前就更大幅擠兌,把最後的銀行存款提光,那將導致銀行的倒閉,對此,包括歐洲中央銀行在內的外國銀行也將望洋興歎,不願被拖下水。接著,希臘的公司與企業也將因無法融資而大量倒閉,工資遽降就是直接的後果。同時,未到期的希臘國債券也將變成廢紙,其持有者包括歐洲央行與國內外的銀行以及一般民眾,都將蒙受巨大損失。
再者,若希臘的銀行倒閉,那這些銀行向外國銀行借的總額高達1,500億歐元貸款也將變成壞帳,這又是否會引起其他銀行的困難?更可怕的是,希臘的這種情況將會引起各界的心理恐慌,不但一般歐洲人民會對於整個歐盟的未來感到悲觀,這將導致消費減少甚至景氣低迷,國內外的投資者也將望之卻步,而金融業更將謹慎行事,這就會引起連鎖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經濟蕭條。
5月下旬,德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到極低的0.07%,這主要因為歐元區大量資金傾入之故,這也危及了歐洲央行的地位。因此,西班牙、法國與義大利等國都要求發行歐元債券,但德國堅決反對,美國也支持德國的立場。若是發行歐元債券,首先將導致德國利息成本提升,也由於歐元債券使得區內窮國與富國的關聯更加緊密,萬一再出現一個希臘,那德國必會被拖下水。由於情勢所逼,梅克爾政府已有一些轉圜,但前提是其他歐洲國家要轉移更多的財政權至歐盟當局。其實,發行歐元債券的意義就是有債大家還,這對於欠債國當然是一個救急的方案,但這對於德國而言自然有困難,就算政府同意,那民意的這一關過得了嗎?因為這需要增加歐元區稅賦以及對於如何紓困債務的意見整合,其難度也很大。
由於歐債危機的影響,兩岸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歐洲企業的訂單減少,導致出口降低與失業增加。依照經濟部的數據,歐洲訂單高達四成是資訊產品,這也是台、韓在歐洲市場正面交鋒的競爭產品。與去年相較,台灣今年第一季出口減少4.0%,進口減少5.9%。韓國與歐盟以及美國的FTA均已上路,中日韓三邊的FTA也將在兩年內談成,但是韓國對歐出口仍然呈現大幅衰退,可見歐債風暴的殺傷力。
目前台灣科技產業無薪假人數已逾千人,全部公司倒閉家數更高達7,431家,因而政府甚至工商團體都組成危機因應小組,嚴陣以待。因此,若能藉ECFA的協商鬆綁陸資來台的規定,可能是一劑良方,這對於台灣的基礎建設與產業的競爭力都有所加強。但若歐債、美債造成歐元、美元貶值,中華民國的外匯存底也會被拖累,外匯存底的孳息也會減少。
由於台灣與大陸貨幣清算協議尚未簽訂,中華民國的外匯存底也無法以人民幣持有,目前金融業也只能存有少量人民幣。若兩岸貨幣清算協議能盡速簽訂,金融機構則可擁有穩定的人民幣來源,外匯存底可以部份改用人民幣持有,運用得宜,有較高的利息收入與升值利得,可以貢獻我們的財政預算,台灣的經濟情勢也會更加改善。對此,經濟部長施顏祥也重申,雖然歐洲情況不好,但是去年度新興國家市場出口呈現兩位數成長,其中尤以大陸為甚,因此今年出口增長8-10%仍然有望。
當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大陸曾推出四兆人民幣的家電下鄉(擴大內需)政策來刺激景氣,結果一枝獨秀,保持8.7%的經濟成長,並獨力支撐世界經濟(對世界經濟貢獻度約50%),台灣的衰退也只有1.87%,乃反映出大陸對於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性。因而兩岸必須加緊合作,共同面對挑戰。
今年3月,梅克爾總理到北京請求紓困,但獲得的回應是5月份以後再來。其實,這主要就是因為當時法國大選情勢不明朗,這將對於歐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若連這兩大歐盟的火車頭都無法達成協議,歐盟的危機將更加惡化,那北京也更是難以馳援。此外,歐蘭德在當選的次日,就到北京駐法大使館會見孔泉大使,此乃他在尚未就任前首度會見外國大使,除了意識型態較為接近之故,期盼大陸支持的象徵性意義極為明顯。
但以目前情勢觀之,北京也難再一如以往地大舉購買歐洲國家的國債,當然這也是因為擔心歐元的巨幅貶值甚至崩潰,故可能轉向併購歐洲的大企業或房地產,以便助人與自助,因為歐洲的危機將會影響大陸政府保八的政策。對台灣而言,今年的第一季台灣的對歐貿易也呈現減緩現象,對失業率影響甚大。兩岸必須加緊ECFA的後續協商,諸如貨品貿易、金融協議與清算協議等,都是當務之急。若雙方能夠攜手並進,才能增加對於歐洲危機肆虐的抵抗力。◆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崛起與中國文化
主體與台灣教育
林毅夫及其家書
民進黨主席選舉
李登輝與兩岸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