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剝奪台灣人做中國主人翁的權利

張方遠
(《兩岸?報》專欄作家)


民進黨人昧於歷史與政治事實,數典忘祖,以「反中」為榮,以不當中國人為傲,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陳水扁執政時期,大力推行「正名」(實為「更名」)運動,消滅他們看來極為刺眼的「中國」兩字,例如將「中國石油」改為「台灣中油」;一度把主意打到「中國文化大學」的校名,企圖強制該校將校名「中國」二字取消,最後並未成功。

民進黨在野之後,仍緊盯「中國」與「中華」不放,進行政治審查。例如今(2012)年年初,民進黨立法委員陳亭妃,就要求教育部「處理」上海台商子女學校校歌的「奔向祖國」等歌詞。5月28日,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梁文傑與吳思瑤召開記者會,點名台北市26所公立高中,其中11所學校校歌「過於政治化」,「鼓吹大中華文化」。梁文傑以師大附中校歌:「我們是新中國的中堅、復興中華相期在明天、照耀祖國的錦繡河山」為例,批評這些歌詞是「悖離現實的字句」。他們也認為校歌中的「三民主義」等文字是「食古不化、八股教條的舊思維,從小就灌輸台灣小孩錯誤的、與時代脫節的意識型態與國家認同」。兩位議員在記者會中,要求郝龍斌市長「正視台、中關係」,「趁早拿掉」「與時代脫節」的校歌歌詞,並主張推動「新校歌運動」。

面對民進黨議員的點名批評,台北市政府的回應口徑不一。郝龍斌市長指出,他不完全贊成議員看法,還說唱舊校歌不是落伍決定,沒什麼不對,「像我就會講我是中國人」。教育局長丁亞雯則表示,她擔任中山女中校長時,並沒有廢掉舊校歌,當時周會會唱新舊版本。而教育局中教科長譚以敬卻表示,教育局持尊重、開放態度看待校歌,「樂見各校回歸校園機制調修歌詞」。

台北市政府實在不需要隨著民進黨議員起舞。民進黨時常宣稱我們是「法治國家」,那麼凡事就應該以國家根本大法《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歸。《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即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因此校歌歌詞出現「三民主義」合憲、合法又合理。民進黨議員將「三民主義」視為八股舊思維,實乃民進黨與台獨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台灣共和國,欲推翻《中華民國憲法》。但是目前台灣共和國尚未建立,卻已耐不住性子,竟要台北市政府與各級學校推動違憲違法的「新校歌運動」。

據《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與增修條文,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主權並未分裂,目前分為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因而增修條文前言明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既然中國主權沒有分裂,台灣地區學校校歌歌詞之中的「大中華」思想又有什麼錯誤?既符合憲法,又符合兩岸歷史與政治事實。此外,兩岸治權雖分轄,但根據憲法增修條文所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表示將來必定要統一,不可以當下台灣的政治條件就扼殺「大中華」思想。台獨與民進黨不願當中國人,欲放棄大陸地區,才是真正的「賣台」,傷害台灣人民最大利益,這是他們的選擇,但他們不可以剝奪台灣人將來做為中國主人翁的權利。

按民進黨的邏輯,只要有「中國」或「中華」思想的歌曲都要改掉,那麼民進黨是否也要鼓吹修改國歌與國旗歌呢?國歌歌詞前兩句:「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不只是充滿著「大中華」思想,更充滿著「大同思想」的世界主義理想。而國旗歌歌詞之中的「炎黃世胄,東亞稱雄」、「光我民族,促進大同」,還同時展現了亞洲主義與世界主義。台獨與民進黨以一島眼光「自暴自棄」、「故步自封」,企圖抹煞台灣人的愛國主義傳統,更要禁絕台灣人放眼中華的胸襟,其世界觀只圍繞著美國與日本兩大霸權。

事實上,各校校歌歌詞不只代表了該校的歷史傳承,更代表了歷屆校友對學校的記憶與情感。對於民進黨兩議員「新校歌運動」的主張,台北市許多學生認為議員「管太多」。校歌是校友認同學校與向心凝聚的象徵,例如景美女中除了正式校歌之外,還有流傳已久的「小小校歌」,其中歌詞包含了:「人人都說,中國之星」。這首帶有中國意識的「小小校歌」,非但在景美女中校園傳唱至今,更被景美女中校友歌手陳綺貞翻唱,收錄於單曲《After 17》之中,讓更多人喜愛而流傳。

日前郝柏村投書報紙,指出其孫女已不知自己是哪國人,郝龍斌與台北市政府怎可枉法隨民進黨起舞。台獨與不願做中國人的民進黨人,願做哪國人做哪國人去,但別撈過界,干涉中華民國各校校友對學校的認同與情感,剝奪台灣人做為中國主人翁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