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割台百年祭
《馬關條約》割台百年祭
今年4月17日是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簽訂賣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和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的一百年祭。這是中國人民蒙受的奇恥大辱,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馬關條約》使台灣人民淪陷了50年之久,備嘗異族殖民統治之苦,其災難的深重,實罊竹難書。
《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普遍憤怒。清政府中的愛國官吏舉人上書反對割台,簽名者達一千多人。消息傳到台灣,台灣人民「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群情悲憤到了極點,人們紛紛擁入巡撫衙門,表示「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
日本侵略者於1895年5月底登陸台灣後即遭到了台灣人民的堅決抵抗。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在各地義勇軍的配合下,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八卦山、嘉義等地,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最後在台南背水一戰,終因糧盡彈絕,歸於失敗。黑旗軍副將楊泗洪、義勇軍首領徐驤等三千多壯士為國捐軀。日人也承認:「人民就是士兵,其數不得而知。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嘯著,一面投入戰鬥。他們非常頑強,絲毫不怕死。」日本侵略軍在此次歷時五個月的戰鬥中受到了沉重打擊,其所投入的五萬兵力中傷亡過半,達三萬多人,連其最高指揮官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也在嘉義一帶的戰鬥中受重傷斃命。
這一年的10月底,日本總督洋洋得意地宣佈「全島平定」。但是,這一年的年底,台灣各地的群眾武裝又蜂擁而起,襲擊各地日軍。首先宜蘭地區的林大北部包圍了宜蘭城,台北附近的簡大獅、陳秋菊等部率領成千上萬的武裝群眾,拔除北部各地日軍據點,衝入台北市區包圍了日本總督府所在地台北城,緊接著從新竹一直到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都發生了群眾性的抗日武裝鬥爭。這種分散的群眾武裝鬥爭,採用游擊戰的方法同敵人周旋,此起彼伏,挫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掃蕩」,堅持鬥爭長達七年之久。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台灣人民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更加堅定了抗日、回歸祖國的信心。1912年的林屺埔起義和土庫起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的同盟會會員羅福星由孫中山先生派回台灣苗栗發展組織,準備起義驅逐日寇。台灣南北熱烈響應,入會者達數萬人。後因事機敗露,羅福星被捕,壯烈犧牲。日帝侵台20年後的1915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來庵起義。起義領袖余清芳、江定、羅俊都是參加日本侵台初期的抗日武裝鬥爭後埋伏下來的。他們以台南附近的西來庵為據點,以宗教為掩護,建立組織,號召全體台胞「奮勇爭先,盡忠報國,恢復台灣」。參加者遍及南北各地。起義在準備過程中被敵人獲悉,余清芳便臨時集合一千多名同志祭旗起義,遠近農民三千餘人響應。起義軍攻克了吧哖市街,與日寇血戰七晝夜,終寡不敵眾,歸於失敗。日寇利用這一事件判處余清芳以下一千多人死刑,還對附近20多個村莊居民進行慘絕人寰的集體大屠殺。
西來庵起義失敗以後,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由武裝鬥爭逐漸轉入非武裝的各種形式的鬥爭。在祖國五四運動和蘇聯10月革命的影響下,從20年代到30年代,先後建立了文化協會、民眾黨、農民組合、工會、台灣共產黨、反帝同盟、赤色救援會等政黨和團體,開展了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波瀾壯闊的反日鬥爭。
祖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台灣變為侵略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基地,下令解散了所有台灣人民的組織,加緊了對台灣人民的控制、壓迫和剝削,但台灣人民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進行抗稅、抗糧、抗丁和反對皇民化等鬥爭,不少台灣青年經過千辛萬苦潛回祖國直接參加抗戰。張志忠等人參加了新四軍。李友邦等人在浙江、福建組織了台灣義勇隊。鍾浩東等人到廣東東江地區參加了抗日宣傳服務隊。在重慶的謝南光、宋斐如等人組織了台灣革命同志會,號召台灣人民起來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最後的鬥爭。
在台灣人民抗日鬥爭中,高山族同胞從日本割台之初就同漢族同胞並肩戰鬥,參加漢族同胞的起義或單獨舉行起義,進行了英勇的抗日鬥爭。最典型的是1930年的霧社高山族起義。霧社高山族同胞不堪日人的殘酷壓迫和奴役,經過嚴密的計畫,利用當地舉辦運動會之際,衝入會場,將郡守以下到會的日人全部殺死,收繳武器庫的武器、彈藥,退入山中。日本當局從台灣南北調集六千多名軍警進行鎮壓,最後出動飛機狂轟亂炸,甚至施放毒氣,才把霧社起義鎮壓下去,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
1945年由於祖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台灣人民終於從日本帝國主義的枷鎖下解放出來,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日本是以《馬關條約》割取台灣澎湖的,中日再次開戰,《馬關條約》已失效。因而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收復台灣澎湖是理所當然的,是合乎國際法的。10月2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總督的投降,並代表中國政府向中外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這一天,台灣各地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興高采烈,祭告祖先,歡慶台灣復歸祖國。
《馬關條約》割台後50年的台灣人民英勇抗日的鬥爭中,充分地體現了台灣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殖民統治者在其《警察沿革志》中驚呼:日本統治台灣40多年,台灣人仍不輕易拋除漢民族意識,視福建、廣東為父祖之地,深具思念之情,以中國為祖國的感情難於拂拭。
《馬關條約》的歷史教訓也告訴我們,帝國主義者時刻窺伺著祖國的寶島台灣,什麼時候祖國衰弱了,台灣就難保,台灣人民就要遭殃;什麼時候祖國強大了,台灣人民就能同祖國人民共享尊嚴和幸福。台灣和祖國大陸休戚與共,命運相聯,願兩岸人民攜起手來,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振興中華而共同努力。◆
社論
越戰教訓
國民黨與台獨
統聯第八屆大會
新皇民的漢奸罪行
馬關割台百年祭
保釣25週年
歷史與思想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