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百年之恥,發憤振興中華

論馬關條約與近代中國的落後

張海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今天是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一百週年的日子。這一天,使我們特別回憶起百年前國家所遭受的恥辱,特別深切地感到面對強鄰日本的侵略,清廷顢頇、政府腐敗無能和落後就要挨打的痛楚。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的春帆樓,中國議和大臣李鴻章、李經方父子被迫在日本提供的條約文本上簽字,日方簽字人為首相伊籐博文、外相陸奧宗光。這個條約文本就以《馬關條約》聞名於世。簽訂這個條約的原因,是因為在1894年(甲午年)7月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中,中國打了敗仗。日本在發展資本主義的過程中,急於尋找海外資源和市場,確立了發展軍事工業和輕工業為主的經濟體制,完成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計畫,早已蓄謀侵略中國。戰爭打響以後,日本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進攻態勢,分兵從朝鮮、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進攻中國。清政府先是尋求外國調停,碰了釘子後被迫應戰,又採取消極避戰方針,終於在戰場上處處失利。1895年2月,經營數10年且在遠東佔有重要地位的北洋海軍,被日軍消滅於威海衛。3月初,日軍佔領牛莊和田莊台,大有威脅京師之意。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李鴻章取得朝廷「商讓土地」的大權後,作為全權議和大臣於3月19日到達日本馬關。在李鴻章抵達馬關的第二天,日軍聯合艦隊從佐世保出發,並於隨後幾天佔領了澎湖列島,從此隔斷了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馬關條約》就是在日本的軍事優勢下簽訂的。

《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實際上是承認日本控制朝鮮;中國割讓了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日本人可以在各通商口岸自由設廠製造工業品,並免證一切雜稅;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商埠,日本船隻可以駛入以上各口。條約簽訂後,由於俄國、德國、法國三國干涉,日本為了緩和西方列強的激烈情緒,同意退出了遼東半島,但要中國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馬關條約》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政府對外簽署的最為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之一。條約帶給中國的物質和精神損失極為巨大。原先以為只有西洋的英、法、俄、美可以迫使清政府就範,現在,連東洋的日本也可以輕易地迫使清政府就範了。從此,中國在半殖民地道路上又邁進一步,中國人民的痛苦更加深重了。

《馬關條約》帶給中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僅以賠償一項來,根據條約,中國向日本賠償共23,150萬兩白銀。為了在三年內還清賠款,清政府從1895-1898年先後向俄、法、英、德銀行團借了30,900萬兩白銀,扣除回扣,清政府實得26,000萬兩,差不多全部交了賠款。為此中國政府支付本息超過六億兩白銀,還要承擔列強提出的嚴酷的政治和經濟條件。戰爭雖是中日兩國打的,結果,卻是西方列強和日本一起來宰殺中國。當時中國一年的全部財政收入約8,000萬兩白銀,要拿出差不多八年的全部收入來償付賠款和借款,中國在現代化的步伐上還能有任何作為嗎?還敢奢言求富求強嗎?相比之下,日本得到約折合當時日圓三點五億圓的賠,相當於日本全國四年財政收入,使日本朝野頓時感到無比富裕。據有關記載,日本政府將這批巨款的絕大部分(約三億日圓)用於擴充海陸軍及擴大軍備生產,其中建立著名的八幡制鐵所只花了不到60萬日圓,就打下日本鋼鐵工業發展基礎。日本的軍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得到中國人民血汗的供養,獲得了順利發展的機會,反過來又成為此後日本戰勝俄國,並進一步大規模侵略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重要條件。

《馬關簽約》後,日本從中國飽掠而歸,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強的胃口。他們把中國稱作「東亞病夫」,說它「正躺在死亡之榻上」,誰都想來瓜分一點這個病夫的遺產。這就是十九世紀最後幾年間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原因,也就是此後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到本世紀30年代以後,日本又發動長達十五年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難以形容的創傷和痛苦。歷史事實清楚地昭示人們,中國近代的貧窮落後,是西方列強和東方日本的侵略和掠奪造成的。

《馬關條約》被批准換約後,日本實現了對台灣的軍事佔領,並確立了此後50年間對台灣的殖民統治。這不僅是台灣人民的痛苦,更是祖國人民的痛苦。在日本割占台灣期間,台灣人民被當作「清國奴」,遭受蹂躪,部分台灣人難免產生「棄兒」的悲怨。但是所謂「棄」,卻絕不是出自祖國母親的心願。國家被帝國主義侵略,處在半殖民地深淵,統治者軟弱無能,不能將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不僅導致台灣被割讓,還導致國家其他領土和主權的嚴重喪失。這不僅使台灣人民悲憤難抑,所有中國人無不感到悲憤難抑。凡有血性的中國人無不盼望祖國及早強大起來,能保護它的億萬兒女不受外力欺凌。回顧百年歷史,我們深深感到,台灣與祖國的分離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我們大家都要牢記百年前的馬關條約之恥,發憤振興中華,排除外國干涉兩岸事務,祖國和台灣就能很快統一起來,就會有光輝燦爛的未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