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

論「戈氏悲劇」不宜在華夏舞台上演

劉實(旅美學者)


蘇聯最後一位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最近兩次透露他的內心世界,一次是在接受美國專欄作家斯提夫.柯恩的訪問時,一次是在《紐約時報》記者亞立山德拉.斯坦利所發表的專訪裡。只不過幾年以前他剛被尊為結束冷戰的英雄,如今在千瘡百孔的俄羅斯經社結構之前,在車臣的炮聲之中,若干俄羅斯人在內心深處已經把他看成尚在人間的蘇聯幽靈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對他的一些剩餘敬意卻依然存在於若干西方國家特別是愛好和平人們之中。在這兩次訪問中,他都曾用加重的語氣,斷然表示蘇聯的解體是葉立欽的責任,不是他的。

他的理由是,他所一貫主張的改革是以保持蘇聯完整為前提而進行的漸進改革。沒想到當時擔任總理的葉立欽背著他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簽了密約,徹底地打亂了他所要成立的俄羅斯國家聯盟的計畫。去年,在他總書記任內發動政變的一批前蘇聯幹部受審,他本人曾到法庭作證。歷歷前塵,使他在不勝感慨之餘,說出了下面一句話:

「我的最大的不幸和刻骨難忘的悲痛就是未能保全蘇聯的完整了!」

斯提夫.柯恩請他探索他的靈魂深處,由衷地道出他進行改革的動機到底何在?他說:他曾參觀過蘇聯核武器倉庫,發現單單蘇聯的庫存就可毀滅地球三十次還有餘。根據最基本的邏輯,他也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在質上和量上更上層樓,進一步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這就是他斷然與西方搞徹底緩和的認識和理論基礎。至於內政改革,他的原意是要使每一個人的潛力都能在不受不當干擾的情況下得到充分發展,進而使集體社會更加豐富和充實。人們都還記得,戈爾巴喬夫在擔任蘇共總書記的時候,經常在莫斯科街頭下車與群眾談天。而談天的目的往往不是他要洞察民情,而是他要廣泛地得到群眾幫助,解決蘇聯共產黨的框框架架和蘇維埃政府的官僚結構問題。後來在蘇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鬥爭中,戈爾巴喬夫卻似乎成了漫步於活戰場上的異鄉人。被子彈誤中的機會極大,但不論何方勝利,都似乎與他沒有多大關係了。當戈爾巴喬夫突然發現蘇共政權竟像河邊的細沙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從他指縫流失殆盡的時候,他的改革理想也就立刻成了鏡花水月了。在核積存之前,主動採取積極和消極的行動,使半個世紀的冷戰戛然而止,歷史自然會給戈爾巴喬夫公道的評價,但對蘇聯的解體和目前的混亂,他如果想將一切責任統統推到葉立欽身上,就很難擺脫掉「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的一片惆悵了。

世局一盤棋,為全世界的大局著想,所幸中國沒有落此窠臼。如果中國不幸也像蘇聯,國土陷於破裂,官僚政治只是「舊酒新瓶,依然故我」,經濟轉型過程一片混亂,單憑中國的人口及其與資源比例,所能形成的問題,就不是目前世界所能輕易消化得了的。晚清以還,英、美財團即使在1911年也曾放款給清廷助其修建湖廣鐵路以鎮壓革命黨,日本外務省甚至曾接受中國北洋軍閥的21條,曾經在「滿洲帝國扶植康德皇帝登基」,曾經安插並操縱華北的殷汝耕和南京的汪精衛,對於中國的愚昧落後和積弱不堪,確實曾經不僅是冷眼旁觀過的,而且確曾有系統地推波助瀾藉以從中得利。面對今日現實,霸權政治的實質是不會改的,它們只是根據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必要的調整。但是就事論事,如果仍有人短視得只見輿薪而不見森林,有意或無意地惟恐中國天下不亂,套一句中國的現代俗話;最後是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因為,說到底,混亂的和飢餓的中國,這個世界擔待不起!

就中國自身而言,要防止「戈氏悲劇」在華夏舞台上揭幕,似乎有必要在「順天應人」上多下工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短短的五十年中,我們親眼看到了噴氣時代、核能時代乃至信息時代。天道所行的快速,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信息時代的表徵是最大或最適度的透明度。官僚政治與此透明度肯定是背道而馳的。在經濟增長連續保持在12%達十數年之久以後,中國似應把「養廉」看作根除貪污的基本手段。普遍大幅度提高軍、公、教和工人的報酬,有助於推動經濟,增加銀行存款。這種分配國家財富的方式反而不會減少國家可以動用的資金。與「養廉」的同時,中國應有嚴密的法律來杜絕貪贓的途徑;如仍有故犯,則絕不寬貸。

在「鴉片戰爭」以後,無數中國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而獻出了他們的生命。單單抗日八年,就有三千萬英靈。就以知識分子而言,有許多也都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對中華民族的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舉其近者,李四光早在抗日期間就驗證了他的版塊學說,就知道中國大陸有石油儲存,但他將研究發現一直保存在新中國建國以後,才將圖紙交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根據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他知道過早交出中國石油蘊藏的秘密,是會為中國帶來深重災難的。在50年代初期,錢學森、趙志堯和王淦生等十幾位著名國際學者,毅然放棄了海外的一切成就和地位,回到貧困而多難的祖國,終於使中國成了第一個有色人種的核國家。50年代以後在台灣主持經濟建設的許多知識分子,諸如嚴家淦、陶聲洋、尹仲容、李國鼎等人,也都使台灣在接受美援的同時,又打下了自己有競爭能力的工業基礎。這些人雖然身在五湖四海,他們的眼光卻看在一處: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落後狀態。中國名書法家于右任在台灣臨終留言,要家人將他面西而葬。「世局變幻無已日,西望故國又一年!」也可見這一代知識分子對祖國的關懷和他們的民族感情。中國這一代的領導班子,是中國第一批與長征延安無關的班子,也是跨在信息時代門檻的第一個班子,掌握「順天應人」的規律,以「江山萬里」為心,時時以中華民族的事業為念,才不致在權力轉移的過程中,有因小失大或因私害公的舉措或行動。今年是《馬關條約》一百週年,創建「文景」和「開元」之治,應該是這一代領導人最好的民族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