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登輝出訪看一個中國

蔡瑋(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在許多國人的祝福聲中,中華民國第一位赴美進行「私人訪問」的總統已經啟程。李總統此行無疑已經觸動了兩岸三邊的微妙平衡關係,北京一再為此對中、美雙方提出嚴重警告,也說了不少狠話,情況是否會繼續惡化,最後結果如何都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雖說政府曾經一再呼籲,兩岸要放棄零合競賽的觀念,轉而採取雙贏的策略,中共也曾多次表示,希望彼此能夠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求大同存小異,但是就目前看來,兩岸關係,尤其是牽涉到國家主權問題時,基本上仍是一個無解的困境,雙方似乎都無妥協的餘地。

談起兩岸三邊關係,就讓人聯想到許許多多的國際關係理論,這其中可以包括相互依賴理論、博弈理論、權力平衡理論、衝突理論、決策理論……等等。這些理論都可用來解釋兩岸三邊當前的困境。但是,筆者願意在此提出一個新的看法,提供大家作為一個思考的方向。

假設中共和台灣目前正在同台較勁,進行一場拳擊比賽,而擂台場的邊線就是「一個中國」(這是因為兩岸三邊都同意只有一個中國之故)。北京是重量級選手,台北則是羽量級選手,由於美國堅持兩岸問題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華府所扮演的角色又有點類似裁判。依此模式思考,兩岸三邊關係都給涵括在一架構之內。

在這場不對等的比賽中,台灣顯然處於一個極端不利的局面。

北京希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盡早迫使台北簽定城下之盟,擊倒對手獲勝;但是台北則力圖避免決戰,不但四處閃躲,故意拖長戰線,而且還不時跳出場外,主動挑釁,有時甚至還把裁判一起拖下水,希望積小勝為大勝;美國雖然力持中立,但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有時又主動、或被動的捲入紛爭。

基於我們對中共的瞭解,中共談判確實一向喜歡由表面無害的抽像原則先行下手,等到對方一旦上鉤之後,再把這些原則無限擴張,作對自己有利的解釋,務求就此困住對手,予取予求。美國就曾因此而上過中共不少惡當。因此,中共所謂「一個中國」可以彈性解釋的說法可能暗藏陰謀,台北當然不可不慎。

台北的作法雖然不是完全不能瞭解,但是其中仍有很大的風險存在。當局應該知道,台北有時「被迫」跑出場外,發表一些無法自圓其說的奇怪言論,雖說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是如果沒有迷惑敵人,反而麻醉了自己,使軍隊不知為何而戰,使同胞對國家認同產生懷疑,對元首立場提出質疑,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其實,台灣未嘗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北京表明「一個中國」的概念不是不能討論,而且這是雙方當前唯一的共識,在此原則之下雙方不致兵戎相見,台北大可一方面留在「一個中國」擂場的邊線之內,和中共繼續纏鬥不休,但另一方面則堅持保留彈性解釋「一個中國」的權利,對場子的大小預留活動的空間。

台北的戒慎恐懼值得肯定,在不觸動抽像「一個中國」的概念之下,在可大可小的場內彈性、靈活的和中共纏鬥既可以祛除中共的疑慮,也可以排除國家認同的困擾,又可避免兩岸三邊關係的激化,或許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