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資政李光耀8月12日晚,在新加坡世界貿易中心舉行的丹戎巴葛集選區國慶聯歡宴會上發表內容廣泛的演講。本文即其演講內容。李光耀是傑出的華裔亞洲政治家,早年曾獲牛津大學雙學位,二戰時期參加過日本佔領新加坡時期的抗日游擊隊。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以彈丸之地成為舉世矚目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他不但關心自己的國家新加坡,他也關心和他同文同種的兩岸中國,並曾穿梭兩岸之間成為主要的傳話人。本文是他對世局的看法,也談到兩岸問題。──編者
自蘇聯解體,美國、英國、法國和聯軍部隊於一九九一年發動沙漠風暴戰爭,使聯合國從伊拉克手中解放科威特之後,許多國家在對和平的環境作出調整時都預期世界將有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所有的國家都要補償他們過去失去的時間及所浪費的資源。一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先生相信,所有的意識形態戰爭已經打完了,而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是人類為實現完美制度而進行的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後勝利。然而,這是過於樂觀的想法。即使在歐洲國家和美國之間,它們所搞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也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民主的變異將發展成為不同形式的民主。例如,德國人所說的社會市場經濟,就比美國的市場經濟較有公有社會的色彩。德國政府採取干預手段,以確保社會的利益,是整個社會而不是個人得益。
一年多前,有人抱著很大的期望,以為俄羅斯將成為民主國家。許多消息靈通者,包括我所見過的一些俄羅斯高層人士,並不相信這點。他們反而相信,當俄羅斯擁有一個未必是民主而是強大的政府時,俄羅斯最終將成為統一的國家。這個政府強大到足以消滅在國內橫行霸道的黑手黨和其他罪犯,強大到足以制止高級官員盜竊國家財產的行徑,強大到足以平息加盟共和國的叛亂及恢復秩序和紀律,那時自由市場才可能有機會在俄羅斯立足。
在前蘇聯及南斯拉夫,現在卻發生激烈的戰爭和衝突,過去的和平與穩定已不復見。種族仇恨突然爆發了。如果波斯尼亞的戰火蔓延,變成一場範圍更廣的戰爭,看起來塞爾維亞族會戰敗,如果情況是這樣,它可能把俄羅斯拉下水。
台灣海峽
東亞出現越來越緊張的跡象,最新的反覆多變地區是台灣海峽。朝鮮是可以遏制的,因為它還要多幾年才會製成一枚核子彈並取得運載系統。南沙群島海域不可能發生衝突,因為中國希望避免衝突,也沒有一個亞細亞國家要同中國海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中國宣佈試射導彈後,台北股票市場就曾出現驚慌拋售的現象,股市在一天之內就下跌4.5%,這是過度的反應。但台灣海峽可能變成一個長期緊張的地區,在初期,這種緊張狀態是低水平的。中國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過去也認為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幾年前,中華民國放棄對大陸的主權訴求,但沒有改變中華民國的名稱。兩岸的衝突將是中國兩個地區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一向自稱為中華民國的台灣之間的衝突。不論它們稱為兩個政府,或兩個實體,或兩個對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這場衝突的性質,與其說是國際衝突,不如說是內部衝突或內戰,因為即使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從大陸撤到台灣後,中國仍發生間歇性的內戰。金門和中國大陸之間斷斷續續的炮戰,直到70年代才停止。
但是,任何事態的惡化,都將給兩岸帶來嚴重的國際經濟和政治後果。雙方在意志力上的長期互相試探,即使不會使局勢惡化到得動用武力,也將會使雙方蒙受慘重的經濟損失。
這種新局勢將有巨大的、但又無法正確估計的後果。台灣海峽兩岸將不會回到今年6月之前,那種兩岸關係緩和的局面。新加坡將得小心謹慎,不要使自己處於錯誤的立場。
我們跟台灣有著長期而密切的友誼關係,這比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還更長久。自1990年起,我們跟中國大陸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公開聲明我們的立場,那就是只有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也包括了台灣在內。
這也是新加坡於1971年,也就是24年前,在聯合國投票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時所持的立場。
我們要跟台灣保持密切的友好關係,而也同時要跟中國發展良好關係。所以,我們將堅持1971年新加坡在聯合國的立場。
總的來說,我認為有理由保持一定的樂觀態度。我相信北京的領袖不會想要動用武力,而且他們將會避免動用武力。我也相信台灣的領袖瞭解他們的極限,只要超過那個極限,局勢就會變得捉摸不定了。我抱著一些樂觀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相信美國不想看到一個衝突的局面,或看到中國台灣之間出現武力衝突。這將使美國處在一個非常為難的地位。
美中關係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是處於低潮。美國跟日本之間的摩擦,或是美國跟泰國之間、美國跟新加坡之間的摩擦,這些跟中美之間的摩擦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
日本可以通過它的多重貿易限制條例和它巨大的貿易順差,來激發甚至激怒美國,但日本無法威脅到美國,也無法取代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強國的地位。至於泰國和新加坡,我們只能令美國感到煩躁和失望,但我們無法傷害到美國。
中國卻不一樣。它可能還落後,它可能還貧窮,但它的潛能是巨大的。它已經是一個核強國。在台灣、香港、澳門的華人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成就,中國人也可以,而且將會同樣做到。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實際上,即使是日本人所做的一切,大陸的中國人也可能在三或四代人的時間裡做到。當然,中國必須先教育它12億人口,以發揮每個人最大的潛能,就如日本對它1.2億人民所做的一樣。但中國有10個日本那麼大,也可能需要同樣倍數的時間才能做到。
但是,當中國做到時,中國將成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強國,除非美國能跟日本建立起很好的夥伴關係,來制衡中國。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以夥伴的關係來對待日本,而不是把它當成是一個忠心的跟隨者。
雖然這些在未來的許多年裡,都可能不會發生,但預期這種可能出現的發展,就已經導致了緊張的局勢。
當英國漸漸失去世界第一的地位時,是由美國接替。英國人自然感覺到不自在,但它還是體面和有風度地讓位。英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時都需要美國的協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漸漸窮困,它必須償還大筆債務給美國人,因此,得出售世界各地的投資來還償,整個帝國也就這樣瓦解了。美國人是在毫不費力和沒有抗拒和鬥爭的情況下,當上世界第一。
那個時候,英國人決定像古希臘人對待羅馬人那樣對待美國人。換句話說,他們以英國的經驗來協助美國,就像希臘人在羅馬帝國時代協助羅馬人那樣。對英國人來說,華盛頓就是新的羅馬。此外,他們也有共同的語文,並且源自共同的文化。
但是,要他們讓位給在太平洋西岸、長期受他們藐視和看不起的衰弱無力、貪污腐敗和愚蠢無能的亞洲人,在情緒上是很難接受的。
種族觀念和種族優越感是潛意識的東西。我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旅行,當時我還是一名學生,能領受到華人是怎麼受對待的,那個時候到歐洲去的新加坡人太少了,歐洲人根本就不知道「新加坡人」為何物。
我是一名華裔男子,他們因此也認定我是從中國來的。那個時候是在1947至1949年間,國民黨軍隊漸潰散,許多潰退的軍人都在靠近香港邊界的地方把他們的武器和制服變賣給黑市商人,然後把自己喬裝成平民。歐洲人當時很蔑視中國人,但當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在朝鮮半島和打著聯合國旗幟的美軍作戰時,他們的鄙視眼光也跟著消失。
中國人以人海戰術,對無論是空軍、炮兵和坦克部隊的裝備都更精良的美軍展開猛烈攻擊,損失的兵員數以萬計。但他們贏得對手的尊敬,並自此對它心存畏懼。這個新中國不接受別人以傲慢的態度對待它,他們要得到別人認真對待。
美國人的優越感
美國人的這種在文化上的潛在優越感,也在他們每次猛烈抨擊日本人的時候顯現。日本人頑固地採取限制貿易的做法,是該受到抨擊的,但美國媒體的批評口氣,卻顯示它們認定本身的文化是至高無上的。美國媒體當然都很小心,以免在批評別人時懷有種族優越感。
但是,底特律的白種美國汽車工人在失去工作後,卻不理會這些。他們因憤怒而掩蓋不住種族偏見,有一回曾在盛怒之下,在街上把一名被他們誤以為是日本人的華人打死。
這種文化上的優越感也在美國媒體盛讚台灣、韓國、菲律賓或泰國越來越民主和出現新聞自由時顯現。它們的讚賞就像是一個有優越文化的人以恩賜的態度和讚美之詞,用手輕拍著一個在文化上屬於次等的人的頭。就是這種文化上的優越感促使美國傳媒挑出新加坡來批評,把我們批評為獨裁、專制、過著管制和過度限制的沈悶和枯燥乏味生活的社會。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遵照他們的想法來管理我們自己。但是,我們禁不起讓別人用我們的生命來作試驗。他們的想法只是理論上的,而且這些理論都未曾證實,沒有在東亞經過證實,甚至也不曾在他們統治了50年的菲律賓得到證實。這樣的理想也還未在台灣、泰國或韓國受到證實。如果這種理想能使這些地方在五年或十年後變得比新加坡的社會更好,我們將快步追趕,採取他們的做法,嘗試迎頭趕上。
英國福利制度的教訓
我們必須自我求存。如果生存受到威脅,我們不能期望聖誕老人或西部英雄獨行俠來搭救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團結一致、努力學習和靈巧地工作,我們可以一年一年的進步,一年比一年安全和繁榮。這一來,我們個人的安全和自由也一年比一年擴大。
為了不讓人民感到迷惑,那些認為我們只有放棄我們的做法和制度才能繁榮進步的美國傳播媒介的應聲蟲,我們一定要揭開他們的真面目。那些向我們的人民灌輸這種言論的人,是西方媒體和它們的人權組織的傀儡。根本性的改變政策,成功或失敗,只可能在一兩代人之後才能看得出來。大部分的英國人經歷了兩代,才接受他們的福利制度行不通的說法。之後,撤切爾夫人重振了曾經協助英國人建立帝國的企業文化。她並不理會工會的反對,讓國營工業私營化。工會已經習慣過安逸、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的生活。讓我們吸取他們失敗的教訓。
聽聽他們對民主和人權的意見。但是要注意這些意見對他們的得意門生,尤其是對他們自己的社會所產生的效果。從我國和外國的電視和報章上,我們得到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英國廣播公司通過調頻波段24小時全天播放新聞及信息,我們對人們完全沒有半點隱瞞。去年,我國有175萬的新加坡人,坐飛機出國看世界。新加坡是個開放的社會。新加坡必須要開放來和國際競爭。但是,要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勝利,我們必須在開放社會的同時,避免造成混亂。
走自己的路
過去36年裡,新加坡政府一直為人民謀取福利。我們的工人所受的教育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的基礎設施不斷地改進,且達到了最先進的水平。
跨國公司給新加坡帶來科技、知識和管理技術,而且還提升我們的經濟和工人水平。這些跨國公司來這裡是要賺錢,不是要來幫助我們。我們使他們賺到錢,與此同時,我們也因獲得較高薪金、更好的知識和更高的技能而受惠。他們並不是來這裡教我們如何治理國家。
很多跨國公司在新加坡的董事經理以及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總部的總裁這麼告訴我,他們在新加坡留下並擴充營業規模是因為他們滿意新加坡的環境。他們不理會西方媒體的指責。當然新加坡的情況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而且也一定會改進。我們對那些善意的意見會洗耳恭聽,我們會在看到那些政策在他們的國家行之有效的證據之後,決定要怎麼做。
要是他們做得好,我們不追隨才是傻瓜。而要是這些政策在他們的國家不能夠成功實行,我們寧願等待他們成功實行之後,才在我們這裡試行。在這個險惡的世界,要闖出一條生路,對於小國寡民的我們,尤其困難重重,但新加坡就是通過這種方法闖出一條生路。◆
社論
中國與世界
兩岸關係
光復或終戰
中華民國的前途
李登輝與總統選舉
江澤民訪台
歷史與研究
其他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