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的鄰人如待自己

李登輝應在現屆「總統」任內接受江澤民的邀請

李哲夫(中正大學客座教授)


近日來,台灣島內各階層,從當局到民眾都一致地反應,對於江澤民在與克林頓高峰見面前向李登輝善意地表達相邀互訪的可能性,應予重視,並作妥善的回應。較樂觀者則呼籲不要錯失此一契機,挽回海峽兩岸和緩的關係,而盼更進一步發展雙方良性互動的前景。

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

遺憾的是,島內許多在位執政,或專家學者,長久以來對於兩岸關係的問題,只能顧及台灣一方的立場做思考,以致往往在做回應時,忽略了北京放話的真正用意。諸如講究雙方領導人會面的名稱、身份要「對等」,會面的場合要「國際」或「多邊」,會面的時間要在明年「總統民選」之後,等等。殊不知這些先置條件與北京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雙方高層領導互訪,都是互相矛盾的。

且看江澤民對李登輝的邀請是如何提出的:

「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如果台灣搞獨立,無論是由於國際敵對勢力或本土分離主義勢力主導,那我們可能會以非和平的手段來達成統一。這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事。我歡迎李登輝到北京,如果他邀請我去台北,我隨時準備動身。」

我們對於事務記憶力不能太短。從今年6月李登輝的「康乃爾私訪」,到後來的東海軍事演習,北京所表達的是李登輝在分離主義的方向,已經走得太遠了。在這一點我們立場是確定的。如果李登輝與此一立場不違背,我歡迎他到北京,或我也可以到台北,大家談談,基於此一共識,今後如何展開共同和平統一的大業。

兩岸領導人互訪,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是中國人自家的事,當然是對等的,何必談什麼名稱與身份。如果要講究名稱與身份,又要在國際場合,那不是又要鬧「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在國際上作秀嗎?李登輝在現屆「總統」任內,仍代表中國國共內戰所遺留下來的「中華民國」,以他來當台灣領導人,做為兩岸談判的對象,在法理上沒太多的複雜性。偏偏要等到明年3月,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法理說不通的台灣「民選總統」產生之後,要江澤民面對一個非法選出的李登輝「總統」,這豈不是故意給北京尷尬的場面?

至今,連戰在答詢立委時,還能說:「我們是中華民國,堂堂正正,坦坦蕩蕩。」明年,他當上了「副總統」時,只能說「我們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不再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為什麼?因為就如他自己強調的,世界上沒有「台灣國」這種名稱的國家,世界上也不會有「中華民國在台灣」這種名稱的國家。

如果台灣朝野不能正面接受以上所涉及的嚴峻的現實,李登輝不能果斷地在明年3月前接受邀請,會面疏通未來台灣政局的走向,勇敢地在此關鍵時刻,跨進和平統一的門檻。可以預料的後果是,明年台灣「總統民選」後,兩岸對峙的局面,只會升級,不會降溫。北京為了貫徹一個中國的原則,只能單方面進行和平統一或「非和平」統一,該採取的步驟。這可以援引中英香港談判的前例;英國在一定時間內不願談判香港回歸中國主權問題時,中方即採取單方措施。李登輝抉擇的時間已經相當緊迫,時限在半年之內。

事實上,這是一個認知、覺醒,和決斷的問題,就是確認台灣除了與大陸共同合作,和平整合兩岸新的政治關係以外,別無他路。如果李江短期內會面能達成這個共識,則首先就能達到「江八點」的第一點建議,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因為長遠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此後,兩岸間要彼此增進瞭解的工作還很多。至少,在台灣方面,有些歷史傳延下來的棘手問題,都需要時間,逐步引導過去扭曲的發展現象。僅舉例一、二,作為思考的參考。

台灣國家民族認同的錯亂

時下,台灣電視上的廣告,從喝牛奶到買汽車,都有借用洋人模特兒,說一些「洋涇濱」中國話,來爭取台灣消費者。這是告訴台灣消費者,喝了他的牛奶,坐了他的汽車,你們就會更像洋人的漂亮、瀟灑。這不僅是崇洋心理作祟,還有台灣錢淹腳目,可以買洋「出頭天」的扭曲心理。本來,中西各種文化交流是好事,多元化總是豐富的。但這種導向不是多元,而是單元──洋的是台灣「新新人類」的趨向,要洋則台灣離中國越遠才越洋。所以,才會有「告別中國」的政治遊行,而不自覺這只是「台灣人的悲哀」的反彈,或利用民眾反彈心理為政治工具。

「國家主權」問題,乃自老、小兩蔣政權的愚民政策,持續混淆了幾十年,李登輝秉承此一傳統,繼續擴展成「何謂中國?」「何謂台灣?」。為了李登輝「台灣人的悲哀」與「出埃及記」之說,還要勞駕台籍有名的日本教授戴國輝先生作新的詮釋,與李登輝最近的自圓其說相當一致,「出埃及」是台灣人要走出過去的悲哀,用「愛與團結」實現民主自由之路,而出埃及最後回到的目的地是「復興新中原」。這雖然與其他學者對於「建立新中原」瞭解為建立「中華民國在台灣」有所出入。但是,李登輝身邊若能多採用像戴國輝教授這樣有格局、識大體並且面對現實的真知灼見,則是兩岸和平相安,中華民族之幸。比之一些隨波逐流的專家學者,迎合目前認同錯亂之勢,抄襲發明一些「國家主權過時論」、「台灣中立化」和「共生主權」替代「國家主權」等等,戴教授是有學者的真知灼見,而且懂得政治的因勢利導。

這類輿論重心之轉移,民眾心理的建設,仍需耐心與時間去達成。

政制上「認真作假」的停演

在台灣,老小兩蔣的「中華民國」,儘管是作假要反攻大陸,以期恢復全中國的代表權。可是,認真作這個假,當時的「中央政府」至少有個存在的理由。如今,李登輝接了這個棒,把「中華民國」縮水到只及「台澎金馬」,台北的中央政府與中興新村的省政府的角色就顯得重疊錯亂了。從行政職權的流程上,各種跡象顯現出來,台北的中央政府漸漸地取代中興新村的省政府,許多政務中央部會就直接下達到地方的縣市,或縣市要求的中央預算也可以越過省政府而直達到中央部分,這是現實上,省政府變為虛設,而中央政府自我矮化為地方政府。

即將要上馬的「總統民選」,競選人所要跑的地方範圍,與已往舉行過的「省主席」民選的範圍,有什麼兩樣?台灣選民也真給形式民主的選舉熱潮沖昏頭了,或說是麻醉了,才選了一個省長,同批人再來選個總統、副總統,竟也不覺得奇怪!

台灣政制上的認真作假,到作假成真,這幾十年來,這種自欺欺人的政治遊戲,按理早該停演了。可是現實的顧慮,人事的安排,合理的政制,改革可能也需要時間來解決。但是,它總要有一個正確的開端。這個開端,除非台灣已經選擇獨立或分離之途,兩岸的政治性談判就是一個正確的開始。

從政治權利及經濟資源的既得利益著眼,上述兩個關鍵問題要走上正軌,很難期待其動力會來自台灣當局或朝野的上層階級。但是,目前在台灣內部也仍未有可見的其他社會力要求在這些問題上去理清。如此推演下去,台灣內部合理的改革就得求諸外力了?

其他就要期待「神跡」的出現了。因為,李登輝先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希望他會每天在睡前祈求神的啟示。《聖經》《羅馬全書》13章有下面這些話:

「你對他人無任何虧負,只要你們互相友愛。因為,對他人有愛心,你就已經實行了我的律法。……遵守十誡的各項,最終極的一句話就是:要愛人如己。」

台灣亟需的是這樣的領導人,他在世間的利害關係上,不覺得有負於他人。而追求的境界是愛你的鄰人如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