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祖國而奮鬥終身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發言(1998年5月4日)

于敏
(校友代表中國氫彈之父)


從1958年開始,大陸著手研製原子彈和氫彈,以突破美蘇兩強的「核壟斷」。鄧稼先負責原子彈的突破;于敏則從事研究制氫彈的基礎工作,那時他才33歲。從此,他也和鄧稼先一樣,銷聲匿跡了將近30年。
當時,氫彈的理論設計,是在江南的一個小縣城裡完成的。為了「慶功」,這批不分晝夜都在工作的年輕人,走進了一家小小飯館,每人吃了一碗兩角人民幣的「大肉面」,錢是由于敏付的。
1966年那次關鍵性的試驗,震驚了全世界。于敏感到的,祇是物理學家廣孝威所報出關鍵性數據;他放心了,這就是他對「國家」的報效,也是「國家」給他「最大的褒獎」。

──節錄自惜時老人著《向太空要和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尊敬的老師、校友、同學們:

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如此隆重的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江主席親臨致賀,海內外群英薈萃,濟濟一堂,這是北京大學的榮耀。在此,請允許我代表19萬北大校友,向母校的百年華誕致以深深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北京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建於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一百年來,始終與祖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始終以振興中華為己任。高舉民主、科學的偉大旗幟,屢開中國教育與科學進步之先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無私無畏,對於中國社會的進步、革命的勝利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鑄造了北大的輝煌。唯其如此,才有今天的世紀大典,這是歷史給予北大公允的評價。我們全體校友為母校輝煌的過去感到自豪。

北京大學以她百年不懈的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的進取精神,創造了纍纍學術碩果,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可以告慰母校的是,校友們沒辜負您的殷切希望,無論過去和現在,奮鬥在各條戰線上的北大人為國家民族的振興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創造出眾多輝煌業績。或許這正是母校在百年誕辰之際最願意接受的學子們奉獻的禮物。

我是1949年建國前夕畢業生,畢業後50年來,一直從事核科學研究工作。是北大濃厚的學術氣氛奠定了我的科學基礎,是北大的愛國主義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激勵著我為增強祖國綜合國力而奮鬥終身。時光流逝,50年過去了,在北大求學時的歷歷往事,仍然鮮明地留在我記憶之中,它是我一生中永遠懷念的崢嶸歲月。

紀念過去,是為了創造未來,迎接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在科教興國、全面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時期,北京大學又適時地提出了到21世紀初葉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這不僅是全體在校師生的共識,也是全體校友的心聲,更是時代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這繼往開來的時刻,我們滿懷信心地響應您的號召,為了北大的明天,更為了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明天,發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的貢獻,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團結奮鬥,再創輝煌。

5月4日是北大的校慶紀念日,也是青年人的節日。讓我們祝願母校像年輕人一樣生機勃勃,青春永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