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美化戰犯

評日本反動影片《自尊──命運的瞬間》

《人民日報》評論員


自5月9日侮辱中華民族歌頌戰犯東條英機的電影《自尊--命運的瞬間》試映後,已引起亞洲人民憤怒的譴責。但在日本軍國主義餘孽皇民化階級的主政下,台灣當局竟不發一辭。所以,我們轉載5月14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以代表我中華民族向日本軍國主義致最嚴正的抗議。編者

最近,一部名為《自尊──命運的瞬間》的影片在日本上映。這部影片以二戰中日本的頭號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為主人公,極力塑造東條的所謂「自尊愛國」形像,歪曲歷史,美化侵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多年後的今天,炮製這樣的電影,顯然是向亞洲人民示威,向國際社會挑戰。

但是,邪不壓正。這部影片剛試映,就在日本遭到抗議與批判。製作這部影片的東映公司的職工成立了「電影《自尊》批判之會」,發表聲明,指出這部影片歪曲事實,推卸日本作為侵略者和加害者的責任,違背日本國民希望和平的意願。電影評論家山田和夫說,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東條英機是世界人民的公敵,這已是歷史定論,而影片《自尊》卻大唱反調。還有群眾到東映公司舉行抗議集會,明確提出警告,美化侵略戰爭「將導致日本新的戰爭體制」。

這部影片不得人心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它露骨地宣揚反動的歷史觀,鼓吹「侵略無罪」﹑「戰爭有功」﹑「反省有害」,妄圖推翻東京審判的鐵案。這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所有主持正義的人民決不答應的。

影片鼓吹「侵略無罪」。它宣揚一種奇怪的邏輯,說侵略戰爭是「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而採取的行為」,因此,這種行為以及參與這種行為的人都是「無罪的」。影片中的東條英機在法庭上詭稱,他對被日本侵略的國家「是無罪的」,如果說有罪,只是對日本戰死的軍人和飽嘗戰爭之苦的國民有罪。他還揚言,在這一點上,戰勝國和戰敗國的領導人是一樣的。這樣,影片就從根本上抹殺了侵略戰爭與反侵略戰爭的區別,一筆勾銷了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罪責,並且給這個戰犯罩上了一個榮耀多彩的光環。

影片鼓吹「戰爭有功」。它重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為了打破「封鎖」﹑偷襲珍珠港是「自衛行動」的老調。更有甚者,它還把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與印度和東南亞的民族解放運動硬扯在一起,似乎日本為亞洲人民做了什麼大好事。這真是不折不扣的強盜邏輯。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的侵略擴張,正是要把亞洲變成日本的殖民地,以達到稱霸亞洲﹑征服世界的目的。

影片鼓吹「反省有害」。它著力描繪了一個堅持日本軍國主義者無罪的法官,指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是「不公正的」,是「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復仇」,南京大屠殺是「以傳聞為證據的誇張」。影片還借東條之口說,如果日本承認侵略戰爭的罪行,「將為日本埋下禍根」,日本將被視為「最壞的國家和民族,我將愧對日本的子孫後代」。影片歪曲歷史,竭力渲染東條在「命運的瞬間」保持了悲劇式的「自尊」,這是用電影為在日本頗有市場的「民族自虐」論作註腳。實際上對日本來說,敢於正視歷史,才是真正的自尊。而美化侵略,愚弄民眾,才是「自虐」,對日本民族的現在和將來有百害而無一利。

眾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了大半個亞洲,給廣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是戰後五十年來,日本少數極右份子死不認賬,伺機作翻案文章,利用電影為侵略歷史翻案是這些人的慣用手法。他們接二連三地拋出過此類影片,受到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嚴厲批判。影片《自尊》的嚴重之處在於﹕一是為頭號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歌功頌德,竭盡美化之能事﹔二是此片出現在世界人民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週年後的今天,更具反動性和挑釁性。

必須指出,影片《自尊》的出籠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社會上右傾思潮發展的產物。戰後,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沒有得到徹底清算,埋下了禍根,至今還有一定的市場。這是日本的不幸。影片製作者毫不掩飾地說,「我們想在電影中主張日本沒有進行過侵略戰爭」,「要通過這部影片改變日本國民對歷史的認識」,「要達到這個目的,沒有什麼手段比電影更為有效了」。這番話和盤托出了日本少數極右份子的政治心態。

應當說,影片《自尊》是一份難得的反面教材。它提醒人們,對日本社會上存在的這股逆流,決不可掉以輕心,必須保持應有的警惕。就日本而言,謹防右翼思潮氾濫,保證繼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日本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