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統派的「白色恐怖」來臨

評李登輝對梁肅戎的迫害

郭承啟
(香港《明報》記者)


反和反統急先鋒--《中央日報》

報載,李登輝總統4月24日指示調查局應該關注兩岸政治變化,加強政治偵防工作,多辦幾個大案子。調查局旋於27日派員瞭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簡稱「和統會」)。接著,《中央日報》連續兩天社論強調政治偵防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時暗指「和統會」會長梁肅戎為中共代言人。從國民黨當局一連串的政治動作來看,隱約透露出一些不尋常與不安的訊息,非常值得關切。

李登輝總統指示調查局必須加強政治偵防,多辦幾個大案子,說成白話文,就是多抓「匪諜」的意思。按理,兩岸關係解凍之後,彼此敵意應大幅降低才對,可是在李登輝逐漸滑向台獨的政策明朗化之後,兩岸關係注定要重新回到早期的緊張關係,因此對於台灣主張中國統一的人,視若寇讎,就沒什麼好意外的。而前立法院長、「和統會」會長梁肅戎被《中央日報》社論暗指是中共代言人,說穿了,是上述意識形態下的產物,應該很容易理解。

今天比較令人好奇的地方在於,當初兩岸的對峙,除了是國、共鬥爭的延續外,當然與冷戰結構有關。也就是說,海峽兩岸的情勢受制於國際局勢的大氣候,不是海峽兩岸政權作得了主的。台灣島內全面的抓匪諜,就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而當今的李登輝政權是如何評估現階段的國際局勢,以及台灣的能耐,就頗耐人尋味的了,難不成真的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當家作主」。

1991年蘇聯瓦解,後冷戰時期到來;加上1978年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確定開放改革路線,迄今綜合國力躍升,整個國際局勢走向新的紀元,多極化的國際結構出現,但原則上又是按照美國、中共、歐盟、蘇聯等四大政治強權的意志,來安排國際新秩序。如同彈丸之地的台灣,很自然地會被納入這一國際新秩序中,不管台灣主觀意志上是多麼心不甘、情不願的,都只有接受的分。

很顯然,1995、96年中共在台灣海峽的導彈演習之後,美國開始理解到中共常掛在嘴邊的「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敏感與核心的問題」所代表的意涵。那就是,中共不僅會為台獨開戰,為了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更有不惜與美國打一仗的能力與決心。

時移勢異美國重新考量台獨牌

坦白說,美國不可能支持兩岸的統一,但事情發展到今天,也不可能去支持台獨或一中一台,因亦擔心爆發中美大戰,這就是美國在第一次「江柯會談」之後,「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三不政策」形成原因。中共與美國間的鬥爭,涉及到兩大強國的全球性戰略部署,台灣問題只是其中的一環,只是中美雙方就這個問題對於本身的重要性,各有不同的考量,造成他們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處理態度。

無庸置疑的,中美兩國在交手時,本國的利益是最優先考慮的,以台灣問題為例,就中共而言,中國的統一除了民族主義的考量因素外,與其欲從內陸國家轉變為海洋國家有很大的關聯,試想如果台灣獨立出去,或遭帝國主義者佔領,中國要如何走出西太平洋,而西太平洋又是整個中國向外發展的命脈。就算那一天民進黨成了中國統一後的執政黨,其思維模式與中共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反觀美國,控制住台灣,充其量是阻止中共向西太平洋發展,如果美國強力與中共對抗,先不論是否會因為這樣造成中美兩國兵戎相見,單單是中國大陸這麼龐大市場的喪失,就足以讓目前的柯林頓政府垮台。除非美國有能力完全掌控中共,否則美國是不可能為了台灣問題,與中共「拚命」,頂多只是拿來當作和中共談判的籌碼。

對台灣而言,現在擺在眼前的現實情況是,美國可以支持台灣維持現狀,不過必須是台灣與中共能夠取得對話的前提下。而如果想與中共取得對話,台灣唯有回到自己所訂的《國統綱領》中所規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否則兩岸關係仍會維持像目前這種僵局。

台獨尚未建國何來國家利益?

今天像梁肅戎這些人,被台灣社會歸類為所謂的「統派」,即都是主張「一個中國」者,希望藉由兩岸的交流,為中國未來的統一創造有利條件。配合現有的國際情勢,這些統派人士的作法是最能夠符合台灣人民利益,卻被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暗指為中共代言人,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就非同小可了。

如果李登輝者流有意往統的方向走,那麼,他理當會鼓勵兩岸交流,對於梁肅戎這些人,不僅不會打壓,甚至會多所獎勵。好,就算退一萬步說,李登輝對於自己的台獨主張絕不妥協,也應該檢視一下國際局勢允不允許,同不同意台灣對中國大陸進行封鎖政策。難不成李登輝會天真的以為,台灣想獨立建國,憑著一股「民氣」就可以成功。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人們有理由不相信李登輝會拿宗教信仰的精神來搞政治,他絕不可能在力有未逮的情況下,拿包括他自己、家人在內的二千一百萬台灣人生命財產開玩笑。是以,現在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李登輝對於整個國際情勢的錯估,認為美國絕不可能與中共妥協,放棄台灣;或者是研判中共給美國的利益,不可能大到足以讓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撒手。

當李登輝要求調查局多從事政治偵防工作,辦一些大案子;以及《中央日報》連續兩篇社論,呼應李登輝的講法,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些已很清楚顯示出,李登輝政權不是意圖衝破即將成型的國際新秩序,給台灣背後大老闆的美國出難題,就是認為目前的國際新秩序對它這個政權有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梁肅戎被《中央日報》批判,就絕對不會是一個單獨的個案,因為這牽涉到李登輝整個台獨戰略思考──光以民粹主義鼓動台灣人民反共情結,將中共塑造成萬惡不赦的「共匪」,然後以國家安全為名打擊任何主張兩岸和平交往,逐步邁向中國統一的人士。其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以及指控為出賣台灣利益的「台奸」。當人民對大陸形成強烈敵意之後,再利用情治單位對這些人士進行監控,卻不會招致社會的抨擊,「白色恐怖」於焉產生。

這一套整肅政治異己的手法,如前所述,有一明確的意識形態在支撐著。那就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執政者,會以國家的力量去壓制被視為有違反國家利益的反對者,與今天李登輝政權毫不掩飾的對付統派人士,其基本道理是一樣的。祇要台灣滑向台獨的立場不變,這種情形就不大可能扭轉過來。而統派人士也毋需主觀的期望,自己可以和其他政治主張一樣,享有該有的基本人權。

李登輝不按華府腳本唱戲?

現在問題是,國際大氣候是不利於台獨的,李登輝政權的作法,顯然與時勢背道而馳。然而,兩大之間難為小,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新架構中,如果台灣可以置身事外也就算了,可是現實的情況是台灣別無選擇,一定會被捲進中、美兩國的鬥爭中。是以,台灣的當權者敵視統派人士,失去兩岸溝通的中介者,對台灣完全沒有好處。一旦海峽兩岸發生爭端時,若有一些對岸可以視為朋友的人,在其間打圓場,扮演緩衝的角色,對台灣的安全保障,無疑是助益匪淺的。可是,顯然李登輝者流並不這樣認為。

由於李登輝的錯估形勢,除了不斷壓抑兩岸正常往來,且在島內肆意打壓本可擔任兩岸溝通橋樑的統派人士。當中、美兩國開始喝咖啡大和解時,兩岸關係向來是趨向緩和,可是這一次卻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李登輝似乎有點不受美國的約束,執意推動台獨政策。那麼,美國為了本身的利益,勢必要對目前的李登輝路線有所制約,是以,當中美兩國握手言和之時,大概就是李登輝政權要嘗苦果的日子。

情治單位對於梁肅戎等人的監控,只是說明兩岸關係的對立情況仍舊持續,李登輝的台獨路線依舊。舉凡統派人士,當在積極從事統運或兩岸交流的工作時,必須有所自覺,那就是「白色恐怖」是會如影隨形,唯有勇敢地去面對一切可能的情況,相互扶持支援,才能夠突破困境,讓當權者瞭解到一意孤行的結果,不僅害己,對二千一百萬的台灣人民,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