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抹黑中國的人最好的回應

從柯林頓訪華看美中關係的發展

王春生
(旅美政治評論家)


柯林頓總統九天的訪問,在美、中關係的發展上是一個里程碑,雖然多國媒體,從《紐約時報》到《華爾街日報》等都異口同聲的說這次訪問雖然成功,但是,成就極少,或是完全是象徵性的,沒有新的進展等等。我認為這次柯林頓訪華在美國領導人和一般人民中對中國的認識有了一個突破,對建立領導人互相的信任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就。

二次大戰後美中關係崎嶇前進

--在1972年乒乓外交之前,美、中外交基本是冷戰模式,各屬兩個對立的陣營。

--1972年到1989年,美國在越南的戰敗象徵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沒落;和興起的美、中、蘇三角關係,美國逐漸改善和中國的關係,打「中國」牌。

--1989年東歐和蘇聯的瓦解,中國爆發了「天安門事件」,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冷戰時代的圍堵政策再次抬頭,中國替代了蘇聯成為「頭號假想敵」,李登輝訪美導致1996年3月中國發射飛彈,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到太平洋,美國考慮了和中國再打一仗不能勝算的結果,發表聲明從「戰略性的模糊」到「全面對話」的發展到「戰略夥伴」,以江澤民訪美和柯林頓訪華為高潮,開始了一個美中關係的新篇章。

美國對華政策的一百八十度轉變

是什麼因素使得美國對華政策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是中國在1996年3月打出了底牌,中國發射飛彈之後美國不得不認真的考慮是不是該為台灣問題和中國打一仗?如果打,是不是能像打伊拉克一樣的速戰速決?有沒有把握打勝?在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前國務卿克裡斯多弗在1996年5月公開宣佈要和中國「全面對話」,不再繼續模糊下去,他同時也同意和中國有定期的高階層領導人的對話。

江澤民在1997年訪問美國時首先提出的「戰略夥伴」的構想,把美中關係向前再推動一步,所以這次柯林頓總統在香港讚揚江主席是一個有眼光的領導人。

美國和中國在維持亞洲的穩定和繁榮上有共同的利害關係,有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就是戰略夥伴的內容,這個構想在今年2月以來產生了一個新的迫切的意義。自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以一個大國風度扮演了「守住陣地」的角色,這個負責任的,敢於犧牲的態度和政策贏得了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高度讚揚,美國的白宮幕僚和華爾街的貨幣經紀們這幾個月常常把一個穩定的、改良的中國和一個動搖的模稜兩可的日本相提並論,再加上最近在南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對峙,於是,中國在亞洲穩定的繁榮上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就如柯林頓在香港的訪問上指出,繁榮的亞洲是符合於美國的根本利益的,美國在亞洲打過三場戰爭,不想再打一場,和中國有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內容主要還保持南亞的免核子武器,在亞洲貨幣危機中的穩定作用,和朝鮮半島的和平,今天,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和四百萬個就業機會都依賴亞洲,亞洲的繁榮、和平,和美國息息相關。

中國形象的改進,雙方領導人的互相信任

天安門事件之後美國媒體用各種手法把中國的形象抹黑,把中國炮製成「假想敵」,這次柯林頓總統訪華九天時間,美國媒體第一次比較正面的,真實的報導了中國,不僅是隨從柯林頓的一千三百多幕僚和記者們;就是一般美國人民也多多少少看到、讀到了有關中國的報導,而且大多數人認為柯林頓訪華是一件好事。

柯林頓在香港對江澤民主席和朱鎔基總理讚賞得很,他認為江澤民是很具有創造力,有智慧的領導人,朱鎔基是很能幹的總理,這次在雙方領導人之間能夠比較直接的交談,提出問題,求同存異,建立信任,對於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是很重要的。

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意識形態,和不符合事實的干擾,使美國和中國的領導人和人民能夠比較更客觀、冷靜的處理事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就。

「是為了經濟,傻瓜,是為了美國的經濟

柯林頓這次訪華,很多美國言論家說主要是為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的經濟政策主導人,財政部長魯賓(Rubin),是這次訪華主要成員,他一到北京就和朱鎔基總理會談了一天,又見了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他要求的是中國方面承諾不讓人民幣貶值,這個要求成為這幾個月來柯林頓幕僚的最有高度重要性的。魯賓讚揚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是個「穩定之島」,亞洲危機現在已經愈來愈深重;美國政府和世界銀行第一次談到亞洲經濟大衰退的可能性。東南亞的經濟困境導致日本投資觸礁。日圓的直線下降造成了中國和俄羅斯的信心危機,也震動了中歐和拉丁美洲的市場。本來以為可以控制住的亞洲市場不穩定情況現在已經傳播到全球,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一年來的解決方案看來沒有什麼成效,俄羅斯現在正向國際貨幣基金要求150億美元的貸款,以目前美國國內政治情況,這個要求是不可能被國會通過的,所以美國政府和金融界都認為中國一定要堅守住這個堡壘,否則,如果一個重鎮失守了,後果就不堪設想!

禁核試和核擴散

--美國和中國同意不把核子飛彈彈頭針對對方,中國要求柯林頓總統像中國一樣宣佈不先用核武器,柯林頓總統拒絕了。

--從近代歷史來說,美國和蘇聯一向支援印度,而中國也一直支援巴基斯坦,因此在印巴核對抗上美國需要中國的幫忙,中國同意說服巴基斯坦履行「自製」,避免核子武器競賽,和核子戰爭。

--中國在核擴散上,按照美國報導,在1992年以前,中國對伊朗和巴基斯坦,都輸出過核子原料,在1992年以後中國逐漸減少了這方面的輸出,在1996年,中國簽定了防止核擴散的條約之後,在這方面紀錄真是「良好」。

台 灣

--柯林頓總統在上海公開聲明「三不」政策,他說美國「不支援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美國不認為台灣應該加入只有國家身份才能做為成員的組織」,這個清晰的聲明和以前柯林頓的「戰略性的模糊」政策有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中國拒絕放棄武力統一的要求,但允諾盡早和台灣交談,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美國拒絕中國要求遵守《八一七公報》不售武器給台灣,美國也拒絕澄清《美日安保條約》不包括台灣。

這個三不政策的聲明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彈,雖然美國政府以往一直口口聲聲說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戰略性的模糊」手段使美國有很多空間讓台獨周旋,結果是李登輝訪美和1996年3月中國試射飛彈,美國派出尼米茲號到台灣海峽附近。三不政策表明美國領導人再不願意被冒險性的台獨政策拖到戰爭邊緣。

人 權

江澤民主席和柯林頓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的辯論,北京大學學生對柯林頓提出的尖銳問題,都現場直播的開放性使美國媒體和領導人都大吃一驚,中國有自信,中國人有上升的民族主義,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不怕對話,這是對所有醜化中國,向中國抹黑的人權人士的最好回應,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西 藏

柯林頓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西藏問題,江澤民的回答是只要達賴喇嘛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就可以坐下來談,這表示中國的基本立場。現在要看達賴喇嘛如何回應,這也是第一次美國媒體開始認真的討論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和農奴制度,並且有專家出來要求美國減少公開支援西藏獨立,不要用搖滾樂隊演奏來給藏獨搞錢;要鼓勵達賴喇嘛坐下來談,不能用好萊塢的神話來自欺欺人,尤其是欺騙西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