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對抗建立主體感的窘困

從「江克會談」深層反思「一國兩制」

石之瑜
(台大政治系教授)


一國兩制實在不是什麼統一方案

由於全球化模糊了兩岸之間的分際,民族主義也分散了台灣主體意識的凝聚力,所以儘管全球化與民族主義是當今知識界的兩個主要論述,在傳到台灣時都引起不知如何拿捏的混淆。此間對於某種主體論述的渴求,以及面對各種舶來主體論述時的欲迎還拒,說明了何以人們面對所謂「一國兩制」的兩岸統一模式時,存在深層的焦慮。台灣各界反對一國兩制的說法,基本上是指台灣的地位遭到矮化,喪失了主體性。無論如何,一國兩制的提出是對主權理論的挑戰,也關係到台灣未來發展的制度設計,以台灣社會科學界與政界水乳交融的情形看,很難理解為什麼至今人們對研究一國兩制如此疏離。社會科學界對一國兩制究系何物缺乏興趣,因為人們認定在一國兩制之下的台灣不具備主權地位,則台灣失去相對於大陸的主體性,台灣的人也跟著失去研究一國兩制的外在的、科學的位置。

但當江克會談之後,美國與大陸關係全面修好,雙方確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之後,人們對一國兩制的反應,暴露出一個更深層的焦慮。照美國的想法,只要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共就沒有理由對台灣進行軍事統一,則台灣現有的公民民主與自由,就得以保存,這應當是維繫台灣主體地位的最佳手段。美國的構想與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雷同,亦即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各自的制度與生活方式互不強加於對方。換言之,美國將一國兩制,或類似的設計,當成是對台灣主體性的保障,因為美國人自己對公民民族主義的信心,讓他以為台灣應該對此設計感到高興才是。但台灣的分離主義勢力卻是用中國人的眼光在看問題,也就是不把主體性當成公民生活價值的必然結果,而把是否具有國際獨立主權地位看成主體性存在與否的標準。

這裡無形之中顯示的,是公民文化從來不是台灣主體論述中的真正內容,只是一種宣傳包裝。回想人們早些時候對一國兩制的反彈,不由得不反思其中深層的含義。眾所周周知,一國兩制講的是中國之內有兩種制度,一種是社會主義,另一種是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之下井水不犯河水。這個制度其實賦予了台灣代表資本主義,並具備有別於大陸社會主義的一種明確的主體地位。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後來還曾有促進中國統一的人士感到,一國兩制實在不是什麼統一方案,而是將兩岸分裂現狀就地合法。但此間主要的回應,不是針對這個主體性內涵而來,而是根本忽略了一國兩制對台灣主體性的彰顯,何以然?

空虛的主體要營建主體感

假如,台灣的資本主義在市場經濟中對大陸絕對地依賴,台灣的民主政治在官場文化中表現成西方所不屑的人情派系,則一國兩制將台灣當成市場與民主的代表,是不是暴露了台灣在市場與民主兩方面的空虛。到底台灣是不是西方式的公民文化?這個問題美國在與中共對抗的時候是不會問的,而且必須將台灣看成公民民族主義的子民,美國才好說明他要圍堵中國、保衛台灣的正當性。一旦美國不圍堵中國了,台灣民主與市場究竟是不是美式公民文化的產品,就要受到直接的觀察,不會再有冷戰或圍堵中國的政策來遮掩。這個檢證,恐怕台灣的人自己最沒把握通過,因為此間知識界內心比誰都清楚,台灣的民主是靠人情、派系、族群動員出來的,人們心中不存在內生的對自己的信念和對他人的尊重。

同理,人們因此而對一國兩制所產生的疑懼,即使在有一天台灣主權真的獨立之後也難釋懷,因為那時人們更要睜大眼睛觀察,看看台灣政治經濟制度有什麼特色。則屆時台灣百姓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對大陸學歷的追求,對大陸新娘的連理相結,與對大陸政治的參與,將使得一心鞏固新人民對新國家效忠的領導人尷尬不已。恐怕欲接近主權獨立的霎那,人們將愈顯得激進,甚至在潛意識裡有一股衝動,會以最極端的獨立手段,破壞唾手可得的獨立機緣。這是因為,一方面,失敗可以免於因為獨立的獲致所暴露出台灣主體意識的空虛;另一方面,失敗確保了台灣與所對抗的母體文化間,繼續保留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的區隔。這裡的邏輯是,空虛的主體要營建主體感,其唯一的手段是找尋一個外在的壓迫者進行不斷的對抗,而不是反求諸己。

這說明了何以一國兩制這個賦予台灣主體地位的設計,遭到一再的抗拒。人們不具備美式公民民族主義的歷史條件與心理特質,因此其主體感不能靠自我實踐來培養,也從來不相信自己擁有自我實踐的尊嚴。加上社會科學界囿於主權論述的桎梏,看不出主權以外的主體意識來源何在,所以對一國兩制作為一項課題高度疏離。此何以對抗是主體意識的泉源,而且對抗的對象必然是影響自己最深的母體文化。但作為一個前殖民地國家與前冷戰的附庸,對抗的意志勢必薄弱,因而必須有所依附。矛盾的是,一旦作為護主的美國決定認可台灣的成就,而將主體責任相交的時候,既會斫傷了依附者的對抗意志,又還戳破了他沒有主體內涵的窘困。

一國兩制會剝奪台灣將大陸當成對象的機會,除非台灣發展出了以個人為核心的公民民族主義,否則不可能在沒有對象的情況下發展主體意識。美國學界與國會一再誇稱台灣的政治經濟成就,這固然令人高興一時,但卻又誤讓美國人以為台灣已經像美國一樣,可以對大陸的中華文化指指點點而無所懼焉,這是此間營造主體意識的知識分子無言以對的內幕,也是江克會談突出「一個中國,台灣現狀不變」的訊息後,台灣各界反而焦慮不已的深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