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啟動民主的步伐
中國啟動民主的步伐
中國鄉村的新風尚
1987年,人代會通過法律,全國93萬鄉村,每三年必須選舉一次。開始啟動了中國民主的步伐,唯後來被「六四事件」干擾,但是,畢竟還是實施了,而逐漸為外界所知。由鄉村的基層民主,也帶動和促進了基層的政治改革和經濟建設的推動,逐步出現了新面貌的中國鄉村。
2月27日和28日,日本《經濟新聞》連載了記者村山宏的文章《中國農村刮起了一股新風》;文章說:
在中國的農村開始樹立起新風尚。為承擔非法稅金而發愁的農民們開始自己選舉基層行政機關的領導人,另一方面,不斷湧現出許多著眼於市場經濟,從事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經營的農業企業家,農村的變化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面貌。八億農民將走向哪裡?記者對邁向21世紀的中國農村的形勢進行了分析。
民主選舉腐敗減少
「土皇帝」是指在中國農村濫用職權的幹部。實際上多指某些共產黨的書記和縣、鄉等基層行政機關的一把手。這些基層幹部從農民那裡徵收規定以外的大量「稅金」的違法現象屢屢出現。
從中國官方的正式統計也可以感覺到農民已被徵稅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1997年上半年農民的現金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6.5%。但稅款負擔卻大幅度地增加到19.6%。中國政府規定農民的稅款負擔應控制在現金收入的5%以內,而據報告說,在一些省份的稅款負擔已超過了8%。
專門研究農村經濟的武漢大學教授伍新木說:「有的村子裡徵收大量的稅款,農民收入的一半以上被用來交稅。」而在收穫季節用來支持糧款的中央政府的農業專用資金竟被當地金融機構私自挪作他用。據說徵收來的稅款被村幹部用於大吃大喝和無益投資的情況非常嚴重。
農民對「土皇帝」的專橫跋扈真的就束手無策嗎?在山東省萊西市牛溪埠村,為防止村幹部發生腐敗行為,制止亂開發和過剩投資,居民們自己開會討論並決定投資。牛溪埠村村民委員會的七名委員都是由村民選舉產生的。村委會不受理與提高居民生活無關的事情,領導村委會的唐主任在1992年當選時僅僅28歲。
是選舉使得擁有新思維的年輕人有可能當上村委會主任。
為了消滅已蔓延到農村的腐敗現象,發揚中國特色的民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去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上呼籲在農村擴大選舉。農村選舉在安徽省和河北省開始得到了推廣。出現了新上任的農民委員痛斥腐敗幹部的情況,直接選舉在減少腐敗、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方面所起的作用開始令人注目。
「實事求是」和「從實際出發」
3月18日,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出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他親自到大陸去參觀基層選舉的鄉村,他的文章說:
在隨美國一個觀察團前往中國東北監督村級選舉時,我在恆道村(音)拜訪了一個以前是農民的電器修理師傅,他家的院子裡養著鵝和豬,磚瓦房裡則擺放著立體聲收音機和彩電。
在中國觀察村級選舉的心得頗多,但最強烈的印象是,中國向自由市場發展的趨勢不僅不可逆轉,而且現在從村一級向上的推動力不亞於從北京往下的推動力。在我們聽到的村級競選演說中,所有候選人都表示要「實事求是」和「從實際出發」,想辦法提高全村的收入。確實,在這與內布拉斯加州的風光頗為相似的東北大平原,最引人注目的是,經濟發達國家受到的壓力,如精簡和改組政府、吸引外資、打入全球市場、增強競爭力和加強多樣化等。同樣正深入中國農村。隨著中國融入全球市場,中國政府被迫減少對國有工業的補貼,從而對整個社會形成壓力,迫使其增強競爭力。這種壓力擴散到各省,然後擴散到各縣,最終逐漸擴散到恆道村。
現任村長蔣英(音)說:「我一直努力結合實際,帶領全村走上致富的道路。我們現在的年收入為二千三百元。預算大大減少,在我的任期內精簡掉許多村幹部,如果我再當選,我們必須在農業中引進更多科技,在村裡開辦更多企業,加快致富進程。」
透明公開地監督計票
3月30日,就連美國《時代》週刊,也刊出羅伯特‧帕斯特報導大陸農村選舉的文章,內容如次:
當我向西方聽眾提到中國鄉村選舉這一問題時,所聽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中國選舉?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我的回答是:我是認真的,中國也是認真的。1987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法律,授權全國的93萬個鄉村每三年進行一次選舉。這次選舉的自由、公平程度又如何呢?我組織了一些小組對中國四個省的選舉工作進行了調查,並採訪了另外一個省的領導人。其他一些組織考察了其他地區的選舉。選舉若要是自由的,公民必須有本人的、真正的選舉,選舉若要是公平的,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潛在的有利條件。中國的選舉合乎了這些條件的最低要求:這裡有保密的、供個人使用的選票,有數名候選人競爭一個職務,透明、公開地監督計票。
儘管我們觀察到的選舉的總數,與中國鄉村的總數相比之下有些無足輕重,而且現在還沒有統計數據可以判斷這些抽樣考察結果有多大的代表性,但大多被考察的選舉往往還是具有競爭性和公平合理的。一個良好的跡象,是中國民政部聽取並貫徹了許多外國觀察家的建議。我們的小組剛剛和民政部達成了一項協議,要幫助民政部建立一個「快速和透明的」、收集選舉數據的「全國性系統」,這將使政府得以確定哪裡的選舉有缺陷,並加以糾正。政府正努力改進選舉進程,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被選上的地方黨的幹部,仍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更大的問題是技術落後和缺乏經驗。候選人往往會認為,技術上的差錯是出於政治動機。這就是為什麼說中國從基層開始做這項工作、並訓練村民熟悉選舉機制是正確的。到目前為止,他們正不斷取得進步。但進展是參差不齊的,即便是「模範村」也會犯錯誤。鄧小平曾在1987年預言,中國需要50年才能完成向全國直接選舉的過渡。在我來中國前,我曾認為這在幾年內就可以完成,但在艱巨的任務面前我清醒了,我已經改變了我的看法。
期待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
由於中國經濟的進步,制定一個受歡迎的、穩定和富有靈活性政治框架的挑戰也隨之而來。這一框架要使中國不僅能引導作為發展的結果而出現的各種社會力量,而且能疏導在經濟衰退中出現的失望情緒。中國能否戰勝這些挑戰不僅會影響到中國人,而且會影響到整個世界。中國的鄉村選舉將會為中國九億農村人口提供更多的選擇,並為新政治框架打下穩固的基礎。這或許是長征的第一步。
中國的選舉民主如何發展,當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會密切相關。我們相信在無外犯內亂的條件下,中國經濟得以穩定的發展,人民民主權利的要求必然日益提高,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由基層而高層,穩健而紮實的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也不是不可期待的。◆
社論
亞洲觀察
中美關係
江柯會談
一國兩制
《台灣論》批判
認識中國
歷史與人物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