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眼的英國移民政策

福蜀濤


最近德國年輕一代鬧法西斯,敵視境內外國移民,仇外情緒有蔓延趨勢,德、法一些右派投機政客順水推舟,有意利用這股情緒在選民中爭取選票。相對而言,英國的情況還算不錯,不過仇外情緒也隨著失業人口大增開始浮現。

大英帝國時代,曼徹斯特是全球第一個黑奴集散地,大量批撥「非洲黑人」這種商品;後來隨著殖民地擴展,印度、加勒比、遠東的移民一波波湧至,到今天英格蘭境內人種之複雜,恐怕不下於有人種大熔爐之稱的美國。

或許就因為百年來見多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種族歧視似乎一直沒有歐陸其他先進國那麼嚴重。但不可否認,英國統治者累上百年殖民經驗積起來的統治技術也發揮了相當作用。

今年第一個在歐洲共同體12國領袖會議上大聲疾呼,要求各國嚴密防範移民潮的是英國首相梅傑。固然可以說他是為了轉移保守黨內親美疏歐派對英國參加歐洲貨幣聯盟的注意力,延緩他們遲早會施加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說他是先聲奪人,壓制國內法西斯情緒於未然,至少不會供應子彈給那些想利用法西斯情緒爭取選票的政客。

談起防範移民,英國拜島國之賜,執行起來比歐陸其他共同體會員國容易見效。不過英國政府儘管像美國一樣哇哇叫人權、民主、自由,對做為一個她們承認該有同樣價值的人所應享有的基本人權之一的遷徙自由而言,卻相當「務實」的把這些人分為有錢人和沒錢人,絕非一見到外國人就想到限制移民。有錢人的這種人權她們會考慮尊重的。

與美國、加拿大一樣,不管那國人,只要有足夠財力,英國的大門會為他(她)敞開的,沒有財力或財力不足,對不起,「海關大門開,有(人)權無錢莫進來」。去年筆者在英國入境時,海關人員最關心的是我帶了多少錢。

這樣好像把英國政府說成大小眼的勢利鬼,別國又何嘗不然,再說,不管怎麼講,80年代,英國畢竟接待不少由香港轉過來的越南難民。不錯,這是口喊人權的西方政權共有心態,不能光罵英國政府大小眼。

移民有限制一面當然就有歡迎的一面。是否歡迎,在商品經濟社會中,錢的多寡無疑是一個明確的最高標準,「人生而平等」是政客作文告用詞,千萬別當真。另外還有一個經濟景氣循環的因素,在景氣上升時,就業機會激增,境內需要廉價勞力,沒錢有工作能力的外國人在入境時可以享有和有錢人類似的待遇,此所以80年代英國經景氣上升時越南難民能夠入境英國,今天景氣低迷,拘留香港的越南難民就只有被遣返的命運。

景氣低迷時,內政部到處抓非法勞工,但也有沒錢的外國人入境英國合法工作的,這些人多半是身擁一技的專才。英國人雇外國人做博士後工作,工資比做同樣工作的本地人低,但工作品質卻不輸於本地人。身擁英國所需專長的中國大陸博士後,不管有無北京六四天安事件,英國政府都不會讓他們吃閉門羹。何況有了六四,又可白得一個保護人權的美名。

外籍勞工應該是限制和歡迎移民的中間產物。歐洲共同體有人建議以兩年為限,僱用蘇聯勞工解決當地人口老化問題。只是要你們來做兩年工,別癡心妄想,以為自己在這個社會有所奉獻就可留下來。說來說去,當今之世,怎麼也得不出「人生而平等」的結論。又何必單責英國政府大小眼。

最後倒是想寄語中國大陸當權者,六四後滯留海外的學子畢竟還是炎黃子孫,目前歐美經濟一片景氣低迷,他們大多數恐怕在經濟、心理和社會上遭遇不小的壓力,回去當然也不免有心理和社會的壓力,但至少在政治上,當權者大可不必窮追當時還十分幼稚的青年,畢竟他們大部份人是不甘心為外國人運用的。何況六四的根源,真能理氣壯的全推給外國煽動﹖官倒、太子黨、特權就一點關係沒有嗎﹖

1991年11月11日於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