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和平統一就只能走向台灣獨立

向苟且於「維持現狀」的知識份子喊話

紀欣
(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一、前 言

經過這十幾年的轉折,不論是先知先覺,或是後知後覺,李登輝的心機已如司馬昭之心一樣,路人皆知。從他任內提出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澎金馬)主權獨立」、「兩國論」,到現在的「中華民國不存在論」,基本上都是在搞台獨,只是過去他「借殼上市」,嘴巴上講中華民國,實際上卻一點一滴地開始建造台灣共和國,現在則終於將殼丟掉,大大方方地宣佈「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中華民國是個國號,絕對不是國家」、「台灣應該改國號、制新憲」。

「台灣正名大遊行」在李登輝及獨派的號召下,已於九月六日發動十萬人走上街頭,而反正名的數萬群眾亦於九月七日參加了「捍衛中華民國」及「反台獨、救台灣」兩場遊行。據九月十八日報載,李登輝對日本記者表示,他想在五年後實現建設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夢想,並計畫在明年三月總統大選前,在台灣全島舉行五十萬人規模的集會。據《中國時報》在「台灣正名大遊行」前夕所作的民調顯示,有三成左右的人很支持或支持正名運動,這雖比支持中華民國的五成少,但相較於過去幾年來支持台獨的人從未超過兩成,而且人數逐年遞減,該數據特別引人注目。且不論或許有人以為正名不等同於搞台獨,或許有人被誤導台灣不能進聯合國或世衛真的是卡在中華民國的國號,正名運動的確使台獨氣焰再度升高。執政黨趁勝追擊,居然決定將《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納入教科書內,表面宣稱將與《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並列,還原歷史真相,其實旨在證明台灣主權未定,台灣不屬於中國。

二、「中華民國不存在論」之背景

很多人猜測李登輝為何在此時此刻拋出「中華民國不存在論」;有人說李登輝是為了替陳水扁鞏固獨派票源,有人說李登輝是為了免於國安密帳、新瑞都案被調查不得不出招自保,有人說李登輝是趁勢再次鞏固自己在獨派中的旗手地位,有人說獨派及民進黨是為陳水扁明年敗選預作準備,先對泛藍的兩岸政策下馬威。以上各種說法均有跡可循,亦有一定道理,但筆者認為李登輝本人所說的理由:「現在不講,過幾年中國強勢起來就來不及了」、「有關國家認同及領土問題,保持現狀就是妥協,台灣也不可能永保現狀」,亦值得注意。其實這幾年支持李陳的綠色企業個個在大陸投資,早已用行動唾棄「戒急用忍」政策,「用腳投票」,連王永慶、張榮發都對政府遲遲不開放三通表示不滿,甚至公開支持「一國兩制」。

台灣經濟上對大陸的依賴、兩岸政經勢力的此消彼長及港澳回歸,使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及對一國兩制的接受度有顯著的改變。這個轉變不但讓李、陳及獨派人士驚心膽跳,更積極地想盡辦法詆毀中共政權,污衊「一國兩制」,連美國在台協會卸任理事主席白樂崎都以「一國兩制不能做兩岸對談起點」為名,發表文章(《自由時報》,九月二日),公開警告「台灣一旦接受一國兩制,台灣的自由將會遭到摧毀」,而今年以來的一連串事件適時地給了他們扭轉民意的機會。

從今年三、四月肆虐台灣的SARS開始,到企圖加入世衛組織被拒,到香港人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走上街頭,都給了陳水扁及執政黨辱罵中共的機會。加上總統大選在即,陳水扁為掩飾執政不利,經濟蕭條,也為激化矛盾,凝聚台獨選票,再次提出公投及「一邊一國」,而泛藍為了不願被戴帽子,並想爭取本土票,在提出「台灣優先,維持現狀」後,又提出另一種型態的「一邊一國」。雖然連宋的「一邊一國」指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大異其趣,但仍透露出泛藍在兩岸議題上綁手綁腳,企圖混淆視聽的心態。李登輝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氣氛下,擴大台灣正名運動,最後終於拋出「中華民國不存在論」。

三、台灣該往哪裡去?

李登輝剛拋出「中華民國不存在論」時,還有人猜測陳水扁身為中華民國現任總統,又為了爭取中間選票,大概不至於公開支持正名運動。但事實證明,民進黨不僅支持台灣正名,還在九月六日發動執政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而剛在九三軍人節要求國軍為中華民國而戰的陳水扁,在大遊行前夕向正名聯盟喊話:「如果我不是總統,就會帶外孫去參加遊行」,顯然陳水扁不在意民眾知道他對正名的支持,但在未正名前還想連任中華民國總統。連宋及泛藍政治人物雖嚴厲指責李、陳走台獨路線,但僅強調中華民國依舊存在,且未參與反正名遊行。大遊行後,輿論指出台灣的政治人物無論贊成反對正名,都應該說出個所以然來。贊成台灣正名者必須交代改國號的好處,是否大於它的後遺症?對於改國號引發的內部衝擊,是否有萬全準備,以免台灣陷入分裂的白熱化?反對者也應該回答支持中華民國國號,對現存的艱困處境,能否做出更大突破?「台灣該往哪裡去」一時成為政壇熱門話題。

筆者以為其實不只政治人物不能閃躲,一般民眾也該好好想想:台灣該往哪裡去?主流媒體又宣稱「在獨派與統派之間,有一片極大的不統不獨的地帶,仍有中華民國的憲法、國號與國旗存在的空間」,並呼籲「不獨不統的『中間選民』,不要輕易被政治人物歸類為『獨派』或『統派』,台灣的政治才走得出一條真正的『新中間路線』!」筆者以為這種四平八穩、看似有理的論調,其實相當空洞而了無新意。何謂「新中間路線」?其內涵大概就是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以拖待變吧!經過這大半年的折衝,連李登輝都說台灣的現狀不可能維持下去,而且正朝永遠脫離中國的路上走,為什麼台灣絕大多數人還相信現狀可以永遠維持下去呢?難道我們真的別無其他選擇嗎?還是不知或不願有其他選擇?

四、中華民國是台灣最後的靠山?

在這一波駁斥李登輝的言論中,泛藍中有人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最後的靠山」,近日又傳出國親擬以「中華民國對台灣共和國」反制陳水扁的「一邊一國」。其中的機制大概是指只要國號還是中華民國,就代表我們承認一中,即使我們承認的一中是指中華民國或未來的一中,我們接受的統一是未來式而非「一國兩制」,大陸也不介意,台海可以平安無事。或許這有幾分真實,面對島內長期有人想搞分裂,大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底限定為一中,反台獨。但兩岸長期對立或膠著,符合台灣人的利益嗎?

三十年來,台灣先為爭正統,後為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花下大筆鈔票要重返聯合國、要進世衛,其結果除了作秀給自己人看,維持了二十來個小的可憐的邦交國,還有什麼突破及進展?九月十七日,聯合國總務委員會第十一度將台灣加入聯合國案排除大會議程,而巴基斯坦和埃及代表更提議,以後不要再將台灣入會案納入討論。沒錯,我們都習慣了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我們的長輩為了捍衛中華民國做了一定的犧牲,我們都希望維持現狀,但讓我們想想:有李登輝及陳水扁這樣的人,我們能維持多久的現狀?

再讓我們看看:我們今天的現狀是什麼樣子?不要說經濟日益蕭條,黑金政治變本加厲,李、陳執政十五年來的「去中國化」遲早將使島內的中國文化蕩然無存。即令明年泛藍贏了,難保以後不再政黨輪替,我們還要再擔驚受怕麼?面對兩岸政經勢力的相互消長,加上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重整,難道我們為了維護不可得之正統或獨立主權,情願繼續抱美國大腿,採購大批號稱可以自衛其實是保衛美國的武器,而不願放開心胸,把握時機,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統一條件,作堂堂正的中國人,讓兩岸的中國人共享繁榮,共同發展呢?

從國民黨早期喊出的「反攻大陸」,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近幾年的「一國良制」,到連戰的「邦聯制」,到宋楚瑜的「一中屋頂」,可清楚看到國民黨對統一的立場已從「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改為「兩個中國」,再改為「中華民國是一個和中國大陸地位平等、主權獨立的國家」。事實上,在泛藍此次丟出另一型態之「一邊一國」後,前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律師為文(《談統獨,先釐清統獨意義》,《中國時報》,八月二十二日),支持藍營提出「一邊一國」對抗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根據陳的分析,泛藍既主張中華民國是一個和中國大陸地位平等、主權獨立的國家,簡化這個說法,其實就是「一邊一國」。

另外,陳長文認為藍營所支持的一中是「未來一中」,也就是對「一國兩制」的否定;而反對「一國兩制」的理由有二:其一是一國兩制意味著一種「主從關係」,中國大陸是主,台灣是從,這違反所有人(不分藍綠)對兩岸是對等實體的基本要求;其二是一國兩制指的是「現在式」的統一實踐,而「未來一中」指的則是「未來式」的統一期待;而未來中國統一的前提是中國大陸民主化、經濟水平與台灣概同。陳長文的這一番解釋,如實表達了國民黨及泛藍目前的立場,但也坐實了泛藍泛綠在兩岸政策上即令心態上有所不同,結果其實並無太大差別。連、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亦已誓言當選後將即刻推動三通協商,但以他們目前的認知及心態,加上討好民意及顧忌美國的習性,執政後在兩岸政策上能有多少突破,令人懷疑。

五、反對一國兩制是全民共識?

對於陳長文宣稱反對一國兩制是全民共識,筆者不敢苟同。如上所述,從近年來的民調顯示,支持統一及一國兩制的民眾雖時有高低,卻呈增加之趨勢,並不比支持獨立的人少。而且,隨著兩岸政經勢力此消彼長,陳長文所稱之反對一國兩制的兩大理由,其實亦已有所轉變。首先,陳長文所說的「主從關係」,與李、陳所謂的「矮化、地方化、邊緣化」並無太大差別。筆者認為會不會被矮化,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談。

第一,什麼算矮化?台灣現在不管正不正名,叫什麼名稱,都進不了聯合國及任何以政府組織為會員的組織(如世衛),算不算被聯合國矮化?一向被視為台灣最大靠山的美國,把台灣排除在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之外,算不算被美國矮化?以天價向美國採購軍備,還被美國譏笑不懂自衛,並威脅不趕快買,美國總統換了人不一定買的到;有人對此稍加質疑,邱義仁就問「不抱美國大腿,行嗎?」,算不算成了次殖民地,還不知恥?現在連中華民國的卸任總統都說中華民國已不存在,算不算自我作賤?

第二,究竟誰怕被矮化?多年來,我們一直被政客及其所控制之媒體洗腦:一旦接受了一個中國及一國兩制就會被矮化,到底統一後民眾在自我尊嚴及認同上會有什麼差別,則少有人加以比較及討論。

依筆者看,統一後,只有極少數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及一心想做日本或美國附庸的人會感覺委屈,而一般民眾則不太可能有被矮化的感覺。另外,以實質利益而言,真正有理由擔心被矮化的只有總統、高官、中央級民意代表,因為當權者難免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理,只是這些號稱最愛台灣的人,為了兩千三百萬台灣人的前途,受些委屈有啥關係。其次,有關兩岸經濟水平概同部分,我們一向認為自己比大陸人有錢,但今天呢?報導說台灣曾引以為傲的所得平均已經不存在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更嚴重的是,窮人變多了,而且窮人越來越窮。

其實一般人不看統計數字,也知道日子愈來愈不好過。台灣這幾年唯一的活路就是依賴大陸,若不讓兩岸經貿一體化,兩岸產業經濟有效分工,經濟的蕭條恐怕不是換了政權就可以改變的。何況,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就是要保證台灣民眾生活方式一切不變,加上統一後,國防經費將大幅度降低,兩岸三地可通行無阻,大陸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屆時不僅台灣的大企業可以獲利,農漁民亦可將自己寶貴的經驗傳授給大陸同胞,共同開發國際市場,為自己找到出路。再者,有關統一的前提必須大陸先民主化主張,不只不切實際,就以民主原則而論,要十二億大陸人接受「台灣式民主」,本身就很不民主。何況大陸就是尊重台灣現有之制度,才提出「一國兩制」,台灣又何需堅持「一制」?

台灣一向自誇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自由民主制度,且不論台灣的民主是否僅為「黑金+民粹」,主政者是否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主流民意是否一向被執政黨所操縱,光看最被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全民選舉,即知成效如何。陳水扁以百分之三十九的選票,當上總統後,何時受到選民的監督?三年多來,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民進黨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從未做個全民總統,我們能拿他怎麼辦?如果有人堅信民主制度縱有缺點,仍是當前世界最好的制度,那一國兩制後,台灣人可以繼續行使投票權,希望到那時候各種選舉的候選人不再利用統獨、省籍議題作弄選民,而是以如何搞好民生經濟、改善教育、環境、治安等政見來爭取選票。

六、結 語

不少關心兩岸事務的泛藍支持者表示,在明年大選前無須對泛藍候選人做太多要求,唯在其當選後將「聽其言、觀其行」,筆者雖表同意,但也認為或許就是這種不敢苛責及一再容忍的態度,使台灣的主流民意始終無法扭轉。

政治人物掌握豐富、全面的資訊,又擁有決策的能力,本來就有義務說真話,導正民眾錯誤的認知,而不該為討好民意或爭取選票,人云亦云,更不應為其自身利益誤導民眾。筆者理解要泛藍的政治人物放棄對中華民國的堅持並不容易,但政治本來就無法脫離現實,何況李、陳執政十六年所推動的「本土化」及「去中國化」已使中華民國之存在與否都成為一個問題,執政者若以中國人自居,就必須認清國際現實與兩岸趨勢,誠實地讓台灣民眾瞭解和平統一才是台灣的真正靠山。「統則國昌,分則國衰」,執政者如能放大心胸,勇敢地在台灣推動統一,不僅能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及其子孫謀福利,並能讓統一後的中國不再受制於人,且免於分裂與戰爭。

當然,執政者應鄭重要求兩岸對談必須對等、台灣人的心聲及權益必須受到尊重。台灣支持統一的學者們對於「一國兩制」中的「兩制」異議不大,但對「一個中國」的前提是否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存有不同程度的疑慮。為此,有學者建議用「整個中國」或「兩岸中國」代表大陸及台灣,有學者建議未來統一,兩岸乾脆同時放棄各自國號,另行定立一個新國號,甚至就稱為「中國」。也有學者指出大陸應調整「一國兩制」內涵,使其更具吸引力,或多凸顯「一國兩制」中的邦聯色彩,以在島內爭取更廣大的民意支持。

這些統一方案,即令不見得與大陸所提出之「一國兩制」方針完全相同,但應受到尊重及重視,畢竟大陸一再強調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筆者以為台灣的學者既無民意壓力,就應秉持知識份子良心,為統一多做些思考,並善盡言責、監督執政者的兩岸政策。最後,願所有盼望兩岸能早日和平統一的學者們能繼續發出暮鼓晨鐘,「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