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台灣國何來台灣國認同

夏華海


九月十七日《台灣日報》社論《外省籍第二代要認同台灣何其困難?》稱,「外省第二或第三代,由於在家族環境與大中國思想籠罩下,透過教科書、媒體或軍隊等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逐漸形成同儕文化與國族認同的狹隘心態,特別是在家族裡,因為老一代根深柢固的國族認同,以致讓第二代外省朋友,在面對多元社會發展的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祖國情結認同問題,內心面臨天人交戰。」

四九年後來台灣的外省人,除了極少數高官外,多為士官兵,一些老榮民成為台灣的最弱勢,何來「比本省人高一級的統治階級意識」?《台灣日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人的省籍為出生決定,不是自由意志。出生的尊嚴是基本人權,外省人是人,也有人權和尊嚴。

台灣認同,可分為省籍、戶籍與國籍的認同。省籍是天生的,美國的台灣人第二代已成為美國人,不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嗎?民進黨就有很多美國國籍者,何以外省人不能認同自己出生的省籍,而必須認同台灣省?說到戶籍,外省人住在台灣,有誰不認同自己的戶籍所在?大概只有住在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的金馬同胞。至於國籍認同,不管哪一省人,在「台灣共和國」建立前,又如何認同台灣國呢。

在台灣認同中國的意識不僅是四九年以後來台的外省人,馬關割台後,台灣愛國主義傳統,自簡大獅、余清芳、羅福星,經翁俊明、蔣渭水、杜聰明、林獻堂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又哪一個台灣人不具有強烈的中國民族意識。楊逵晚年訪美被台獨逼問,只好回答「那你是台灣人,我不是台灣人」了。請問台獨們究竟要外省人認同有中國意識的台灣意識,還是要認同反中國的台灣意識?

在現實和國際政治上台獨是條走不通的路,路走不通還要走當然是害己害人,輕則浪費時間,重則統獨內戰,所以我們倒要勸勸台獨們,請放棄皇民化(反中國)和冷戰思維,回到「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的道路上,才是愛台灣,才是台灣的正途。殖民時代和冷戰時代已是一去不返了,歷史總是向前進的,倒轉歷史前進的反動是枉費心機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台灣日報》社論把賴和與葉石濤並列,賴和是抗日的,葉石濤是個滿腦機會主義的「皇民文學」(見二○○二年十二月號《海峽評論》曾健民「怎樣看葉石濤最近在日本的發言」),將兩人並列是對賴和的侮辱,也是對台灣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