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屹立於二十一世紀

評章家敦的「中國崩潰」論

張鏡湖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


二○○一年,章家敦著《中國即將崩潰》(英文版)一書,引起國際人士廣泛的關注。睽諸中外歷史,除非有外患或嚴重的內鬥,糧食匱乏、資源耗竭及基礎建設的朽壞,常為國家衰亡的重要原因。茲就中國大陸(一)農、漁、牧,(二)能源,(三)水資源及(四)道路、航運與港口基礎建設作一扼要之報導,供讀者判斷「中國崩潰」論是否正確。

農漁牧生產

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五年四年之間,中國進口穀物占世界外銷總量百分之八點一,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且每年中國人口增加數量極大。因此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 Watch Institute)的勃朗(Lester Brown)認為今後中國耕地改為聚落及道路,穀物生產將每年減少百分之零點五。澳大利亞政府東亞研究所估計到二○一五年世界各國所有餘糧不足以供中國之需,英國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塞加爾(Gerald Segal)認為中國在國際上若有不當行為,只要禁運糧食即可使其就範。中國科學協會主席周光召亦對未來的糧食供應表示高度憂慮。

一九九五年後中國農業突飛猛晉,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二○○○年,中國穀物(包括所有麥類、米、小米、玉米和高梁)的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玉米居第二位(表一)。世界根莖作物及其中最重要的馬鈴薯與甘藷的產量中國均居第一位,大豆居第四位(表二)。中國農業生產躍進的原因除肥料用量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五點四,遙遙領先美國百分之十三點六,灌溉面積占世界百分之二十,占國內耕地百分之五十二,復種指數達一點五以外,品種改良厥功至偉。湖南農業試驗所的袁隆平有「雜交米之父」之譽。雜交米平均產量比一般品種高百分之三十,近年育成的超級雜交米產量更高。其他基因改造作物如煙草、棉花等的田間實驗進度之快,面積之廣中國都超越其他國家。

作物產量增加以後,有更多的餘糧可供飼料。二○○○年中國肉類產量領先世界各國,除牛肉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他豬、羊、雞都高居第一位(表三)。

一九九三年以後,中國遠洋漁產躍居世界第一位,而內陸(河流與湖泊)漁業與養殖業領先的幅度更為驚人(見表四)。整體而言,中國漁產占世界總量百分之二十四點五,漁業進步的原因包括:遠洋大型漁船占世界百分之四十;電子設備先進;利用衛星遙測技術尋找魚群及利用生物科技協助內陸漁業與養殖業的發展。

二○○○年,中國人均產量,穀物為三百三十八公斤、根莖作物一百五十八公斤、肉四十九公斤、魚二十六公斤,食物已無匱乏之虞。

能 源

煤、石油、天然氣、水力和核能是主要能源。中國煤礦儲藏量占世界百分之十一點六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足供現有開採量一百二十年之需。中國石油儲藏量占世界百分之三點一僅足供二十六年之用,天然氣儲量更少。中國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約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五居第一位,但已開發的比例甚低。中國鈾礦儲量居世界第十位,二十一世紀自足而有餘。

一九九○年,煤礦占中國能源消費百分之七十六點二,比例之高僅次於波蘭。中國煤礦集中在山西及其以西的地區。九○年代初,自山西運輸至沿海及南部地區占鐵路貨運百分之四十,占海運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費用偏高。煤炭是酸雨和空氣污染的重要成因,呼吸器官疾病占中國農村死因百分之二十二,居第一位。煤礦也大量釋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了遵守京都氣候公約,中國政府決定持續減少煤炭用量,二○○○年減至百分之六十六點一,但仍遠高於世界平均之百分之二十三。

石油為主要的交通能源,二○○○年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百分之三十六點四,高於其他能源。中國石油生產量極少,自一九九三年後即開始進口。二○○○年,進口量占消費量百分之四十三,但總消費量僅佔中國能源百分之二十點二,比例偏低。中國進口石油一半來自政治局勢不安定的中東,最近胡錦濤與俄羅斯總理蒲亭達成初步協議,中國願耗資二十五億美金建造一自西伯利亞至東北大慶之油管,但日本願投資七十五億美金協助俄羅斯建一至海參威附近納霍德卡(Nakhodka)港的油管,至今仍未定案。日本進口石油百分之八十八來自中東。今後東亞缺油國家爭奪石油資源將更為白熱化。

二○○○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僅佔能源之百分之三點四,遠低於世界平均之百分之二十點四,新疆為中國天然氣重要生產地。「西氣東輸」為中國四大工程之一,自新疆至上海之煤氣導管,必須經黃河延水關和長江下游河床下的隧道。隧道建築工程已經完成。

三峽水壩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裝機容量一千八百二十萬千瓦,年發電量八百四十七億千瓦時。但長江上游四川、雲南和貴州境內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及烏江共有十一個已經建造或計劃中的水電站年發電量共一千億千瓦時超越三峽。完成以後和三峽及長江下游電網相聯,「西電東輸」將成為世界最大電網之一,長江流域可以不再依賴煤炭,並有利於大型耗能工業的發展。

中國政府視核能為清潔能源,除浙江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已運作多年外,最近計畫在廣東陽江建造一中國最大的核能廠以紓解華南電力之不足。

水資源

一個地區可利用的水資源來自河流、湖泊、蓄水庫和地下水。一條河流可利用的水資源,視降水型態、地形等因素而有極大的差異。湖泊可用水為降雨量減去蒸發。通常地下水採用量遠高於補給量,因此並非再生資源。世界人均地表水可更新量為每年六千九百一十八立方米。其中百分之六十九用於農業,百分之二十三工業,百分之八生活用水。人均可更新水量低於每年一千七百立方米稱為受「水資源壓力」國家,低於一千立方米為「缺水國家」。

中國平均人均可更新水資源為每年二千二百三十一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值百分之三十二,但地域性差異極大。華中、華南水資源充沛而華北低於每人每年一千立方米,部分地區更低於五百立方米,為嚴重缺水地區。黃河逕流量極低,不及長度極短的閩江,自一九七二至一九九八年,每年春天旱季黃河下游斷流。中國水資源百分之八十七用於農業,百分之七工業,百分之六生活用水。

中國北方缺水影響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因此有利用長江水源,南水北調的計畫,包括東、中、西三條渠線,東線自江蘇揚州附近利用已有的京杭大運河經洪澤湖、駱馬湖至山東的東平湖。因為東平湖比長江下游海拔高四十米,因此必須建造十三個抽水站將水位提高共六十五米,運河抵達維山附近必須築一隧道以利運河流水在黃河河床下穿越,抵達北岸後即可順地勢流至天津市南部之北大港水庫。東線全長一千一百五十公里。一九八○年聯合國九位專家參與東線計劃時,比斯瓦斯(A. K. Biswas)稱:「此一計劃若能完成,將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東線工程已於二○○三年動工。

中線從長江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經湖北,河南至河北平津地區全長一千二百六十七公里。中線水量比東線少但水質較好,而且地勢南高北低,工程費用較低,中線工程二○○三年後即可動工。

西線從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和金沙江引水到黃河上游以紓解黃河水源之不足,但因地勢險阻,工程困難,仍在研議中。

中國為了解決供水,廣建水庫,一九八五年共有八萬三千二百一十九個,二○○一年增至八萬五千一百三十六個,其中庫容量在一億立方米以上者共四百三十二個,中國共有二萬一千餘「大型」水壩供灌溉、防洪、發電之用。其他亞洲國家共九千一百餘個,中北美洲共七千九百餘,歐洲四千一百餘,而非洲、東歐、南美、澳洲各不到十二個。正在興建中之水壩,中國有二百八十個居第一位,其餘依次為土耳其二百零九、南韓一百三十二、日本九十,可見中國大陸對水利工程之發展,已竭盡所能。

道路、航運與港口

一九九一至二○○一年,十年之間中國大陸公路增加六十五萬七千公里,鐵路增加一萬二千三百公里,其中青藏公路和鐵路建造在凍土上,工程最為艱鉅。預計未來四年公路將擴建十七萬公里,鐵路將增建七千公里。上海市黃浦江河底已建四條隧道行駛汽車,交通極為便利。

美國密西西比河中游可航行三萬至四萬噸輪船,萊茵河可行駛二萬噸輪船,因此貨運量極大。長江流域萬噸輪船僅能到達南京,三峽水壩工程完成後,將進行航道工程,使二萬五千噸輪船能達南京,萬噸級船隊在全年中有半年能直達重慶。

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國家在非洲種植經濟作物,但因非洲缺乏深水港,產品外銷困難,因此黑人移民美洲種植甘蔗、棉花等作物外銷歐洲。八十年代美國企業家投資開採山西煤礦,並建一鐵路至秦皇島外銷至亞洲國家,但因秦皇島僅能容納五萬噸貨輪而與其競爭之澳大利亞與南非煤港可停舶十五萬噸貨輪,美商虧損數年即結束業務。

中國沿海深水港不多,海南島缺乏一萬噸以上之港口,不利經濟發展。上海為一淺水港,共有二百二十八個碼頭,但平均每年每一碼頭吞吐量不到一百萬噸。九○年代以後寧波北侖港崛起,北侖港可容納十萬噸貨輪、十五萬噸油輪。興建中之杭洲灣大橋即為使寧波港貨物能迅速到達上海,完成以後上海與寧波港口之復合體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屆時可確保上海寶山鋼鐵廠和石化工業發展的優勢,上海港口之發展勢必削減香港之競爭力。近年天津亦已擴建為深水港,九○年代吞吐量共增加十七倍,青島與廣州港口亦有長足進步。

結 論

近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在世界主要國家中高居第一位。農、牧、漁的成長率遠超過九○年代末期所有專家的預測。中國對能源、水資源和基礎建設都有長期周詳的規劃,「西電東輸」、「西氣東送」、「三峽水壩」、「南水北調」、「杭州灣大橋」和「青藏鐵路」其中不乏世界級的鉅大工程,這些工程的完成可以確保經濟的持續成長。石油和華北水資源的短缺可能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發展有待解決的兩大難題。從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基礎建設的宏觀規劃中,我們看不到「中國崩潰」的任何跡象。中國經濟的發展是跨區域性的,各區域間相輔相成,不容分割,類似二十世紀初年,落後的農業社會,軍閥割據時代的「七塊論」不可能再度出現。

表一、2000年世界穀物生產最多國家(數字為佔世界百分比)

所有穀類 1.中國19.7 2.美國16.6 3.印度11.4 4.法國3.2 5.俄羅斯3.1
小 麥 1.中國17.0 2.印度12.9 3.美國10.4 4.法國6.4 5.俄羅斯5.9
稻 米 1.中國31.6 2.印度21.5 3.印尼8.6 4.孟加拉6.2 5.越南5.4
玉 米 1.美國42.5。 2.中國17.9 巴西5.5 墨西哥3.0 阿根廷2.8

表二、2000年世界根莖作物生產最多國家(數字為佔世界百分比)

所有根莖物 1.中國27.2 2.奈及利亞9.5 3.俄羅斯4.9 4.印度4.7 5.巴西3.8
馬鈴薯 1.中國20.2 2.俄羅斯10.4 3.印度7.6 4.波蘭7.4 5.美國7.1
甘 藷 1.中國85.1 2.奈及利亞1.8 3.烏干達1.7 4.印尼1.3 5.越南1.2
大 豆 1.美國46.6 2.巴西20.3 3.阿根廷12.5 4.中國9.6 5.印度3.2

表三、2000年世界肉類生產最多國家(數字為佔世界百分比)

所有肉類 1.中國27.1 2.美國16.2 3.巴西6.3 4.法國2.8 5.德國2.7
豬 肉 1.中國46.2 2.美國9.6 3.德國4.4 4.西班牙3.3 5.波蘭2.1
牛 肉 1.美國21.8 2.巴西11.6 3.中國8.8 4.阿根廷4.7 澳大利亞3.5
羊 肉 1.中國18.8 2.澳大利亞8.9 3.紐西蘭7.1 4.巴基斯坦7.1 5.英國4.7
雞 肉 1.中國25.1 2.美國12.6 3.巴西5.8 4.印尼5.2 5.墨西哥3.3

表四、2000年世界漁產最多國家(數字為佔世界百分比)

海洋漁產 1.中國17.1 2.祕魯12.3 3.日本5.7 4.美國5.5 5.智利5.0
內陸漁產 1.中國25.4 2.印度9.1 3.孟加拉7.6 4.烏干達4.0 5.印尼3.7
養殖產 1.中國69.1 2.印度5.9 3.印尼2.2 4.日本2.1 5.泰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