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五號談台海軍情

高雄柏
(軍事評論家)


一、神舟五號飛行與部份技術概述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時,中國大陸於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神舟五號」太空船升空進行其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太空人楊利偉繞行地球十四圈之後,於二○○三年十月十六日上午六時二十三分,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於是中國大陸繼蘇、美之後成為第三個能夠自力從事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家,而且是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唯一不與美國合作,但仍能從事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家。

「神舟五號」太空船由上至下概分為三大部份:軌道艙、返回艙,與推進艙。軌道艙是太空人在環繞軌道時居住與工作之處。返回艙是發射升空與返回地球之時,太空人乘座之處。推進艙的作用主要是變軌、調整姿態,與減速返回大氣層(推進艙與返回艙一同減速,然後二者分離,僅返回艙回到地面)。中國大陸發展「神舟」之時雖然獲得俄國「聯盟」(Soyuz)太空船的技術資料與實物參考,而且「神舟」外觀狀似「聯盟」太空船,但是「神舟」技術並不是簡單抄襲「聯盟」加以放大。因為尺寸不同,所以某些重要的無因次參數,例如普蘭托數與弗洛德數都不相同,於是不能簡單抄襲放大。

「神舟」的軌道艙為一圓柱體,二端以錐體封閉,「聯盟」軌道艙則為球形。更重要的是「神舟」的軌道艙自備推進系統、控制系統,與太陽能電池板,所以在返回艙回到地球之後,軌道艙仍可留軌飛行甚至變軌飛行,從事實驗與觀測等等任務;然而「聯盟」的軌道艙沒有推進系統、控制系統,與太陽能電池板,「聯盟」的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之後即成為廢物。事實上,「神舟三號」與「神舟四號」的軌道艙都曾經留軌繼續運行半年以上,期間並且由地面遙控實施變軌。未來留軌的「神舟」軌道艙應該可以互相對接組成小型太空站。目前已知其接口機件設計與美國的太空梭以及「國際太空站」(ISS)相同,此事暗示中共可能並不排除參與國際合作載人太空任務。

「神舟」的返回艙可乘三人,總體積與內部可用空間都遠大於蘇、美最初僅乘一人的太空船,而且「神舟」有時可以擔任對太空站運補與人員運送。「神舟」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量遠大於「聯盟」,甚至與蘇聯的「和平號」(Mir)太空站相當。「神舟」的船載電腦等電子裝備基本上屬於九○年代的技術,因此短期未來「神舟」可執行的任務量可能多於「和平號」太空站,而且某些效果可能更好。「神舟」的推進艙大於「聯盟」的推進艙,但是隔熱屏障有改良,而且重量比較輕,可以載更多有效酬載。外界已知「神舟五號」至少搭載瞭解析度一點六公尺的CCD攝影機,以及繼續留軌操作的分光輻射儀(spectroradiometer)。

二、「神舟五號」是重大國際事件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並且安返地面,這件事的國際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大略上可以分成四塊來說。

(一)提高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

這是最重大的影響。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已經達到「如果內部不亂,外界難以屈服其意志」的地步。「神舟五號」安返地球,有可能增強其人民自豪感與未來發展的自信心,而且加強內部凝聚力。如果人民自豪、自信、團結,而且中國大陸綜合國力增長勢頭繼續強勁,外國通常不會輕易挑戰中國大陸的重大利益,因此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將會獲得提高。但是在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提高的同時,某些陰謀分裂中國的外國將會把中國大陸更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二)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改變

中國大陸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雖然時間落後蘇、美大約四十二年,但是其技術起點高,而且畢竟屬於僅有的三個能夠自力進行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家。目前美國太空梭停飛,俄國則是必須倚賴外國出錢才能進行載人太空飛行。因此,「神舟五號」對於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產生很大助益。美國、歐洲多國、日本、澳洲、巴基斯坦等國,都迅即發出賀電。而且中共宣傳技巧改進,開始採用西方價值觀的「實現夢想」、「和平探索」、「溫馨家庭」等等主題。

(三)有可能改變中國大陸產品的形象

載人太空飛行與無人飛行的最大差別在於可靠度必須足以保證太空人生存,「神舟五號」成功安返無疑證明了中國大陸的技術可靠度在某些方面已經足以通過最嚴酷的航太考驗。於是「中國大陸製造」不再必然等於廉價勞力與低技術的同義語。假設載人太空飛行耗用的資金用來打廣告以求改變外界對於中國大陸產品低成本低技術的刻板印象,其效果絕對比不上太空飛行。但是如果要獲得實際的效益,就必須把航太領域的技術進展應用到其他方面,或者把航太領域不斷追求更高可靠度的精神傳播到其他方面。

(四)「神五」直接軍事用途非常有限

目前在太空中進行軍事活動的主角絕大部份是人造衛星。「神舟五號」攜行的一點六公尺解析度CCD攝影機固然可起到偵察作用,但不見得非要載人太空船帶它上天。至於間接用途方面,有人指出「神舟五號」的小沖量火箭技術可以有助於突破敵方的飛彈防禦體系。事實上,前面幾次「神舟」飛行已經演示了小沖量火箭技術。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這種技術在突破「以彈攔彈」的飛彈防禦體系之時比較有效。

美、蘇在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基本上是以科研之名掩飾軍事用途之實。載人太空飛行雖然目前的軍事用途相對而言不多,但是美國已經擬議國內法,要求美國政府禁止外國未經美國同意而使用地球附近的太空。此外,美國也繼續參與建造以及維持長期駐人太空站,可見載人太空活動的多方面應用潛力仍然很大。但是中國大陸在這方面才剛起步,日本有人高唱「神舟五號」的軍事威脅,恐怕是因為他們的優越感受到打擊,於是酸葡萄心理轉為攻訐。

三、對於台海軍事情勢的影響

觀察美國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事、一九九九年轟炸南斯拉夫、二○○一年入侵阿富汗,以及二○○三年入侵伊拉克,我們可以知道在太空技術方面,能夠直接而且明顯影響台海軍情的是從太空對地球表面與其附近進行C4ISR的技術。因此「神舟五號」的任務成功一事本身對於台海軍情的影響非常小。但是另一方面,「神舟五號」的任務成功也暗示著,中國大陸自製的武器系統可能不再是以往那樣粗製濫造、低性能,與低可靠度。因此中華民國與美國方面不久之後或許不再能夠倚賴「以質制量」抵消中國大陸的軍力數量優勢。這是長期基本格局的改變。

中華民國軍力繼續增強

說到底,思考台海軍事情勢之時不能忽略美國的角色。美國在二戰之後利用它的國力優勢,建立而且長期維持對美國有利傾斜的國際政經秩序,其中包括台海兩岸分裂。美國最不願見到的就是出現另一個大國有能力拒絕美國的訛詐與壓迫,同時中國大陸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大國。因此美國總要想方設法維持台海兩岸分裂。而且美國似乎有人希望這種分裂能夠提供藉口,讓美國在時機有利之時採取種種手段打擊與破壞中國大陸繼續發展的勢頭。布希在二○○一年入主白宮之後很快就把中國大陸定位成戰略競爭者,而且宣稱美國未來軍力部署重點將會移轉到遠東。二○○一年四月一日的「南海撞機」事件更是造成「中」、美緊繃的氣氛,但是911事件迫使美國把戰略重點暫時擺在阿富汗與中東地區。話雖如此,美國三年以來已經完成對中華民國軍力評估,而且美軍現役人員也獲得美國政府准許進入台灣地區。甚至在「神舟五號」任務成功之前,美方早已依照十餘年來盛行的軍事理論提出建議,中華民國不能繼續倚賴載台及/或載具性能優勢而取得戰力優勢,反之應該進行軍事事務革命,從組織、戰法、訓練、軍事思想各方面整合尋求優勢。美國也成功推銷長程預警雷達,而且繼續對中華民國推銷具備較強反飛彈能力的愛國者三型飛彈。

約束明獨行動加強暗獨武力

除了長期基本格局不利於美、台共舞台獨之外,還有短期問題。

陳水扁總統訪美期間與其前後更是很多次提到「新憲法」、「一邊一國」等等論調,美方並沒有提出強烈反對或者批評,似乎是默許隱性台獨的路線。美國這樣做的原因是目前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局勢不容許美國在遠東大規模輕舉妄動。阿、伊二國境內美軍每個月至少消耗五十億美元的戰費,計入通膨之後,已經與越戰高峰期的每月戰費相近。布希總統五月一日宣佈「主要戰鬥結束」以來,美軍因為敵方使用武器而喪生的人數已經超過「主要戰鬥結束」之前甚多。十一月前半的兆頭一點也不好,十五天之內就有美軍大約五十人喪生,打破此前的最高單月喪生人數紀錄。何況,十一月前半的歷次攻擊都是只死美軍,不死游擊隊。在殺死或捕獲薩達姆之前,即使每月喪生美軍再增好幾倍,美國都必須或多或少繼續耗在伊拉克。否則美國即使名為政權交還伊拉克人民的「伊戰伊拉克化」之後,萬一薩達姆冒出來重新奪得政權,美國立刻必須面對最可怕的惡夢--薩達姆似乎「擊敗」了美國,於是成了現代的薩拉丁(曾經擊敗十字軍的伊斯蘭英雄人物),而且把阿拉伯人幾乎全都團結在反美的旗幟底下。

因為中東局勢的制約,美國將會繼續藉著軍售等等手段來增強中華民國的軍事力量,但是除非美國能夠集中全力對付中國大陸而且輕鬆取勝,否則美國不會樂於看見台海出現與台獨有關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另一方面,基於美國人的習性,除非美國遭到重大失敗或者明顯必然遭到重大失敗,否則美國也不會主動停止對於台灣分離勢力的支持。如果不能明示美國必定在台海遭到重大失敗或者無法找出保存美國顏面的下台階,就和平解決爭端的角度而言,未來台海軍事情勢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