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對中國與世界的意義

紀念七七抗日聖戰七十週年

毛鑄倫


今(二○○七)年七月七日是中國民族抗日聖戰的七十週年紀念,凡我同胞對上(二十)世紀三七年至四五年發生的這一歷史,除不可或忘,亦應對這幕悲壯奮鬥、犧牲慘烈的民族自救史劇,它對中國與世界的意義,有以史實為基礎的認識理解,藉此來達成我們全民族的堅實團結,也藉此做為我們全民族面對世界的無畏自尊。中國人在一八四○年因鴉片戰爭而進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近代;在一九三七年因抗日戰爭而進入自衛圖強重獲自由的現代。中國的成為一個現代國家,應始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之後的八年時間。我們全民族經歷了這八年的試煉煎熬,獲得勝利,從此我們恢復做為一個自由獨立的民族,展開追求繁榮富強的建國使命,持續到今天,已經七十年了。我們今天仍然在現代的道路上前進,前途並不平順,中國人須克服解決的難題仍多,但回顧歷史,我們是深深的感動與感謝著我們英雄的民族先人,以三千五百萬人的血肉築成長城,遏止日本帝國主義的犀利槍炮侵略凶焰,終於取得最後勝利,自此之後的中國,便如浴火重生的鳳凰,這個世界上的任何邪惡力量,都不再能真正的傷害她,中國將實現自己的天命,克盡中國民族對全人類的天責。這才是中國的現代史與現代化的真相和真諦。

一八六○年英、法聯軍攻陷首都北京,中國蒙此慘禍展開自強運動,到十九世紀八○年代已擁有相當(軍事)實力,但雄踞西太平洋的英國與緊隨在後的美國,聯手以所謂「權力平衡」(balanceofpowers)戰略,扶植指導日本變法維新,其實乃在促成日本以與中國爭霸為國策,達成以日制中的借刀殺人亞洲政策。一八九四年藉在朝鮮生事刻意引爆與中國的戰爭。當年日本是在英美為後盾的相對優勢下與中國一戰。中國落敗,使中國的歷史淪入最黑暗悲慘的階段。在甲午戰爭遭毀滅的中國海軍主力,以及因簽訂《馬關條約》所付出的割地賠款,這些因素構成的慘痛後果,其大者包括(一)一八九五年以後的中國成了一個沒有國防能力的國家;(二)因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經濟困境,使中國整體社會墮入「倒退運動」;(三)中國菁英階級的救亡焦慮激發數代知識分子的爭論分裂,導致救國路線選擇極端主義化,中國人救國力量的分裂與相互敵視鬥爭的嚴重惡化。這些也構成日本執迷不悟的信心,妄恿可以將全中國殖民地化,做為它稱霸亞洲及全世界的物質基礎。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的五十年歷史,是一部日本侵華史,而這段歷史由於中國人一直未予嚴肅務實的清理與總結,致主要仍為針對中國的日本新軍國主義在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大規模復活,造成中、日關係重現一八九四年之前的情況。當然必須指出,甲午戰前日本崛起的背景與後盾,在二十世紀八○年代仍在那兒。「挾日制中」的老戲碼似又可故技重施。中國現代史至今為時七十年,但卻可歎的被切割認識理解,因此形成我民族共同記憶與感情的差距空隙,極低廉的供應虎視耽耽的同時代霸權主義強權切入操弄的良機。

我們或許應該將近七十年的中國歷史做一重點的敘述。

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成立,以至於一九二四年孫中山新組中國國民黨,開啟了全新的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並明確化其目標。因此,國共雖在一九二七年分裂反目,但並不妨礙兩黨仍能大量的吸收中國新生菁英分子的加入,國共在中國的壯大發展,引發關切與干預,當代美、蘇與日本最具代表性。要言之,美、蘇在戰略上選擇對中國培育、指導並支配其利益的代理人(政治、社會勢力);日本則選擇對中國切割與征服,並越發顯露出其獨吞排他的企圖,這直接違反日本當年被拉拔壯大的原因,造成美、英、蘇之必與其爭戰。中國人應自知的是,我們的國家則始終只是它們的利益(戰利品)。

我們似可歸納出這樣的歷史重點。一九二八年中國初步統一後,日本焦躁而急欲進行其對中國的野心,言行益愈野獸化,這必然升高中國人的抵抗決心與意志,對中國人民族主義的趨向一致與堅固化有所助益,但相對的也促成中國人對蘇聯、美國的同情與支持產生偏高的期望與感恩心理,形成對這二者對中國的不軌企圖的失察與寧願受騙,而且也變成國、共交互譴責對方的口實,而國、共又需更荒謬的為自辯而為美、蘇與其關係做合理化美化,製造國人歷史理解的混亂以及中國人共識的崩解。

宏觀的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民族視死如歸的奮起抗戰,固然是斷然拒絕日本對中國的切割侵吞,迫使日本須付出更大力量以制伏中國,但是這便解除了蘇聯的東顧之憂,可以全力對抗納粹德國的入侵,並導致蘇聯日後在東歐的霸業,坐實二戰後與美帝爭霸分庭的地位。也間接構成二十世紀六○年代後長達四分之一世紀蘇聯社帝加予中國的可怕軍事威脅。

日本全力全面進行的侵華戰爭,在中國民族的團結誓死抵抗下,已經沒有成功可能,日本發現在無期的消耗下,中國如能獲得若干外援,最終將導致日本的失敗,因此以瘋狂的孤注一擲向美、英宣戰,圖謀擺脫其民族愚昧與悲劇的宿命,但反而掉進美國的謀略,等於向美國拱手讓出辛苦奪占的西太平洋霸權,並淪為美國霸權的西太平洋看門狗以交換苟全。

抗日戰爭在日本偷襲美軍太平洋總司令部後,美國成為中國的抗日盟友,順利取得自一八四○年以來獨有的中國人的歡迎好感,美國迅速的為中國知識菁英代為杜撰描繪出另一個美國式的中國,取得了彼等心悅誠服的成為「西化派」,努力不懈的為在美國指導支配下的民主現代化中國而付出心血力氣。但是當二戰進行到一九四五年,美、蘇勝券在握,它們通過雅爾達會議決定世界權力的瓜分,其中包括了中國的四分五裂與分屬美、蘇利益範圍的安排,這是冷酷的否定中國八年來的一切犧牲奮鬥。中國拒絕並驅逐了日本,卻自願承受美、蘇的主宰,並且國家因此「正式分裂」?中國不可能屈服接受。

國共內戰具有美、蘇的代理在中國角力的意義,而中共在八年的抗戰中特別是在後期的四年間,洞悉美國的對中戰略設計,知道國民黨不可能在抗戰結束後改變或放棄對中共的剿滅計劃,但國共戰爭的最恐怖後果,將是國共分在美、蘇的支持左右下,在中國形成兩分天下之局,中國淪為美、蘇的冷、熱戰實驗場,永無統一獨立、富強自主的機會。中國民族亦將無止境的困陷於一八四○年之後的歷史噩夢與悲劇裡。歷史的發展是中國的內戰在一九四九年以中共取得全大陸,以及國民黨代表中國統治台灣而告一段落,它雖然不能改變美、蘇締造的全球冷戰結構,但它們也無法限制或決定中國的發展,阻止或破壞中國民族走上繁榮富強的歷史使命道路。

在抗日戰爭之前的國共鬥爭,已經反映了西方法西斯主義與布爾雪維克主義在中國的角力,國、共雙方或堅信這是為了中國的自救的拋頭顱灑熱血,但在西方眼下,它仍是代理人分裂中國以利強權搾取中國膏脂利益的戲碼。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仍得接續戰前戲碼打代理人內戰,但國、共的智慧在於以大陸與台灣對峙分立的局面,向美、蘇「交代」,迴避了在日本瘋狂全力對中國的摧殘屠殺後,美、蘇分別或聯手的再對中國軍事侵犯。中共取得復歸統一的大陸的政權,國家建設的大政得以無礙推動,五十年後,規模氣像已具。基本上,一九三七年之事,應已不會重演,然歷史留下的殘餘是,自認做為美國盟友的國民黨,因孤懸台島,終於不敵美帝與日本殖民統治留下的皇民階級的內外交逼長年侵蝕,在二○○○年失去在台政權,台灣實質台獨化。若此一美、日處心積慮的邪惡成就不能制止反正,則中國民族八年抗日聖戰的意義將化為烏有。我們堅以這是我們必須紀念不忘,並有以策勵的根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