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選兩黨對決的勝負關鍵
2008年大選兩黨對決的勝負關鍵
經過一陣廝殺之後,兩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的提名人已然定案,謝馬對決的佈局也逐漸蓄勢待發。只可惜,由於雙方內部在初選時,廝殺過於激烈,情勢超出預期,都幾乎未能完成最佳組合的搭配:馬王配與謝蘇配。也就因為如此,雙方勝負各有其優劣勢,相對來說,其選情才有得拚。綜其要點,包括未能達成最佳組合的原委,就是階段性的勝利者未能「視其遠、寬其容」。正所謂「欲成其大,天必授予有容者」,此亦為將來兩黨對決的勝負關鍵也。以下就分別從總體戰略層面與選舉戰術層面來加以探討。
從總體戰略層面來說,民心在八年經濟困境的持續忍耐之後,必然思變,這是兩黨在競選主軸上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是想變多少、變到那裡去、如何變。表面上來看,這個形勢似乎有利於國民黨的訴求,在當前的這種經濟形勢,民進黨如果再採取阿Q精神式的逃避問題或是運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官方資料硬拗,無異是自取失敗而已。與其如此,不如採取正視的態度,一方面適可以趁此對過去執政的種種過失向人民表達誠心的檢討,並做出與阿扁政權某種程度的區隔;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順此向人民提出具有迎合當前人類文明發展典範、立基於新思維的國家願景。當然,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看,應該更可以沒有包袱地提出這樣的願景。如此看來,在這一層面的競逐上,國民黨似乎佔有優勢;但其實也不盡然。願景提出對選情的影響,最主要的關鍵在於能否說服選民取得認同。
「有夢最美」這句宣傳標語曾經把阿扁一路推上台北市市長及總統的職位,同時也讓人民浸淫了十二年「美夢相隨」的虛幻情境中。直至今日,人民從紅衫軍的抗議怒吼中回到了現實,「阿扁夢」幻滅了。可是,美夢初醒是殘酷的、無助的及等待的。民主政治走到這一個地步,也正徘徊於成熟或沉淪的關鍵路口上:到底是走入如菲律賓後馬可仕時代的虛幻情境,政治解放後的經濟解構;還是走向更成熟、理性的新經濟建構。這一切的關鍵就是「台灣願景」的競爭;透過「台灣願景」提案的比較及論辯,讓台灣人民的福祉極大化。
願景與美夢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前者立基於現實的條件、依邏輯的進化、做科學的規劃;而後者則是迎合人性虛幻的慾望,做情感性或情緒性的迷惑,如中彩券致富的激情期盼。由於台灣人民依然處於政治解放的情緒狀態中,所以,對阿扁執政的支持就有如對購彩券的熱絡情境是同樣的社會心理。買了那麼多年的彩券都沒中,不但沒有一夜致富,反而陷入了生活困境,如果再不覺醒,回到現實,恐怕只能「燒碳自殺」了。顯然地,在此情境下,願景的提出與落實必將成為台灣人民的救命金丹。
從以上的社會心理情境來分析,願景必須具備三大特性:有利性、可行性及可成性。從有利性來說,願景必須很明確的顯示出社會整體的共利性(commoninterests),包括該願景將有利於那些群體(who),將會創造那些利益或福祉(what),為何需要創造這些福利(why)。提出這樣的願景,對兩黨而言最為難之處就在於能否擺脫財團的牽制,以及人民到底相信那一黨願意以廣大人民的福祉為依歸,這就關係到雙方的決心,尤其他們都在依賴財團政治獻金的考量之下,更是為難。雙方都會擔心,萬一人民一時之間還不能認同,而一下子又得罪財團或資產階級,顯然得不償失;這就是政治人物有沒有道德勇氣的問題了,具使命感者基本上不會計較一時之間的得失。俄羅斯的普丁與阿扁在二十世紀末相見於聖彼得堡,隨後又同時就任總統,八年下來,人民對他們的評價,其差距如此之大,何也?無他!「大其容」也;普丁圖全民之福,阿扁施政則利於財團。
其次是論證願景的可行性(how)。願景的可行性,簡單的說,就是願景計畫與主觀資源條件的邏輯關係,這當中包括資源的搜尋、創造、整合、運用、以及它們與願景的配置和部署。這一方面,在人民主觀的認知上或許國民黨具有較佳的能力和經驗,但是,由於民進黨仍有執政的優勢,如果能夠運用新思維--領導與管理的量子典範,將不難否定國民黨在這方面的經驗優勢及能力。換句話說,民進黨可以不必否定李國鼎和孫運璇等人曾經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但是卻可以運用簡易的邏輯說服人民,在當前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國家主權普遍被弱化、保護功能逐漸消失的情勢下,就算能複製十位、二十位李國鼎和孫運璇,也無法解決台灣當前所面對的經濟困局。
最後是必須論證願景的可成性,以打破過去被夢境忽弄的虛幻。願景的可成性是必須顯現願景與環境變易的邏輯關係,也就是願景將會順道而生呢?還是將逆道而止?用馬克思的歷史觀來說,願景是否符合社會進化的軌跡?是否能夠取得歷史力量(historical force)的支持?這在貝克(Urich Beck)的《風險社會》及薩爾(Donald Sull)的《成功不墜》中都已有清楚的論證:靠著過去的經驗法則和知識典範,將很難在未來的世界體系中圖謀生存與發展;只有新思維才能在未來的全球舞台(Next Global Stage,大前研一著)找到出路。總結來說,從人民的角度來看,到底是民進黨所提的願景,還是國民黨所提的願景,比較會圖利於人民呢?嚴格說起來,兩者都不大可信,但是人民能有什麼選擇呢?
先來看以百年老店著稱的國民黨吧!國民黨素來就有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傳統,雖然中央失去執政權之後,也常替人民之苦發言,沒想到卻會有這次「農會條例」的凸槌,顯然將會被擴大解釋。另外,在地方執政的情形,恐怕依然保留著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傳統,到時候,只要民進黨翻出新帳單,可能也會在一夜之間失去人民對其願景的信任。其次,國民黨在經歷黨主席補選及立法委員初選的競逐過程之後,人民也同時看到了國民黨老店想新開的困窘,傳統那種分贓式組織文化依然主導一切:權益世襲、家族分享、派系惡鬥。不要說一般人民對國民黨的期盼可能幻滅,就連八年來大量長期被壓抑的藍營軍公教人員,眼看著國民黨老人的復辟,附帶著一批一批的「親信」,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另外,以馬英九的領導風格來看,一般選民對馬英九的深度認識,總是駐留在俊美和清廉,鮮有人會肯定他的治國能力。其願景如何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接著再來檢視號稱替弱勢群體挺身而出的民進黨。經過了這八年的執政,民進黨的這一個特質幾乎被事實的檢驗削蝕殆盡。儘管如此,民進黨終究是一個民主為表、革命其實的政黨屬性;革命當然不能只是喝茶吃飯,它必須隨勢而移,而且往往不留情面。當民進黨處於優勢時,就會趁勢「割喉割到斷」;但是如果明顯不利時,也會盡一切所能哀兵求和,甚至不惜「跪地求票」或「子彈穿肚皮」,以扭轉劣勢,頗有劉邦之風。另外,民進黨一旦發覺情勢需要,也會不惜祭出世代意識對老世代做徹底的革命,以區隔老世代的錯誤,修正路線,預期建構社會利益的重分配,重新爭取廣大人民的認同與支持;民進黨的「十一寇」,將來在台灣社會重啟翻雲覆雨的潛力還是不能小看的。根據以上的分析,未來在2008年競選賽局的過程中,可能又會歷史二度重演:初期由藍營掌握優勢,中期逐漸平盤,最後出乎意料綠營勝出,藍營錯愕,難以置信。
接下來,吾人再從選情的戰術層面來檢視。依當前的選舉情勢,兩黨在彼此競逐上都同樣面臨了三大挑戰:黨的整合、客家群體的爭取、年輕群體的掌握。在黨的整合上,不僅包括菁英幹部的整合,同時也要包括社會支持群眾的整合。客觀來說,在這方面民進黨的招式要比國民黨高出很多。早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表面上「四大天王」爭得不可開交,其實,他們之間已形成默契,由謝、蘇及新潮流整合出一套競選團隊,爭取繼續執政,然後共享成果。所以,基本上只進行第一輪的競逐,供選民及國民黨欣賞,到第二輪時便突然宣示團結、一片和諧;如果事先沒有講好,四個激烈競爭的對手那能一下子平和下來?真是騙老百姓!他們的目的一方面是在營造一種形勢,讓國民黨在缺乏共同威脅的意識中,激發國民黨內部依各自的利益意識彼此拚鬥,進而分裂。這一點可能是得自於2004年的經驗:由於共同威脅的認知促成了連宋合的局面,讓民進黨吃盡苦頭,差一點失去執政權,顯然民進黨不願再重蹈覆轍,促成泛藍的大整合。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可以透過「四大天王」不同的立場與訴求,涵蓋最大化的選民光譜:從極綠到淺藍,在經過激烈的論辯中吸引住相對應的選民,然後也在不同立場的整合意識下,整合其相對應的選民。
雖然整個計畫堪稱完善,大體上執行也還算順利,但是人終歸是人,理性之外還是有感情、有情緒。這種爭鬥的假戲一旦真做起來,也會很容易失控的,再加上外界不明就裡,認真玩起來,很容易就牽動了當事人的情感和情緒,如果再有舊疙瘩,計畫歸計畫,凸槌就不足為奇了;不僅謝蘇配會破局,謝陣營與新潮流之間的鴻溝也會難以彌合。從過去謝長廷的從政經歷來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能和解共生,但事實上行事過於感情用事,對人則有護短的缺失,常以公器酬私交,或曰講義氣,照顧所屬。然「其容」惟親惟近,難成其大,就算得大位,亦將失民之大也,執政亦必失。引用林濁水的話來說,謝長廷如果不能「把受創者找回來」,他的這一場選舉將會很堅苦,也會很危險。
但整體來說,儘管民進黨內部的整合雖然也困難重重,然而其餘「三大天王」的內心都很清楚:如果民進黨能繼續執政,再怎麼說,終歸都會有他們的職位,甚至還有機會待勢而起;而如果失去執政權,他們什麼都沒有,而以民進黨這幾年的執政成果,一旦失去執政,要想再起,可能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因此,就算心結再深,充其量,不全力輔選,也不至於扯後腿。但是國民黨的情況可就不同了。
平心而論,國民黨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中了民進黨的圈套。儘管在黨主席的選舉時,馬王之間確實烙下了心結,然而王金平終究是一位現實主義者,深知自己尚未成氣候,而且未來的政治前途也有賴於國民黨雄厚的基礎,現階段的較佳選擇是與馬英九合作,爭取執政權以厚植國民黨的政治資源,終究有一天時機成熟,必能水到渠成。沒想到,一方面是馬英九個性太過於自信,深信以自己的俊材和清廉形象將能如風行草偃般地取得台灣人民的一致支持,另一方面是馬英九團隊的家臣作風產生了排他效應。這種種現象進一步深化了馬王之間的矛盾,也因而才使得民進黨的陰謀有機可趁。2004年總統大選時,共同威脅的認知促成了連宋合,也曾經風起雲湧,但是缺乏共同利益的認知,導致選前一個月的卡位之爭,因而功敗垂成,無位可卡。今天的國民黨又重蹈覆轍,為了維護自家派系的利益,不惜施展渾身解數,排除任何他人參與分贓的機會,同志將被視同仇人,甚至比仇人還仇人。馬英九要想成其大,其有容乎?容其團隊,人民容乎?
其實,王金平出身草莽,具草莽性格,說難聽一點,是有那麼一點黑金特質,說好聽,就是性情中人,恩怨分明,義則兩肋可插刀,恨則不惜玉石俱焚;這種人最容易用人情套索。以同志的關係,馬英九卻以負面相對待,也難怪王金平會以漁翁的心境,有待於鷸蚌之爭。本來有想合的王金平,卻在被欺辱的感受中重新評估了自我的政治生涯。王金平是聰明人,他不會脫黨競選,徒然斷送政治前途,但是他也決不會坐視馬英九的當選。馬英九一旦當選,挾其氣勢必將執政八年,屆時王金平已將是75歲的老人,再來競選,精神體力將不勝負荷。更何況,如果一旦馬英九當選,王金平恐怕很難再維持目前的地位和影響力。所以,站在王金平的立場來看,既然不能合,就勢必要造成馬英九敗選的結果,否則無異自斷前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馬英九敗選,勢必從此出局,王金平正可以藉此安撫敗軍,重整旗鼓,四年後挾國民黨的哀兵之氣,一爭天下。更長遠的算計是賭謝長廷執政的失敗,正是他登大位的重大機運;事實上,謝長廷又不是沒有執政過,以他行政院長任上的團隊,執政的失敗應該可以預期,終歸本性難移嘛!不太會有太大的長進才對。
綜其估算,王金平應無其他選擇,應盡全力阻擋馬英九當選;而國民黨素來都是打組織戰的,支持的選民也是以組織型態建構,黨的領導菁英分裂,支持選民豈能不分裂?如此一來,兩黨競逐的優劣勢將會在暗潮洶湧中造成重大傾斜。
其次是立法委員提名的初選,由於受到新制的衝擊,競爭劇烈,對兩黨的內部團結都造成負面效應。不過,在這方面,國民黨受到的傷害更大,主要是因為支持國民黨的選民結構組織性高,依附於地方候選人的程度也高,當然就比較缺乏彈性,再加上第一次選用初選制度,候選人接受失敗的容忍度也會比民進黨差。還有一項更大的致命傷,就是國民黨黨工的家臣文化及派系惡鬥的習性,結合了台灣民調機制的缺陷,導致了國民黨提名制度不公不義的結果。如果進一步檢視,吾等不難發現,其實初選提名都是假的,所有提名人都與選前的內定人選相符合,甚至有些個案,作弊手法粗糙,其明顯程度簡直超出想像。為了內定人選的提名正當性及黨民主化的假形象,硬是犧牲其他同志來陪這些人玩,幹部同志的分裂帶動支持選民的分裂已成國民黨在2008年兩大選的隱憂,這不僅是馬英九的失算,恐怕也是王金平的失算,將來王金平想維持立法院院長的職位恐怕也有相當大的難度。
當然,在競選壓力下,民進黨初選的候選人也一樣會作弊,只不過這些作弊概都屬於個人行為,鮮少是黨工結合候選人作弊的情形。其次,其作弊的程度和手法也都比較細膩,主要是因為民進黨長久以來就是以抓國民黨選舉作弊出身的,抓弊有經驗,因此就算候選人要作弊,也不敢明目張膽。另外,民進黨打選戰一向是以宣傳戰為主,候選人的分裂不盡然會帶動支持選民的分裂,而且民進黨也比較有「把受創者找回來」的傳統,就這一方面來說,民進黨似乎比較「有容」,但其實也是因為宣傳戰下支持選民的特質。總的來說,提名初選導致支持選民的分裂,對國民黨造成的傷害要遠比對民進黨的傷害來得大。
接下來本文應該要對其他二大挑戰做進一步的分析。一則是爭取關鍵少數客家群體的必要性及其衍生的迷思,再則是年輕群體選票的決定性效應,這方面攸關世代意識及世代鬥爭的問題,是國民黨在當前社會情勢下所能擁有的表面性及暫時性優勢,但也因國民黨組織文化的僵化,卻也是最大的隱藏式危機。由於受限於篇幅,實在抱歉!只能留待下回分解了。
不管怎麼說,選舉本來就是一種競逐的過程,未開票前,沒有穩贏的選舉,也沒有准輸的選情。惟候選人如能識其弱者,補之,知其強者,固之;戰,必勝。此乃不變的真理也。◆
社論
七七事變70週年
香港回歸10週年
美國與對台政策
和平統一與國號
台灣大選展望
台灣事情
李登輝訪日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