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民進黨2008年總統大選提名候選人謝長廷對兩岸政策的模糊、閃躲,以及陳水扁在任期末段大動作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的台獨挑釁;國民黨總統大選提名候選人馬英九正式提出在「兩岸互不否認」原則下,重回「九二共識」,經由兩岸對等協商,簽署協議、建構和平框架以開啟兩岸三通新局面。不論為追求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或遏制台獨、推動統一;中共當局實應積極回應兩岸互不否認的原則,才能重新在台灣島內建築反台獨的堅強基礎。
雖然美方三申五令,嚴厲約束陳水扁信守「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但「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以及「公民投票」不僅是民進黨多年來的主要訴求,也是台獨陣營奉為台獨建國的基本步驟。陳水扁不論為搶救個人卸任後的政治生命,或安撫獨派以求為自己的弊案爭取支持,在任期末,如不在台獨訴求上有大動作,很難逃避獨派的質疑;何況陳水扁已經沒有連任壓力。因而2003年05月20日陳水扁在民進黨中常會上,針對台灣無法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一事,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談話,主張將請社會各界共同研議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民投票。
去年4月11日陳水扁致函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正式提出以台灣名義申請成為世衛會員國,但遭退回。去年9月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在聯合國千禧年飯店舉辦「與台灣陳總統對話視訊會議」,陳水扁表示以「台灣」的名義參與國際社會,無意挑戰1971年聯合國針對「中國代表權」所做的二七五八號決議。這個決議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卻沒有妥善處理2,300萬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及參與問題,但長期以來,卻被錯誤地引用為把台灣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的理由。台灣為了參與國際社會,名稱使用上被迫做許多的妥協安排,在參加奧運會時,用「中華台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參與聯合國方面,由於中國強力的打壓,前後也曾使用過「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等不同名稱,只希望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最大的國際空間。陳水扁表示,明年將再次申請加入聯合國,只是這一次將不再使用「中華民國」名義,而是將考慮以「台灣」名義、新會員國身份申請加入聯合國。
在今年年初陳水扁在「新春談話」提出三大訴求,一是目前已是認真思考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適當時機,以彰顯台灣主體意識;二是要認真考慮以台灣為名稱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三是希望今年內將台灣新憲法定稿,明年舉辦新憲公投。三月間,陳水扁藉著接見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會長兼執行長何慕禮(John Hamre)時乘機對「四要一沒有」(即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新憲法,要發展「一沒有」則是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問題,只有國家認同分歧與統獨問題)提出辯解,他說,在2000年他是在中共無意對台動武的前提下,保證在任內做到「四不一沒有」,但是這幾年中國不但不放棄武力犯台,還無所不用其極的將台灣矮化、地方化及去政府化,他做為台灣的國家領導人,為了堅持台灣的主體意識、落實社會公平正義,所以才以「四要一沒有」作更深入的闡述,期盼為台灣的定位與發展勾勒出可行的藍圖。6月18日,陳水扁正式提出希望透過連署提案,在「大選」一併舉行所謂「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陳水扁辯稱「以台灣的名義,不涉及『國號』變更,也沒有違背『四不』承諾」。足見陳水扁是有計畫的推動這項「准台獨公投」。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裡曾強調,美國希望兩岸對話及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在被追問對以「台灣」之名推動加入聯合國的看法時,艾瑞裡說,「那是單方面改變現狀。」總統府副秘書長裘兆琳到華盛頓宣達「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案」遭到美方拒絕;之後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大會上,衛生署長也無法像過去一樣,與美國衛生部長會面。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的不滿已經不是普通程度。前些時候台灣當局力推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結果交世衛大會表決遭148票反對,所謂的「友邦」還跑票,美國也不支持,可見要以台灣名義加入國際組織有多難。
但在陳水扁擺明不甩美國,已把戰線拉到今年九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縱使美國務院已講得很清楚,美國不會支持,扁還是照推,花大錢在美國請公關公司遊說、辦視訊會議,積極造勢。美國國務院十八日以強硬的語氣說,「美國支持台灣加入非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適切國際組織。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下,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在內。」「美國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灣地位之設計,包括『是否以台灣為名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這樣的公投不會實際衝擊台灣與美國的現狀,但會升高台海緊張。」「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是台灣人民的關鍵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安全利益;更重要的,這樣的(公投)行動顯然違背陳水扁一再對布希總統以及國際社會所作的各項承諾。我們促請陳水扁展現領導風範,放棄這樣的公投之議。」
近四年前,針對公投,美國的立場是「有的反對,有的不評論,有的不支持」,換言之,尚有商量餘地。去年的「終統」,美國起初也只是要扁公開說明立場。這回,美國雖然明白要求陳水扁勿倡此議,但美國的說法似乎又為扁留了餘地。雖然有媒體誤以為美國要求扁retract(收回)入聯公投,但陳水扁去年早就透過美國獨派組織向他遞交「台灣入聯公投請願書」,國務院要求陳水扁reject,亦即指這是別人的提議,扁身為領導人應該有智慧拒絕;仍為陳水扁未違背四不一沒有預留餘地。因此,美國罵歸罵,阿扁台灣公投入聯案照推照做,問題是美國真的會大動作制止陳水扁?或者只是罵罵阿扁,敷衍北京當局?
也許美國可以拒絕協商自由貿易協定做為懲罰,甚至進一步改變支持台灣維持適當「邦交國」數目的政策,或者陳水扁8月出訪中美洲時,只能過境阿拉斯加、夏威夷等美國本土以外城市,甚至如去年5月一樣,拖拖拉拉,到最後才給答案。但一來阿扁已無法連任,過境安排作用不大;再者,美國仍希望握住台灣牌以牽制中共,因而即使對阿扁氣到頭頂冒煙,大約只能轉而對即將訪美的謝長廷施壓,但同樣效果令人懷疑。實際上台灣的外交很多地方必須借助美國的幫忙,比如有「美國後院」之稱的中美洲、位處太平洋島鏈戰略位置的南太平洋島國,或非洲地區,美國當然不樂見大陸「整碗捧去」,但民進黨當局顯然明白美國心態,在美、中對抗的夾縫中,有恃無恐,吃定美國;於是推動台獨的動作越搞越大。
令各界意外的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對阿扁的台灣公投入聯案不但未如以往藍軍制式對綠營痛斥一番;反而對美方表達強烈不以為然的態度。馬英九表示,他看到美國國務院聲明後感到很遺憾,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在聯合國卻沒有適當的代表;他認為中國大陸在聯合國,「不能代表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馬英九強調以「對台灣有利、符合台灣尊嚴」的方式加入聯合國,是許多台灣民眾的心聲;但若像陳水扁一樣,把「以台灣名義」當為唯一手段,是有特殊動機的,簡單說不是真心想加入,只是想選舉操作,等於是把自己的路限縮了;只看到政治上的選舉效益,但對於台灣加入聯合國,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由於美國對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台獨動作,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多半以為國民黨、親民黨等藍軍會出面反制。但親民黨明顯已難在台灣政壇續航,留下國民黨既要回應本土化、又要反台獨,經常落得裡外不是人的窘境。布希總統執政前期,視中國為威脅而且利害共享者,大玩台灣牌,不惜放話美國要協防台灣,對陳水扁多所縱容;導致陳水扁以為,布希政府開給他一張「空白支票」,大步朝「四不一沒有」的反方向前進。等到布希反恐戰略幾至解體並且深陷伊拉克危機,不得不改變中國政策。卻發現陳水扁成為難以約束的「麻煩製造者」,實際上,陳水扁根本是布希政府慣壞的小牛仔,即使美國欲與中共聯手管束陳水扁,不要踩紅線、製造兩岸衝突,但美國內部始終未曾放棄打台灣牌的念頭,終於導致美國越來越難以掌控兩岸關係的變化,等於拿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安全開玩笑。
反觀中共,對國民黨執政時期推動的國統綱領,中共當局也是百般批判,說它是「國家不統一綱領」;甚至對辜汪會談達成的「九二共識」,同樣也是內外有別,對國際強調「一中原則」、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反對國民黨倡議的一中各表。結果,給了民進黨及台獨很大的活動空間:「既然中華民國玩完了,為何不推動台灣正名?」
2004年總統選舉,陳水扁大玩公投綁大選,美國也只是口頭叫叫,公投還是投了;「319槍擊事件」,美國承諾還連宋公道的支票跳票,使藍軍更加認清自己的命運必須自己主宰;面對2008年總統大選,藍軍當然對美國不能也不應再有所期待,更沒有必要單獨挺身陪陳水扁玩台獨遊戲。如果美國、中共都不在乎,套句美國俗話:「Whocare?」從而馬英九對台灣公投入聯的反應,正是清楚而準確的向美、中傳達以下訊息:
1、如果美國繼續縱容台獨組織及政黨在台灣肆無忌憚的搞台獨,美國終會被捲入她所不願捲入的台海衝突。
2、美國必須珍惜與國民黨傳統的情誼,否則,對台海情勢,美國將失去她最可靠的戰友。
3、如果美國繼續操弄台灣牌,導致兩岸關係長期陷入對抗、失衡,將會引發多數台灣人民的反感,屆時,一旦反美情緒擴散開來,美國將失去她在遠東地區忠誠的夥伴,美國太平洋防衛島鏈將告斷裂,美國在亞洲將更難立足。
4、如果中共繼續以大國霸權心態,漠視並扭曲兩岸分治的事實,將會使台灣主張統一的勢力進一步式微;如果國民黨無法扭轉綠營的台獨意識「新文革」,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將難以實現。
5、如果中共繼續強硬打壓並封鎖台灣國際空間,等於提供台灣台獨政黨散播台獨種子新的土壤;兩岸更難建立和平交流的框架。
6、最重要的是,如果美、中對台獨政黨及其成員存在幻想,一方想利用、一方想統戰;搞些代理人戰爭,將造成理性力量被淹沒,美、中最終必須被迫收拾代價驚人的殘局。
馬英九表示,明年大選獲勝後,在近程方面,他主張應由朝野政黨組成跨黨派委員會,共同監督兩岸事務推展;在中程方面兩岸應同時回到九二共識,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功能;長程則應立法另組「聯合委員會」,可組仿國際作法組織「兩岸架構」,以各領域專業人才共組jointcommission(聯合委員會)的方式,由專業幕僚處理經常性事務,處理兩岸經常性事務談判,不是為了某個議題,才組團談判。他並且呼籲朝野「不要把兩岸關係當國內消費題材」,他認為朝野應組成跨黨派委員會,一起監督兩岸事務的推行,這一定要各黨都有共識才能進行;否則兩岸關係若淪為黨派攻防的議題,會很難成功。馬英九說執政後將立即三管齊下,展開三通談判、全面小三通、週末包機正常化等。
回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自2006年2月初,赴歐進行13天的市政考察及經貿招商之旅,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指出前黨主席連戰的大陸之行是「破冰之旅」,但「冰仍未完全破」;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將推動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比如在教育領域進行正常交流,讓大陸的學生有機會到台灣讀書,「雙方在讀書階段互相瞭解,才是兩岸和平長期穩固的因素」。馬英九在倫敦政經學院發表談話。馬英九將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概括為"3C2P",即主張兩岸從對抗(Confrontation)、和解(Conciliation)過渡到合作(Cooperation),以期達成和平(peace)與繁榮(prosperity),即「二P目標」。
2006年3月底,馬英九在成功的8天訪美行期間,提出包括在「九二共識」下恢復兩岸對話,達成30-50年和平協定暫時框架與軍事互信機制,改善兩岸經貿關係,與大陸協商台灣對外空間及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要爭取台灣承認大陸學歷,也希望大陸學生到台灣讀書等「五要」。在哈佛大學的英文演講「和平與繁榮的願景」(A Vision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提醒中共應該要多給台灣一點國際空間,「否則後果要自負」;並且建議兩岸應建構「台灣國際參與的暫行架構(modusvivendi)」。馬英九訪美期間再三強調,他接受一中原則,但他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兩岸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致力於維持現狀,台灣將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合夥人,是和平製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
馬英九2006年5月7日在新加坡臨時增加行程,參觀當年「汪辜會談」的會址;他重申「九二共識」的存在,並肯定其歷史意義;他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九三辜汪會談!」。六月中,馬英九在訪印期間,進一步提出他的兩岸政策方向是先依一中各表促成「互不否認對方」,台灣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基調下,全面與中國大陸及亞太國家發展互利的經貿關係。「相互承認」(mutual recognition)既不可能,也許可以向「相互不否認」找出路。他認為「互不否認」並非用來立即解決兩岸僵局,只是先營造雙方態度轉變的氛圍,以待兩岸出現更大空間,若雙方一邊是烽火外交、一邊是寸步不讓,只會造成彼此更多消耗,兩岸都要在非常困難情況下找出解決辦法,這是務實想法,並非心存幻想。反之,一步步追求法理台獨才是幻想,幻滅後失望反而會更大。
國民黨在2005年召開的第十七次黨代會上,把4月間連戰主席和胡錦濤總書記簽署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兩黨商定的五項共同促進的工作列入國民黨的政策綱領。今年國民黨十七次黨代會將進一步把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列入黨綱中,足以證明國民黨追求兩岸和平、雙贏的決心。大陸所謂「台灣問題專家」「馬英九執政後,兩岸關係可能倒退」的說法。不僅是建立在錯誤認識上的推論,更會將造成台灣促進兩岸和平力量的挫折,這種在兩個個體間,狹隘的「唯我中心」論點,全然不考慮對方個體立場,欠缺對它方的理解心,正是造成兩岸兩會協商機制中斷的原因。對於馬英九提出的具體意見,中共雖然曾透過發言人李維一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就雙方共同關心和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共同市場的問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但最重要的不是含糊的堅持「九二共識」,而是至少做到兩岸互不否認,一中可以各表。否則,中華民國真的玩完了,那麼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也就玩完了。◆
社論
七七事變70週年
香港回歸10週年
美國與對台政策
和平統一與國號
台灣大選展望
台灣事情
李登輝訪日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