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茫茫 後繼無力

評馬蕭配沒有政治願景的現實主義路線

吳瓊恩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千山萬水我獨行,
藍海策略,另闢蹊徑
前 言

前面這首詩出自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的一首名詩The Road Not Taken的最後一句。中譯所謂「藍海策略」系最近一本暢銷書名,意謂企業投資要創新,另闢蹊徑,不要在飽和的市場內,捉對廝殺,形成一片紅海。

在政治市場上,陳水扁七年多來的「台獨鎖國政策」,早已使台灣經濟邊緣化,幾乎走頭無路,這其中經濟問題是表象,政治路線的模糊,與中國民族主義精神的喪失,無法挽救北京當局寄希望於台灣同胞的最後期待,而造成兩岸的冷漠與冷對峙,才是台灣經濟難以救藥的主要原因。國民黨的馬蕭配對此有意忽略,無膽提出兩岸以中國民族主義和中華文化來凝聚孫中山「振興中華」的偉業,暗中呼應美日維持兩岸僵局的現狀,以爭權固位,享有未來的名利,這種以「台灣主體性的本位主義」,不顧兩岸「互為主體性」的願景,欲求台灣脫困,反而緣木求魚,與陳水扁的思路何異?

國民黨最大病痛在於只有短視的現實主義而無崇高的政治願景

威權時代的國民黨尚有假性的政治願景如「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口號以凝聚民心士氣,亦未放棄中國民族主義精神,面對國際強權,雖能忍氣吞聲,尚知不甘為強權所利用,以作為制衡中國的棋子,勉強維持中國人的一點尊嚴,尚能以智慧維持台灣的現狀。

李登輝時代以日本軍國主義的皇民思想,尊後籐新平為導師,開始動搖台灣人的民族氣節,再加上陳水扁的民族虛無主義,不知「小國守拙」的道理,再三挑戰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招致美國不斷地壓抑台獨與干涉內政的藉口,可謂自取其辱,已無民族尊嚴可言。

面對如此險惡的環境,國民黨終於棄守中國民族主義的防線,所言所思,只有救台灣、為台灣奉獻、「台灣到了這個地步,你我都不能袖手旁觀啊!」(馬英九語)這種狹隘本位主義的主體性思維,能代表真正的理想主義精神嗎?台灣今天的困境何嘗不是面對民進黨權力的挑釁,失去論述能力,對本土化的攻擊招架無力的結果,乃至於對民進黨拿香跟著拜所造成的後果,一言以蔽之,這是失去信心的症兆,結果只好在台灣講六四事件、法輪功事件,到了北京只敢談生意,不敢向老共提民主化議題,而在台灣面對民進黨則不敢提中國民族主義,只知討好觀眾,博得掌聲贏得賞錢,卻忘了政治路線的堅持即是一種理想精神的奮鬥,也是政治領袖真正的魅力所在。

評估政治領袖的標準在哪裡?

政治領袖的魅力或政治精神,寄托在他的政治路線的提出和堅持的毅力。觀察國民黨的發展歷史,自蔣介石清黨以來,只見派系鬥爭和人際關係的恩怨,愈演愈烈,缺乏路線鬥爭,以路線決定人事的安排。很遺憾馬蕭配又落入這一長期的歷史陷阱而渾然無所覺。劉兆玄看到了馬蕭配可互補,只看見表面上的什麼財經背景和南部人,還有什麼老蕭對李扁都親,有助開出淺綠票,這種小學程度的加減法,竟然也能浮出檯面,而老蕭說「台灣不夠務實、不肯開放,唯有務實、開放與穩健,主動出擊,才能再建經濟奇跡,佈局更廣的國際戰略」這種連高中生都會說的話,竟然也會讓天真的馬英九大為折服,當場邀請他擔任副手。

眾所周知,台灣經濟的前途有賴於一個中國的堅持,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認為北京當局無法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兩岸經貿往來「能放的都放到差不多了」,如果要進一步開放,就會觸到政治瓶頸,這些政治問題不解決,兩岸經貿交流很難進一步突破。試問馬蕭兩人,你們兩岸政策的藍海策略在哪裡?謝長廷可以提出「一國兩市」、「憲法一中」的主張,你們如何與他區隔?模糊兩岸政治關係的議題,空講救台灣的經濟困境,未免天真?何況陳明通昧於兩岸關係現狀,馬蕭竟無信心,也無能力批駁,這樣的領袖還有追隨者的動力嗎?

馬蕭兩人不敢為天下先的秘書性格,看不出民進黨政策的盲點,只能拿香跟著拜。中共今天全力搞經濟建設,只要台灣不搞台獨,可以維持兩岸現狀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拚命保衛中華民國的存在,不願因台灣共和國的出現而發生戰爭,延誤經濟發展。台灣既然是中華民國的一省,當然也就是中國的一省,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至今尚未統治台灣而已,但台灣的主權,在台灣共和國成立之前,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尚未能有效統治台灣,但在法理上仍屬於中國,此誠國際關係所認可,非中共主觀性的胡扯。

可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民進黨的鎖國,因自已主觀性的胡扯,經濟邊緣化是自然的事,國民黨想挽救台灣經濟,卻閃避「一個中國」的主張,空講救台灣同樣都是無可救藥,悲乎!

蕭萬長對經濟是外行,頂多有一點事務官的經濟工作經驗而已,他從年青時擔任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領事開始,習慣於以其笑容迎合他人,博得好感。更深知中國文化心理,以「黎伯伯」的稱呼取代「黎大使」,以討好長官,從此平步青雲,靠此種Human Skills步步高陞,取得權位,這種能力只是評估中級主管的標準而已,非高階首長的核心能力。高階首長的核心能力表現在提出願景與堅持路線的能力,要敢於為天下先,提出方向策略,並以抽像概念表現出來,此即conceptual skill,馬蕭兩人的成長背景,在威權領袖的嚴厲領導下,一個因聽話的乖寶寶,由上而下的空降,靠謹言慎行的保守性格,取得威權領袖的歡欣;另一個則由下而上靠那張似真笑似假笑之相,以迎合長官,獲取權力。其實,在國民黨的政治生態環境中,類似人員多如牛毛,他們不敢有路線之爭,都是威權領袖長官意志下的技術官僚或辦事員,缺乏領袖魅力。這種領袖魅力必須在艱困的環境中,既能拿主意,定策略目標,開始時有千山萬水我獨行的信心與毅力,最後接收成果時淡然於名位,欣然於政治路線或政治生命得以永續長存,這樣才有領袖的魅力或strong leadership,非長期坐辦公桌,迎合長官意志,而出人頭地的官僚所能俱備。

結 語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當時的黨外,現在的民進黨,敢於向國民黨嗆聲挑戰。你獨裁我民主,你統一我獨立,你經濟我環保,你資本家我勞工……勇於做出政治市場的區隔,真正實踐藍海政策,他們並非真有什麼「真實信仰」,主要是實現個人自我中心的主體性得到舒發與滿足,當得到權力的舒發與滿足後,下一步的目標或理想,頓時成為虛無飄渺的東西,在權力的驕傲下,瘋狂的追求金錢與性交易的滿足,以填補理想虛無後的心態。

令人奇怪的是,國民黨人竟然對自己的主張愈來愈無信心,棄守自己一貫的信念,拿香跟著拜,節節敗退的結果,連自己是真中國人?假中國人?真台灣人?假台灣人?不是說不清就是不敢說。

國民黨從政人士,時間愈久愈有錢,也就愈脫離他所賴以支持的群眾。莊子:「今富人,耳營鐘鼓管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這是個價值混亂的時代,有什麼樣的群眾就會出現什麼樣的領袖,像馬蕭配這樣不敢為天下先的政治人物,照道理說已非領袖之才,明年能否當選,已超出理性分析能力,但可以肯定者,如果落敗,國民黨已無為政治願景、政治路線、政治理想而艱苦奮鬥的人物,這是國民黨長期在自以為是的現實主義下所得的報應,也是被共產黨趕到台灣,被民進黨趕下台的思想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