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棒與胡蘿葡

賴斯的「美國現實主義」就是帝國主義

陳毓鈞
(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


美國國務卿賴斯六月七日晚間向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表示:「美國現實主義處理因應世界的現況,但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自由,更公正,更和平,更繁榮,最終是更安全。雖不完美,但是更好。」這一段話,聽起來實在諷刺,對照布希政府上台以來,賴斯歷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到國務卿,負責美國主要外交決策,但今天的世界現況卻和其所說背道而馳,甚至比柯林頓政府所訂下的比較自由、和平、安全和繁榮的世界之外交成就,更不能相提並論。

賴斯口口聲聲說布希政府是承繼美國現實主義百年外交傳統路線。不知是不是沒有熟讀美國外交史,賴斯對美國百年外交之論述,實在令人訝異,熟知美國外交的學者專家都一致認為美國外交和歐洲外交不相同,美國外交性格帶有濃厚的道德主義色彩,因為受到基督教化思想之影響。而歐洲外交則是以國家與民族利益至上的赤裸裸之現實主義外交,還演變成具有帝國主義性格的外交。即使到了二十世紀美國成為強權之後,美國並沒有完全背棄自立國以來所具有的一些道德理想成份。

一般認為,二十世紀的美國外交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兩條路線互相較勁的結果,此一說法大致不差。被史學者公認為二戰之後最有成就的外交總統尼克森,其和季辛吉合作共創美國現實主義外交輝煌成果,然而尼克森辦公室掛的照片並不是美國現實主義外交鼻祖老羅斯福總統,而卻是廣受推崇的道德理想主義者威爾遜總統。尼克森在其回憶錄及著作中,亦一再提到他的外交政策,係一種道德現實主義。

美國前總統卡特,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最近曾為文批判布希政府的外交完全背離了美國傳統外交的精神。的確,美國不管是超強權或是單一獨霸,都還會遵守聯合國的作用,追求同盟協商精神,追求自身國家利益之外也促進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談判妥協是常態,而武力戰爭則是非常態。不過,布希政府一上台就揭舉單邊主義外交,迷信強權武力,視聯合國如無物,捨常態不為而用非常態手段來遂行霸權外交,甚至還企圖建立所謂「新型美國帝國」,想與羅馬帝國爭輝。在美國的外交史上,確實沒有出現過像布希政府如此地胡作非為,使美國的國際形像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布希常說他要傚法前總統雷根,但是他那能同雷根相比。雷根是傳統保守主義者,雖然對蘇聯強硬,力主維持美國強大軍力,然其外交、經濟政策卻十分有彈性和務實,也重視國際協調,采多邊主義外交,聲望居高不下。布希的父親老布希,一向屬於共和黨內的溫和派,其外交路線更是以實際利益和國際合作著稱,而擔任美駐聯合國大使的老布希更明白聯合國的重要性。民主黨的柯林頓外交,走自由與保守折衷的路線,絕不堅持意識形態,特別是在國際政治方面。然而,以雷根時期的新右派為基礎的布希團隊,宣稱要執行新保守主義政策,卻同溫和中庸的雷根不同,他們力行極端的意識形態,迷信武力,缺乏同情心,不遵守國際規範,輕視法律,堅持美國至上以及基督新教文明至上之觀念,自大傲慢,把世界搞得對美國怨聲載道。

其實,賴斯早在擔任布希任德州州長的顧問時,就已在《外交事務》季刊發表過文章,宣稱若布希當選總統後的共和黨政府將全力促進「美國國家利益」而非「國際社會利益」。可見賴斯早具有「只管自己生存,不管別人死活」的狂妄自大自私心態了。難怪她在演說中強調老羅斯福總統是「美國現實主義的精神導師」。席奧多‧羅斯福是美國進入二十世紀之初的總統,在內政上他是「進步的理想主義者」,但在外交上卻是「極端的現實主義者」。他為了使美國成為世界強權,以和英、法強權平起平坐,提倡「國家主義」(即美國民族主義),在中南美洲及遠東大肆擴張,對弱小國家威逼利誘,也就是有名的「巨棒與胡蘿葡」的政策,而他的「炮艦外交」更是形同帝國主義的行徑。所以,布希團隊有這樣一位外交精神導師,也難怪今天的美國會陷入如此不堪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