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節點的思考

楊開煌
(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一、兩岸關係節點的紅線

今年8月6-8日中共「國台辦」的「海研中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實踐與前景」研討會,兩岸四地學者近百位與會,本次會議顯然關注當前台灣民情、選情,也對明年台灣可能的政治變局劃出清楚的紅線。所以整個會議的重點就是張志軍主任的發言,然張主任發言的重點就是為兩岸關係重要的節點劃出紅線,張的講話重點有五:

A.兩岸關係今後的路應該如何走這一嚴肅重大命題,進行熱烈討論,提出各自看法。我注意到,雖然大家看法、主張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應該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

B.台灣社會深刻變化,政治紛爭不休,兩岸關係屢遭干擾,再次處於重要節點。兩岸關係今後的路應如何走這一重大問題,再次擺在了兩岸同胞面前。這是軟性對台灣選民的勸導。

C.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行穩致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所有負責任的政黨都需作出明確回答。這是直接告知台灣反對「九二共識」的政黨,在此一原則性問題上,政黨只能有明確回答,不可能含含糊糊,矇混過關。

D.「九二共識」或者更準確地說其核心意涵,不是無中生有、憑空談出來的,它是兩岸雙方對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和現狀的共同確認,是兩岸雙方授權認可的,不是哪個黨的專利,也沒有強加於人。張在面晤時,特別強調此點,他認為是台灣的領導人在此一原則性問題,偏離了行道,對台灣民眾對「一中原則」 的認識產生強加於人的誤解。

E.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辦好事、辦實事,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更好地滿足兩岸同胞共同期待。」但也「希望台灣有關方面也能從維護兩岸關係大局穩定,增進兩岸民眾福祉出發,多做有利於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和親情的事。」這是回答台灣執政黨的某些疑慮,強調這是雙方共同的努力。

顯然台灣執政當局的作為,已經使得「國台辦」在落實「對台政策」的事務上,在內部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所以在此次會議的氣氛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種「中國崛起有前途,台辦工作頗無奈」的感覺,是以大陸學者不約而同地更強調把自己的事辦好,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在此情況下,有兩種可能的轉向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一是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轉向解決台灣問題;二是再度與美國進行預防合作,控管台海危機。

二、張志軍訪美強化預防性管控

張志軍8月13日和14日到美國進行工作訪問,訪美期間與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及亞太助卿羅素會晤,雙方必然對包括蔡英文訪美、明年台灣的政治變局等在內的台灣問題交換了意見。

會後張志軍在記者會上說:兩岸關係如今再次處於重要節點,面臨兩條道路的選擇。一種選擇是堅持「九二共識」,繼續沿著和平發展之路前行。另一種選擇是開歷史倒車,回到「台獨」邪路。不同選擇會有不同結果。他還說,我們希望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保持和平穩定發展。我們也有能力和信心來應對各種情況發生。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我們立場堅定,不會有絲毫動搖。

對美國方面,張志軍表示,希望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作出建設性努力。(張志軍訪美:兩岸處重要節點 面臨兩條路選擇,http://news.ifeng.com/a/20150816/44441230_0.shtml,《海峽都市報》,2015年08月16日)

這裡有三個重點,第一對中國大陸而言,台灣只有兩種選擇,非此即彼;第二我們也有能力和信心來應對各種情況發生;第三希望美方切實恪守承諾,作出建設性努力。

從前面的兩點來看,在「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轉向解決台灣問題」上,中共官方似乎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對美國方面,只是「希望」和「作出建設性努力」的說法,相較於去(2014)年張志軍主任的美國之行,當時美國的講法是,「在台灣問題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積極評價六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歡迎並鼓勵兩岸關係良好勢頭能夠繼續保持下去。」(國台辦談張志軍訪美:美方表示一如既往堅持一中政策,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09/10/c_126970295.htm,2014年09月10日,新華台灣)可以嗅出,美國在今年的對大陸的講法,在態度上是消極的。再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科比(John Kirby)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美國對台安全承諾不變,確保台灣擁有自我防衛能力是美台之間最重要的事項,也可得到印證。

中、美雙方目前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上雖有交集,但在台灣問題上仍存在原則性的分歧。從而我們也可以預估「台灣問題」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的氣氛下,其敏感性似有增加的趨勢,順此邏輯,在9月的「習歐會」上台灣問題有可能再度端上桌面,成為議題之一。

三、兩岸關係vs.台灣問題

兩岸關係的發展一直是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然而又分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和影響台灣問題的因素。對中共而言,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通常包含了大陸的對台政策、台灣的大陸政策/兩岸政策以及美國的亞洲政策/東亞政策,三方政策的互動,即形成兩岸關係的結構;至於影響台灣問題的因素則是大陸自身的發展,台灣的發展和美國的中國政策。

從此一角度看,處理兩岸關係的和平是相對容易的事,因為各方都不樂見衝突,各方的政策也是以和為先。然而處理台灣問題相對地難度比較大,因為台灣問題涉及各方不同的目標和當下的行動。如眾所周知的中國大陸期待的台灣問題最終達成和平統一,從而將兩岸關係轉化為內部關係;至於台灣方面以目前的社會生態至多是和平不統一,希望將兩岸關係轉化為特殊關係或特別的兩國關係;而美方從自身利益出發要求台灣問題要維持美方所解釋的「現狀」,要求維持兩岸之間模糊關係;這樣利益三方在和平之下的目標各自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不同,自然就增加了彼此的努力建構和平的行動的猜忌,是台灣問題的發展反而影響到兩岸關係的和平。

然而,兩岸關係是世界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係,世界的格局在變化,兩岸關係的格局也不可能不變化,所以兩岸關係需要更有發展性的、更加穩定性的和平機制或協議才能保障和平的發展,這樣看來習近平希望兩岸關係有變化,則必須從台灣問題入手,才能釜底抽薪,一勞永逸。但是台灣不配合,美國也不會配合。因此,對習近平而言,解決台灣問題從兩面下手,一方面是打鐵還須自身硬,另一方面是兩岸的心靈契合。

四、習近平的對台政策

面對兩岸關係的重要兩個節點:一是中美關係從兩岸關係的合作到台灣問題的矛盾,以及台灣政局的生態性變化,習的對台策略採取了大力強化自身,影響台灣的選擇,將中國大陸的發展和台灣問題的解決整合起來;其次是將胡的共同家園落實到兩岸心靈契合的作為,開放更多的社會交流,推動兩岸人民的感性認識,擴大兩岸城市交流。

從「打鐵還須自身硬」的角度看,目前中國大陸正在推動的「互聯網+」、「2025中國製造」、「一帶一路」三大政策是屬於改造中國的大戰略,「互聯網+」是抓住新一波現代化的生產力,中國大陸認為「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時代」是未來人類生活的新趨勢,面向未來打造未來社會;「2025中國製造」是30年的建設「製造強國」進程的規劃的第一步,除《中國製造2025》之外尚有《中國製造2035》、《中國製造2045》,配合兩個100年的小康策略,到2045年將中國大陸推到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一方陣(與美國相似),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一帶一路」則是重塑海陸戰略,擺脫80年代《河觴》的海權戰略的唯一發展思路,聯歐亞、接南亞、跨非洲的大戰略,這三大戰略的努力過程中,不僅僅是中國大陸自身的脫胎換骨,帶動世局的新引擎,也是台灣真正必須面臨發展和孤立的抉擇。

從兩岸「心靈契合」的角度看,我們看到台胞卡、青年創業基金的推出及城市交流的擴大,特別是在非國民黨市長下,啓動的台滬交流,可以說是城市交流新起點,柯文哲在上海市也期望這次雙城論壇能順利圓滿,成功讓兩岸有更多密切交流、增進更多的善意及互信。而且這次除了參加雙城論壇之外,也增加民間參與的部分,如社區醫療、智慧城市、青年創業、融合現代與傳統文化的新城市四個分論壇,參與人員大大增加,柯認為透過雙方更密切的民間參與,可以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些說法和期待,應該也是大陸方面在兩岸關係的重要節點時機的期待,也是兩岸透過地方政府的努力,建構「心靈契合」的新作為、新方向。

五、結 論

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節點,台灣的選擇是什麼,是維持現狀?是勇敢地踏出和平協議的一步,是反對「九二共識」,逐步退出現代社會,還是參與變局,成就台灣的未來,每個台灣人不但為自己作選擇,也必須為下一代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