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兩岸共寫中國抗日戰爭史

方 焰
(旅美評論家)


習近平主席7月30日提出,要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寫史書。這是一項具有必要性的重大工程。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0年,至今還沒有一部完整、全面、翔實、全體中國人民公認的具有高度公信力的抗日戰爭史。這不僅是中國史學的一大缺憾,更有嚴重的現實的負面作用。國際方面,日本右翼勢力不斷修改歷史教科書,歪曲、篡改、抹煞對中國和亞洲的侵略戰爭罪行,推動軍國主義復活,中國卻缺乏與之對抗的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歷史巨著。國內方面,台獨勢力正在利用台獨史觀對台灣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洗腦」,推行「心靈台獨」和「去中國化」;由於國共內戰後遺症作祟,台灣馬英九當局固守「只經不政」,拒絕兩岸政治談判,國共兩黨歷史觀的分歧難以化解,障礙著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

堅決反對台獨史觀

台灣中學生的「反課綱」運動向台灣和兩岸人民發出危險的警號,反映李登輝、陳水扁長期利用台獨史觀對青少年進行「洗腦」,開始顯現惡果,也反映蔡英文為了擴展票源,把黑手伸向年幼無知、容易哄騙的青少年族群,將遺禍後代,使台灣難有寧日。

台獨史觀由四個要素構成:一、台灣「獨立民族」論。台灣人民主要由中國東南沿海移民和島內原住民構成,從血緣、語言、文字、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解析,台灣都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這正是「兩岸一家親」的深刻根源。台獨勢力則編造多種謬論否定兩岸同屬一個民族,杜撰出「台灣人是獨立於中華民族之外的另一個民族」、「大陸與台灣是遠親近鄰」等邪說。二、以台灣為中心的「同心圓」理論。這是陳水扁時期編造的舊課綱的理論基礎。杜正勝等人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鼓吹台灣是世界上一個獨立的「中心」,由近及遠畫圓圈,依次是中國,再次是世界。因而將歷史教科書分編成三部史,重點是台灣史,其次是中國史,再次是世界史。三、根據「一邊一國」論,把國民黨政權列入「外來政權」,並且歪曲「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和本質,否定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成就和貢獻,誇大國民黨在台灣的錯誤與暴行。四、繼承日據時期「皇民化」遺毒,否定日本對台統治的殖民性、奴化性,抹煞日寇對台灣民眾的大屠殺,把日本殖民者描繪成「台灣現代化的建設者」,「認敵作父」,媚日賣國,顛倒是非與善惡。台獨勢力多年來堅持用這些謬論毒害台灣民眾。謊言重複多遍,就會被誤認為是「真理」。台灣的某些青少年已經被台獨史觀俘虜,成為台獨「接班人」或追隨者。反服貿、反課綱運動就是證明。

台獨勢力用台獨史觀蠱惑選民,目的是騙取選票,奪取政權,伺機實現台灣的某種形式獨立。台灣的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率大幅度超過洪秀柱、宋楚瑜,2016年台灣「大選」,蔡英文很可能勝選執政。截至目前,蔡仍在玩弄「空心菜」,堅持台獨黨綱,拒絕「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恢復談判與交往的政治基礎,否定這個基礎,將導致兩岸關係大波折、大倒退。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承諾,純粹是欺騙世人的把戲。蔡如果拒絕九二共識而當政,有理由作下列預測:兩岸兩會的交往面臨嚴重挑戰,存在停頓中斷的危險;已經達成的21項協議失去政治基礎,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出現嚴重困難;大陸民眾赴台遊的熱情,被迎頭潑冷水;台灣邦交國中長期等待與中國大陸恢復邦交的國家,將不再等待;海峽兩岸軍事實力將更加失衡,兩軍的合作也失去政治基礎。

蔡英文一旦登台,台灣綠營將歡欣鼓舞、額手稱慶,但是筆者卻不樂觀。台灣經濟、安全、國際活動空間等高度依賴大陸,失去大陸的支持與合作,台灣將陷入經濟衰退、生活下降、社會不安、多方面沉淪。這種局面將持續數年,但不可能長遠。「吃一塹,長一智」。台灣人民吞吃苦果後,會接受教訓而覺醒,推動台灣回歸兩岸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

消除國共內戰後遺症

中國大陸與台灣藍營的抗日史觀也是嚴重分歧的,但其性質與台獨勢力根本不同。台獨勢力及其史觀來源於日本軍國主義對台灣民眾的「皇民化」洗腦,和美國對台獨勢力的豢養扶植。它是分裂中國,背叛中華民族,崇日媚日、出賣祖國的。它與中國人民是敵對關係,屬於對抗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國共兩黨史觀的分歧始於意識型態分歧,特別是國共分裂和國共內戰,其性質屬於「一國之內,兄弟鬩牆」之爭,是非對抗性的可調合的矛盾。

國共內戰結束超過半個多世紀,經歷國共內戰的人們少說也已「七老八十」。人不能總被歷史恩怨所困擾拖累,應當「面對現實,與時俱進」。2005年,胡錦濤與連戰代表國共兩黨達成「五項願景」,開啟第三次國共合作;2008年馬英九上台執政,恢復兩會談判,簽訂21項協議,兩岸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在此種現狀下,仍揪住歷史恩怨不肯放下,實屬不合時宜,有害無益。

兩岸史學界共同研究、編寫抗日戰爭史,必須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和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台獨」,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兩岸共寫抗日戰爭史,必須樹立和堅持全面觀點、寬容心態,以中國全體人民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作為出發點和價值標準。抗戰時期,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全民抗戰,而非一黨一軍的抗戰。國民黨領導的國軍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從指導思想、指揮系統、戰略策劃、戰術戰法,都是相對獨立、有所不同的,國軍主要是在正面戰場進行陣地戰、消耗戰,八路軍、新四軍主要是在敵後戰場進行游擊戰、運動戰。當時建立起抗日統一戰線,但是國共分歧並沒有消除,而是「大敵當前,分歧退位,團結對外」。國共兩黨各自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對於抗日戰爭中的功過是非,各說各話,爭論不休。現在兩岸共寫抗戰史,就必須拋棄政黨的政治偏見,揚棄片面、偏激的思想方法,以科學、客觀、公正的態度研究撰寫歷史。

兩岸共寫抗日戰爭史,必須抓緊時間,廣泛深入蒐集相關的史料。有關史料散處兩岸官方與民間,由於兩岸長期未能統一,蒐集彙總遭到困難。現在經歷抗日戰爭的老人越來越少,相關遺址、遺跡、文物、證據、證詞等也日益損耗佚失。因此廣泛深入收集相關史料刻不容緩。史料是史著的基礎,也是揭示歷史真相,解決歷史疑團,化解歷史爭論的根據和利器。史料是否真實可靠、完整充分、經得起考證檢驗,將決定新編中國抗日戰爭史的質量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