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成「共識」,與國須努力!

評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從美國國際貿易政策的改變到英國脫歐,當前反全球化、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之聲四起,世界正在不確定性中掙扎,全球貿易自由化也面臨日益增長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國際上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抬頭。

一帶一路:堅持全球化道路

現在,世界各經濟體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自發展,必須和其他國家加強合作,才能實現更大的進步。相比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更加廣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對全球化道路的堅持,向所有國家開放,是一條國際合作的、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康莊大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和平發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應共同努力爭取達到的目標。中國就從自由貿易與全球化中獲益良多,目前已使八億人擺脫貧困。國企的國際化最大挑戰來自保護主義,即使目前有反自由貿易聲浪,中國依然不會停止繼續與其他國家合作。

中國於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這次高峰論壇會議的召開,有來自110多個國家代表參與,國際社會從智庫專家到國家政要,都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為世界帶來了新希望。提出倡議三年多來,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500多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各國經濟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一系列項目中,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支援,其中40多個和中國大陸簽署合作協議。中國已經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就共建「一帶一路」簽署了合作協定。論壇期間還將與近20個國家和20個國際組織商簽合作檔。

高峰論壇定位為首腦外交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定位是首腦外交,據統計,有俄羅斯總統普丁、義大利總理甄蒂洛尼、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Prokopis Pavlopoulos)、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緬甸國政顧問兼外長翁山蘇姬、吉爾吉斯坦總統等29個國家元首、9名副總理參加峰會。德法兩國因5月大選,改派政府代表出席。

英國將於2017年6月8日舉行大選,是英國國會下議院第56次大選,將改選英國下議院的全部議席。這次選舉適用2011年以來的新法律,必須尋求下議院的同意才能夠解散國會。依照《2011年固定任期議會法》,英國大選的選舉日期固定為每五年的5月第一個星期四,若在該法規定的原訂日期以外的日子舉行大選,需要下議院進行投票並獲得三分之二多數通過。2017年4月19日,下議院以522票支持、13票反對通過提早舉行大選。英國期待與中國加強合作建設「一帶一路」。保守黨首相梅伊(Teresa May)忙於6月8日大選,派財政大臣哈蒙德代表英國首相出席。

130多個國家的代表、60多個國際組織的89名代表,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世界銀行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都應邀出席。

「中國節奏」引領世界

由中國發起的,動用數十億美元資金支持這個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首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便形成如此大的與會陣容,這一倡議本身具有的強大吸引力起了決定性作用。包括國家元首、國家代表、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另外還有學者、專家、企業家參與高峰論壇,與會代表總人數達1,200多人,為「一帶一路」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嶄新角度的看法和建議,從而啟發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瞭解世界最新情況和國家發展。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概念既配合全球化的發展,為科技界和整體社會帶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概念由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的一個願景,目的是讓亞洲、非洲和歐洲之間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合作更加緊密,從APEC關注區域經濟一體化,到G20升級全球治理,再到「一帶一路」引領全球共贏發展,三場盛會就像三個台階,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話語權梯次上升。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促進彼此的聯繫及合作交流。

「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總人口占世界60%以上,經濟規模超過世界三分之一。貿易總額2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在其中20個國家設立了56個經濟合作區,涉及加工、製造、資源開發、農業、物流,以及研發等領域。中國並與「一帶一路」覆蓋的國家成立了11個自貿區。

「一帶一路」發展至今已漸漸成為一個依託歐亞大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復興,乃至提振全世界經濟的全球計劃, 藉由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會,整合歐亞大陸的經濟力量,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強貿易投資及增長動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開闢增長新動力,探索發展新路徑。

「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是開放的、包容的、是為自由貿易提供平台,為世界帶來新希望,也是對人類福祉的貢獻。尤其是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該倡議對所有相關國家來說,都是有益的。

美國警惕新國際秩序的出現

美國是一個霸權國家,無容諱言,目前主宰著世界的政治、經濟、意識型態,已透過錢權手段,發展成跨國壟斷集團遂行控制各國之代表。隨著川普總統推出「美國優先」政策,越來越多國家在向中國的這一宏大戰略靠攏。讓美國認識到「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乃決定派總統特別助理兼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的博明(Matt Pottinger)率代表團參加。不過,它已警惕到中國會以經濟合作為手段構築新的國際秩序。同時,美國「不滿」中國邀朝鮮參加「一帶一路」論壇,通過外交照會提醒北京,指邀請朝鮮代表出席峰會可能會「影響」其他與會國家。北京回應稱,歡迎任何國家參與新絲綢之路計劃。

俄羅斯認為「一帶一路」係中國有意將影響力延伸至其「後院」中亞,對中國存有警戒心。

印度是全球各大經濟體中唯一缺席這次峰會的國家,即使與中國關係不和睦的國家都派出了較高規格的代表團,而菲律賓、越南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也派出了元首級人物與會,印度輿論因此對政府缺席這次峰會採取批評態度,分析莫迪總理的消極態度源自其對中國意圖的不確定。這種對中國企圖的解讀過於以印度為中心,明顯源於中印邊境戰爭的後遺症。

印度、日本合推自由走廊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觀察,川普政府顯然已改變對中國政策,而莫迪政府的對中國政策卻仍停留在歐巴馬政府「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時代,顯然是過時的、短視的。莫迪抵制峰會,沒有派政府代表參加是戰略性決定,只有幾名印度學者出席。原因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主權的克什米爾,印度主張克什米爾是其不可分割的領土。「中巴經濟走廊」計劃中的公路和鐵路會通過克什米爾,連接中國新疆和面朝印度洋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將成為中國加強海洋戰略的基石。印度稱,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的部分業務「發生在巴基斯坦佔領的印度領土內」,「沒有一個國家會接受無視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業務計劃」。事實上,中巴經濟走廊與領土主權爭議無關。

印度和日本都拒絕參加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批評「一帶一路」試圖透過經濟貸款與興建基礎建設援助,左右弱勢國家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以擴大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面對中國以「一帶一路」援建基礎建設,擴大對相關國家影響力,印度與日本倡議建設從亞太地區到非洲的自由走廊,攜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抵制「一帶一路」以穩定區域局勢,印、日決定合資在東非進行基礎建設;日本也將參加印度在伊朗重要戰略港口查巴哈港(Chabahar port)開發港口經濟特區的計劃。另在斯里蘭卡東部,印度與日本也將共同開發春可馬里港(Trincomalee port);兩國還可能共同開發位於泰國與緬甸邊界的土瓦深(Daweideep)海港,防止這個地區被中國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

「己欲達而達人」

登高望遠,為世界謀福祉,與對手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己欲達而達人」,「我為人人」是中華文化中的王道精神,與當今世界霸權「人人為我」、「損人利己」或「損人而不利己」的理念背道而馳。「一帶一路」這個世界一體化的進程,擬通過新形式的過程讓被操縱國掌握自己的命運,尋求國際權力與財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此舉對那些動用金錢和武力,偽裝民主進行顏色革命,企圖持續控制世界者是無形的威脅。好事多磨,一帶一路要避開單行道風險,故此,為促進一帶一路的「倡議」變成世界一體化的「共識」,必須鞏固參與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