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的內政與外交初探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一、與過去迥異的總統選舉

代表南韓共同民主黨參選總統的文在寅,果然以壓倒性多數擊敗他的幾位對手,當選南韓第19任(也是1987年南韓政治民主化以來的第7任)總統。

南韓第19任總統選舉原訂今年12月20日,新任總統也原訂明年2月25日就職,但因前任總統朴槿惠任內涉嫌閨密醜聞、貪污、濫用職權,遭國會彈劾並經憲法法庭裁定彈劾案成立後去職,依南韓憲法規定新任總統必須於60天內選出,因此文在寅是非常時勢下造出的英雄,且已立即就任。換言之,文在寅任期比憲法原訂的5年任期足足多了9個月又15天。

黯然垮台後,朴槿惠所屬新世界黨支持率一落千丈,內訌繼之,今年2月1日,29位不挺朴槿惠的議員另組「正黨」,逼得新世界黨改名自由韓國黨,淪為南韓第二大黨。這次大選一共15人參選,可謂競爭激烈,後來有兩人退選,選票上僅印製13個候選人。總統選票的排名順序,是按照各政黨在國會議員席次多寡順序,比如文在寅所代表的共同民主黨,是國會第一大黨(有119席)、文在寅就是第一號候選人,自由韓國黨的洪準杓是第二號(第二大黨,有93席)、安哲秀第三大黨(39席)、劉承旼(排序第四,33席)以及沈相奵(第五大黨,僅有6席)。

以上這五名候選人都由政黨推薦,惟國會無席次者,則按黨名的韓文字母順序決定,無黨籍的排在最後,也以韓文的字母順序排定。選舉結果,文在寅以41.09%的選票大勝第二名洪準杓的24.04%,這跟原先民調距離並不遙遠。文在寅的勝選,顯示政權重新回到傾左的韓國自由派政治人物手中。

二、文在寅的成長背景和施政風格

文在寅現年64歲,從政經驗出於過去不凡的人生淬煉。他父母在韓戰期間逃出北韓咸鏡道,輾轉流離南韓。小時家境清寒,常至教堂領取發給窮人的奶粉糧食。文在寅在慶熙大學攻讀法律時,因反對朴正熙改行「維新憲法」被捕,在全斗煥時代違反戒嚴令再度被捕。

文在寅靠自修通過司法官考試,但因「留有案底」無緣成為法官,旋考上律師,2002年,成為盧武鉉參選總統的競選總幹事,2007年受盧邀請擔任青瓦台秘書室長(即總統府秘書長),並在盧武鉉任內促成2003年8月首次六方會談。盧武鉉繼承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推動「和平與繁榮政策」,主張南韓做為朝鮮半島的「平衡者」,並與美國保持距離,以增進和北韓交往與和解,盧武鉉2007年6月訪問北韓,與金正日舉行高峰會。

2012年文在寅以些微差距敗給朴槿惠,當年選上國會議員任職至今,他享有高知名度與高民調,他的勝選代表著歷經李明博和朴槿惠兩任總統長達九年多保守派主張親美、疏離北韓、維護財團利益等路線的終結。文在寅對朴槿惠的施政深惡痛絕,朴槿惠爆發醜聞後,文在寅即糾合反對派勢力,預備奪取政權,他痛斥朴槿惠施政不力,對北韓失去同理心,更批評南韓對美國的屈從,導致國家安全受損。

不過,對如何看待與北韓關係,目前南韓民意趨於兩極化。南韓國會是單一制,299席,今年4月才全面改選,任期與文在寅大致重合。傾向保守主義,主張強硬對待北韓,態度親美人士仍舊支持自由韓國黨,若與脫離朴槿惠新世界黨的「正黨」相較,得票率分別是24.04%和6.76%,兩黨在國會的席次分別為93席和33席,加起來比文在寅的共同民主黨多,可與安哲秀的39席、沈相奵的6席合縱連橫,給予文在寅莫大壓力。

文在寅首先須平復選戰期間出現的社會分裂,告訴民眾他不是「親北韓」,而是堅定防衛南韓安全、不向北韓妥協的領導人。至於對美關係,文在寅雖不能逼迫美國撤走薩德飛彈系統,但即將對美國表示與前政府不同的觀點,希望能在朝鮮半島安全議題上儘量維持南韓的主動。不過,求取主動,談何容易?

文在寅和盧武鉉一樣,可望推動兩韓對話、重估美韓關係、接近北京,惟這些主張不完全符合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美國將擔心,文在寅是否將刻意親近北韓與北京,疏遠和美國的聯繫。這個趨勢迥異李明博、朴槿惠時代,南韓與美國之間的互信怎樣維持,將牽動南韓安全和南北韓互動。

三、文在寅正極力推動多邊外交

就在5月14日,也正是文在寅上任的第五天,北韓從平安北道龜城一帶向北方的日本海域發射一枚「火星-12」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這是文在寅上任後的第一枚導彈,看來是要給他下馬威,但也再度觸發當地的緊張氣氛。針對這枚導彈,各國咸認飛彈「在技術上有實質進展」,雖然韓、美、日立即商議對策,且放話重申「與北韓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惟強調將堅決應對一切挑釁」。美國及其盟國語氣強硬,卻也無計可施。

根據日本防衛廳判斷,那枚「火星-12」型飛彈飛行800公里,升空高度達2,000公里,專家估計,倘若飛彈以拋物線發射,則距離將達6,000公里以上,對美、日、韓三國而言,當然不是好消息。川普總統深知,北韓飛彈技術如不受節制,總有一天能將核彈頭投擲在美國本土。

文在寅深深瞭解北韓核武發展與改善投擲技術的用意,以及各相關國家的憂慮,他也表示過願意和北韓直接會談的想法,因此在相當程度上,文在寅政府扮演的角色,就不再像李明博和朴槿惠時代完全偏向美、日的利益。這是他最近密集派遣特使分赴美國、中國大陸和日本與各國協商的基礎。

南韓《中央日報》前社長洪錫炫與川普總統會談後,提到川普說「願意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通過接觸實現和平」。經川普的邀請,美韓峰會將於6月底在華盛頓舉行。川普對邀訪文在寅相當積極,於其就職一個多月後即提出邀訪,頗不尋常。

文在寅多次強調,南韓須準備和北韓談判,盧武鉉執政期間文在寅和北韓曾有交手經驗,他有相當信心,怕的是他乾綱獨斷,聽不進不同的聲音。至於薩德飛彈系統,文在寅曾主張需在新政府成立後安裝,不過顯然它已成為現實。

文在寅的特使李海瓉5月18日在北京會見外長王毅,王毅在會見李海瓚時,特別提到2016年7月美國與南韓同時宣佈將設置薩德飛彈系統以來,雙方關係「遇到不應有的挫折」,這是「中方所不願見到的」。不過,李海瓚仍強調「韓中充分對話,以推動務實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顯然外交辭令較多,北京不見得照單全收。

文在寅頻向中國示好以彌補設置薩德系統而為雙方帶來的齟齬,殆可預見。尤其是解決北韓核武,仍須仰賴北京介入。對於南韓,川普不乏大聲吆喝,南韓夾在其中,怎樣維持在兩大強權之間,維持動態平衡,是文在寅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5月21日,北韓又從平安北道的同一發射場發射了一枚飛彈,這雖然不是ICBM,卻也被定位為中程飛彈,這已是文在寅任內的第二次(也是今年以來的第八次)。今後北韓發射飛彈,將會日益成為例行公事,這是文在寅的夢魘,無法壓制北韓的氣焰,可能使他的左派自由主義政策難以施展。

四、川普認為有可能與北韓談判

連川普都認識到有朝一日,美國與北韓都不免一談,因此未來美朝關係,仍有藉由對話而出現契機。針對最近朝鮮半島緊張關係,美國、日本、南韓三方面仍以過去參加六方會談代表為主體,積極研商對策。設若未來可望恢復六方會談,北京將恢復成為每次會談的東道主,對會談議程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對中國而言,目前可謂「外交形勢大好」,除了文在寅可望不斷靠攏,美國也更仰賴北京的「善意」。川普似比以前鬆軟,他甚至讚揚金正恩「不簡單」。美國藉由北京「傳話平壤」,只要北韓棄核,一切好說,包括金正恩訪美,甚至可能包括雙方建交。

北京則一直提醒美國,中國在意朝鮮半島「不亂、不戰、無核」,尤其是不許在中國門前出亂。川普政府目前為了加強和北京關係,不會挑戰這點。北京以逸待勞,擁有較大的外交優勢。

在這樣的情勢下,台灣最是「顧影自憐」。當東亞各國都以外交接觸求取自家利益,唯獨台灣不動如山(或更是「無處使力」)。蔡英文屢次說她要「維護台海現狀」,可是蔡政府的「去中國化」與「推動台獨」絕非「維護台海現狀」,反而是「破壞現狀」,這無非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世界變動不居,原本的「現狀」絕無一直維持下去的可能,蔡英文自詡「維持現狀」,最是脫離現實。

美國和北韓改變過去彼此威脅放話的「邊緣政策」,雙方展現對話意願時,北京外交力道可望進一步提升,蔡英文政府則更加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當蔡英文政府就是否能參加WHA多次「推特」、「嚴正譴責」北京時,說明蔡政府已無力招架。蔡英文堅拒「九二共識」,不理會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將來只會面對更多的外交挫折,其內政、外交、兩岸的全盤潰堤更為時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