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與中國之命運

劉綱紀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在「六四」風波和隨之又出現的東歐風潮之後,在蘇聯內部各種矛盾日趨尖銳的情況下,社會主義的前途問題成了全世界所關注的重大問題。我想,這在台灣也可能引起反響。特別是由於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的成敗直接與台灣的前途密切相關。《海峽評論》借對何新文章的討論而展開對社會主義問題的討論,我認為是適時而有意義的。一切愛國之士我想都不能不關心與中華民族的前途有重大關係的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不能僅靠「反共」或「擁共」的簡單的政治觀念就能解決的很實際、很複雜的問題。我不相信台灣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都一心希望大陸的社會主義遭到失敗,使大陸變成各資本主義大國所操縱和爭奪的地方,變成美國推進其世界霸權的地方。如果大陸的社會主義真的失敗了,會對台灣和整個民族帶來什麼影響和後果?

我已讀了《海峽評論》上台灣各位先生就何新文章發表的意見,很受啟發。特別是顏元叔先生的文章,對於大陸人民四十多年來的艱苦奮鬥給予深切的同情與理解,使我深受感動。此文已被大陸出版的《參考消息》全文轉載,我相信定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曉波教授希望我也著文參加討論。我忝列為本刊顧問,深感榮幸。而且古有明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雖不是一個專門研究社會主義問題的人,也想來大膽發表一些意見,以就正於高明。

缺乏理論的高度與深度

何新文章在反駁前些年大陸頗流行的全盤否定大陸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論調這個方面,起了好的作用(特別是在海外)。它提出的某些論點也有若干啟發性。我認為這都應當予以肯定。但此文之所以發生了相當顯著的好作用,情感性的原因似多於深入的理性分析。總的來看,此文是缺乏理論的高度與深度的。

說此文缺乏理論的高度與深度,首先表現在它沒有對大陸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及成就予以充分的估價和肯定。如它認為大陸十年改革開放主要是一個暴露矛盾的過程,這就大大貶低了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劃時代的重大成就。又如它認為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本身的興利除弊,這不錯,但遠遠不夠。我認為大陸的改革開放包含著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在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之後,打開了社會主義的一個大有希望的新的歷史時期。我認為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雖然不能說一無是處,但有嚴重的弊端。它在經濟上窒息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政治上又導致了個人專斷獨裁,在黨內產生了一個享有各種特權的官僚階層。這就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深刻的內因,也是當前蘇聯改革面臨的根本問題。

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從整個社會主義的發展史看,不過意味著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的終結,決非整個社會主義的終結。只有當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終結了,社會主義才能邁入新的歷史階段。當然,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曾作過擺脫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的束縛的改革努力,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敗了。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戈爾巴喬夫決策的失誤,二是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介入與滲透。

中國的情況則不同。50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雖然很受蘇聯模式亦即斯大林模式的影響,但毛澤東很快就提出反對一切照搬蘇聯,在蘇聯專家面前低三下四的教條主義和奴才習氣。他始終強調中國的社會主義必須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相結合。這是很正確的思想,也是今日中共所說「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由來。文革中,毛澤東曾提出打倒「官僚主義者階級」以及「黨內資產階級」。他誇大了實際情況,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因為中國黨內並不存在他所說的這樣的階級。但他的說法終究又給中共及廣大人民敲起了警鐘。

毛澤東晚年有嚴重失誤,但他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是有重大貢獻的。正是他力主擺脫斯大林模式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我認為不論在社會主義理論上或哲學上,毛澤東都有比斯大林高明的地方。

及至「文革」之後,鄧小平總結過去的歷史經驗,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方針,就更大大地把社會主義理論推向前進了。這不僅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至關緊要,對於世界範圍的社會主義運動也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何文對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成就及重大意義沒有予以充分的估價,這不能不說是一重要缺點。再如,何文在談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時說優越性就在於能夠集中力量。這不錯,但遠遠不夠。我認為優越性是在社會主義生產是以滿足和提高全體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為唯一目的,不是以為資產階級積累財富為目的。這是最根本的優越性。所以能夠集中力量,所以受到人民擁護,根本原因就在於此。當然,上述目的之實現,以及何文所說能夠集中力量,是同社會主義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分不開的。但公有制如不以上述目的為自己的唯一目的,它就不是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不可能具有社會主義特有的優越性。

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的論斷

再如,何文說社會主義的弊病是集中過多,當前大陸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生產力發展過快、生產過剩,都是一種表面的、膚淺的看法。理論上既不精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我認為從不會有什麼生產力發展過快的問題,過快的發展並非發展,問題是比例平衡問題),實際上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此外,何文大量的論點是論證不嚴密,經不起仔細推敲的,甚或是自相矛盾的。如他說馬克思所講工人階級絕對貧困化的規律,今天已主要不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起作用,而主要是在不發達國家起作用,這結論下得太輕率,並且與他說資本主義總危機即將到來,資本主義必定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看法很難統一。

又如,它說外國資本家到大陸投資僅僅是為了賺錢,這否定了世界各國確有一些開明進步的人士是真心希望中國經濟繁榮和現代化的(台灣的不少人士更是如此),雖然他也希望能賺錢。在說了以上的話之後,何文卻又熱烈建議日本資本家與中國齊心協力建立什麼經濟圈。

再如,何文認為日本經濟成功的秘密之一是沒有強烈的反傳統精神。明治以後幾十年中,日本人民之所以不起來革命,反對專制政治,是因為日本人有很強的民族本位意識和君臣國家一體的觀念。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不客氣地說,我認為這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的論斷。按何文的看法,就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像日本那樣成功地發展資本主義,就須拋棄反傳統。何文沒有看到大陸這些年來出現的反傳統思想的政治要害正是要求走資本主義道路。

至於何文提到的儒家思想與日本經濟發展的關係問題,我承認儒家思想至今仍有其重要價值,但我認為它絕對不可能完全解決經濟現代化、政治民主化的問題。此外,《河殤》一出現,我就對之持不贊同的、否定的態度,但我又認為大陸不少青年所講的反傳統是包含著反對封建思想束縛的要求在內的。對此,應予以適當的理解,並加以正確的引導。

外國記者有人認為何文是在為「六四」後的中共領導尋求理論根據。這是一種很淺薄的錯誤看法。中共關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理論在「六四」前早已系統提出,「六四」後又繼續貫徹執行和發展,用不著由何新來「尋求」理論根據。

我估計,可能是西方某些記者錯誤地認為「六四」後中共將改變改革開放方針,至少也削弱、延緩這一方針的執行,而何文又未把改革開放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並發了某些帶有「左」的色彩的簡單化的議論,因此記者就作出了上述錯誤論斷。說到這裡,我要強調一下,我決不否認何文正確的地方及其發生的積極影響,但我認為不宜對何文估價過高。

以上講了我對何文的基本看法,下面再來講一下我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由來、前途及其與台灣的關係的看法。

中國為何選擇了社會主義

歷史充滿偶然性,但偶然性後面隱藏著必然性,必然性通過無窮的偶然性來為自己開闢道路。中國是在「五四」運動後的國際國內的情勢下選擇了社會主義的。其歷史的必然性至少有如下幾點:

一、中國當時面臨著民族存亡的嚴重問題,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及日本不但不支持中國民族獨立,而且要打破、取消這種獨立,於是中國的愛國之士和廣大人民只有倒向堅決支持中國獨立的社會主義一邊。觀察中國的社會主義,必須看到它是與民族獨立問題不可分離的,至今也仍然如此。

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無從發展。中國老百姓不但不可能享受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繁榮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果實,反而倍受民生凋蔽、飢寒交迫之苦,於是只能向社會主義去找救星,中國未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要歸因於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深重壓迫。如果廣大老百姓覺得資本主義道路走得通,能給他們帶來利益,那末中國早就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用不著今天再來走。

三、中國古代思想大量繼承了原始共產社會的思想。道家提倡的「無私」,儒家歌頌的「大同社會」,都包含有利於通向社會主義的思想因素。這也就是說,中國優秀的傳統思想是有利於中國人選擇社會主義的。偉大的孫中山先生雖然不主張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但他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充滿好感。在中國條件下出現的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帶有某種程度的社會主義色彩,這決非偶然。

以上三條,特別一、二條,是帶根本性的,此外自然還可以列出其他的一些條。

前面已簡略提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不同於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它符合中國國情,很為完善而有創造性。它已經給大陸老百姓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帶來了許多實際利益,今後還會帶來更大的利益。中國社會主義勝利的最根本的保證在於它是與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的。這看來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十分重要。

中國社會主義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遭致失敗。一種情況是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在中國內部扶植某種政治勢力起來推翻中共及社會主義制度。如果從國際範圍觀察問題,不迷惑於個別的情況,那麼「六四」事件正就是這種做法的一次失敗的嘗試。美國現與中國有友好關係,我們也要盡可能維護這種關係。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存在,終究是美國推行其霸權主義的一大障礙,而且中國終將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不可小視的競爭對手。由於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現在西方新聞媒介又不斷地說美國的高技術武器是如何使中國感到震驚、害怕了。

我想,西方應該認識到戰爭勝負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今日的社會主義中國並不是目前的伊拉克,更不必說將來的中國。由於外國勢力的顛覆而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失敗,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很難變為現實性。導致中國社會主義失敗的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中共在「六四」後因為反對外部顛覆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向「左」轉,回到「四人幫」路線或某種修正版的「四人幫」路線上去。但事實已充分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中共是一個有豐富經驗的、成熟的大黨,決不會輕舉妄動。即使事情的發展小有曲折、波瀾,也不必害怕。

中共今後所要執行的路線,已清楚明確地寫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中。這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文件,它的思想正是中共改革開放路線的完善、發展,很值得關心大陸政局的人們加以研究。

不是最終完成的社會主義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而頗複雜的問題,需要在此作一些說明。很早以來就有這樣一種看法,它認為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產物,因此,一個資本主義發展尚很不充分的國家是根本談不上什麼實現社會主義的。它應當先致力於發展資本主義,待資本主義高度發展了,再來談社會主義。普列哈諾夫早已有此看法,這是他反對列寧進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論據。後來中國的托洛茨基派和陳獨秀對中國革命的看法也是這樣的,因此被稱為「托陳取消派」。

前些年,大陸又有一些人根據此種看法,聲稱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必須退回到資本主義去,大力發展資本主義,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上述論點,看起來很符合物質生產發展決定社會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實際上卻是置現實歷史發展的曲折性、複雜性於不顧的十足機械論和教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社會主義的實現,是就歷史發展的宏觀的大的階段而言的。這種社會主義是一種最後完成了的、高度完善的社會主義。它不但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而且已消滅了商品生產和國家。這樣的社會主義,當然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有實現的可能。

但生產力要發展到怎樣的高度,具備怎樣的一些條件才能使此種社會主義實現,馬克思、恩格斯尚未作出十分具體的說明,多數情況下只限於作一種純理論的推斷。

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對他們所說的社會主義的實現作了一種過快、過於樂觀的估計,以為社會主義革命很快就會在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發生,而且一旦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商品生產和國家就消滅了。歷史已充分證明這樣的一種估計是不對的。

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先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卻未出現實現社會主義的動向和可能性。相反,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特定歷史情勢(這裡不可能一一分析),使俄國、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出現了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跨入社會主義大門的現實可能性。而且,就當時這些國家內外的情勢來說,不這樣做就不可能擺脫尖銳的危機,使國家和人民得到生存和發展。既然如此,以社會主義為其理想的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者,為什麼就要墨守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拒絕推翻資產階級以及地主階級,就跨入社會主義大門呢?

當然,這種社會主義還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最終完成、高度實現了的社會主義。但馬克思、恩格斯一向認為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捨此即不會有社會主義。既然這些國家已實現了這一點,而國家雖未消滅(也不可能和不應當消滅),但已從為維護資產階級以至地主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轉變為以維護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為唯一宗旨的國家,我們還能說這些國家的經濟和政權的性質不是社會主義的嗎?

它還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但已實現了社會主義的最基本的要求,踏出了社會主義的第一步,然而,由於這些國家原來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不高(但不是全無發展),生產力水平也相應不高,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一方面,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的實現確實強有力地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另一方面,較之於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又是相當之低的。

資本主義的缺點則是大魚吃小魚

於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出了挑戰:你說你行,你來同我比比看!這裡,我要提請那些誇耀西方資本主義成就的人注意:我不否認確實有成就,但請想一想,如果僅從16世紀尼德蘭舉行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資本主義的發展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時間了。而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又有多長的時間呢?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並且是在原有的落後狀況下,在世界資本主義瘋狂的壓制與包圍下,取得人所共見的巨大成績,一切公正的觀察者難道不應給以應有的肯定嗎?難道這不說明社會主義確有它的優越性嗎?

但是,我的這種提請注意是很天真的。因為資本主義的維護者們,除罕見的少數人之外,是從來不願講社會主義的好話的。他們只樂於講壞話,並且添油加醋,無中生有,講得津津有味。只要打開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廣播就可聽到。這是「宣傳」。幾何學的公理要是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也是要遭到反對的。如何回答資本主義的挑戰呢?有人主張投降、歸順。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乾脆拋棄社會主義,實行資本主義。

然而,這樣做將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結果是這樣的:一、原來維護人民利益的國家,變成了首先是維護資本家的利益的國家,廣大人民失去了原來的國家對他的關心與保護,成了全靠自己的命運的孤兒了。二、原來雖然落後,但完全能夠保持獨立和不斷發展民族經濟,變成了為世界巨大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所牢牢控制和擺佈的一顆棋子。生產力決不會一日千里地發展,生活水平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並駕齊趨的美妙幻想也決不會成為現實。

須知資本主義世界雖然很希望、很歡迎社會主義國家都變為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它的真正想法,至於表達的詞句在多數情況下決不會是赤裸裸的,而需求助於人道、民主、自由等詞句),但資本主義世界的競爭的鐵的法則是大魚吃小魚。生產力發展水平原來就不高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之後,就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條小魚,甚至是很小的魚。即使稍大或較大,也敵不住資本主義大魚們的合力進攻。

在上述兩種必然的結果下,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能夠迅速發展經濟,能夠有好的日子過嗎?當然不能。各種無法解決的尖銳問題將層出不窮,堆積如山。今天已轉向資本主義的東歐國家就是明證。

那末,出路何在呢?出路就是不投降、歸順資本主義,而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前提下大力發展生產。但這樣說還是很不夠的,問題在於如何才能使生產得到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社會主義是一種已消滅了商品生產的社會主義,但這在今天和未來很長的時間都是做不到的。

因此,不論社會主義者們是否喜歡,今天要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發展生產,就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生產。今日世界的生產就是商品生產,不存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說那種在未來高度實現了的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非商品生產的生產。然而,恰好是在這一點上,社會主義的領導人犯了錯誤,或者說沒有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適當途徑。

斯大林在基本上是否定商品生產、市場經濟的(有商品生產就有市場經濟,兩者不可分),至少也是採取很大的忽視態度的。毛澤東則至少是從1958年的「大躍進」以來,明顯表現出對商品生產的輕視、厭惡的態度,晚年則作出了否定的結論。同時,他又誇大階級鬥爭的作用,希望通過不斷地加強階級鬥爭來推動生產。這就是所謂「抓革命,促生產」,以階級鬥爭為發展生產的強大動力。

我估計斯大林、毛澤東之所以會有上述看法,是因為他們認為社會主義與商品生產、市場經濟不能相容,它的發展將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玷污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導至資本主義復辟。對毛澤東來說,尤其是這樣(斯大林的情況則要複雜一些,他個人在品性上恐有不少惡劣的東西)。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的堅持固然很重要,但理想不能脫離現實。

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社會主義國家如不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就無從發展生產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回答資本主義的挑戰。到了一定時期,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就會成為問題,甚至遭到滅亡。

從政治說,社會主義社會如不發展商品生產,就會逐漸走向專制主義。相反,商品生產的發展則最終(不是立即、馬上)必然導致民主化。喜歡專制獨裁的人總覺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格格不入,就是為此。

總之,社會主義國家為了發展生產就不能不發展商品生產(此外再無別的生產),但同時又必須堅定不渝地保持社會主義的制度與方向。我認為這就是當代社會主義所碰到的巨大歷史課題。鄧小平的重大貢獻,就在他率先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方針,結束了過去那種認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主義不能相容的理論。

從已取得的成就,歷史形成的和現實的種種條件來看,我認為前進途中雖不免有曲折,中國終將能發展商品經濟與堅持社會主義兩者的統一這個艱巨而偉大的歷史課題,使中國成為一個高度強盛的社會主義大國,並為整個人類的進步發展、為第三世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僅管我認為,資本主義是否曾有充分的發展並不是中國能否進入社會主義的先決條件,也不同意那種主張倒退到資本主義去的看法。但中國未經歷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這確實給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帶來了不少必須正視的問題。如封建主義思想影響濃厚、民主觀念缺乏、小生產者的狹隘與愚昧、對文化科學知識的輕視,等等。總之是保留著不少非現代的思想、習性、作風。這是很不利於現代化的。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不同意竭力誇大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影響,以反封建為名而要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問題是必須加以解決的。解決之道固然要靠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但如何教育,又是一問題。因為有些人心目中的馬克思主義形同封建主義,或滲雜了不少封建主義、小生產的思想意識,我以為這也正是產生「左」的思想的肥沃土壤。

在中國,封建主義思想、小生產的狹隘思想、「左」的思想,經常是親熱的三兄弟。因此,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時,必須注意到馬克思主義雖然要揭露、抑制資產階級民主,但一個真正的、好的馬克思主義者必然同時是一個憎惡封建主義的民主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是這樣的人,他們決非有些資產階級辯護士所描繪的冷酷的專制暴君。連民主主義的觀念也沒有,或十分缺乏,卻聲稱自己是最好的馬克思主義者,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是要打很多折扣的。

為了解決前述的問題,我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中應包含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念的教育。過去有人提出搞「新啟蒙」,我覺含混不妥,但又深感消除封建主義的思想影響是一大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要有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啟蒙運動」。現在看來也不妥。提口號是考慮實際效果的,不能亂提。事實上,當今的中國不可能再來一個什麼「啟蒙運動」,因為反封建的問題已在根本上獲得解決。而且一「運動」起來往往就會出問題。我想,為穩妥計,為大局的穩定計,不要再想掀起一個什麼「啟蒙運動」了,而要建議中共重視和加強經常性的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念的教育。

因為沒有民主觀念,沒有人民民主的大發揚就不會有社會主義的勝利。這是不可等閒視之的。須知現在是20世紀,並且很快就要進入21世紀了。

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

為了解決前述由於中國未經歷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而帶來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在對待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問題上肩負有兩重任務,即既要堅決批判(有說服力的科學的批判)它的一切腐朽反動的東西,又要努力學習它的一切合理的東西。這是雙重任務,不能只有其中的任何一重而沒有另一重。而且,這兩重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例如,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向社會主義國家推銷它的民主,以達其演變之目的,這是要堅決反對的,但同時又要承認它所說的民主在反對封建主義的過程中確曾起過重大作用,在反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過程中也曾起過重大作用。

社會主義國家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幾百年間積累的經驗,仍值得注意研究、借鑑。

「五四」以來,中國社會主義運動有一個為歷史原因所產生的缺陷,那就是簡單地宣告資本主義的一切都已腐朽了,馬上就要滅亡了。因此極大地忽視了對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有既批判又學習的雙重任務。不批判當然不行,不學習就必然要落後。如果說要「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的話,我認為絕不是倒退到資本主義去,而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前提下,通過既批判又學習的方法,把西方思想文化中一切合理的東西學過來,並結合實際應用於中國。此任務如不完成,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大業是不能完成的。在這意義上,近代一些革命先驅者所提出向西方學習這一歷史任務尚未完結。

「全盤西化」必須批判,優秀傳統不容否定。但如果認為只靠發揚固有優秀傳統,勿須向西方學習,就能取得中國社會主義的勝利,這是錯誤的。在社會主義的方向之下,把繼承優秀傳統和學習西方合理的東西有機地結合起來,我認為這才是應走的正確道路。當然,這條道路並不是那麼容易走的。中西文化的衝突及其解決是一巨大歷史課題,它也與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勝利密切相關。當我們碰到衝突時,須仔細考量,究竟是西方對還是傳統對,或兩者均有對有錯,而作出審慎的抉擇。不要偏執地認為,只有傳統對,西方不對,或只有西方對,傳統不對。

大陸的社會主義與台灣的資本主義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大陸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的關係將是怎樣的?

大陸社會主義的順利、長足的發展必將大大有利於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不僅是說在資源、市場、人力以致資金、科技等方面大陸能給台灣經濟的發展以有力的幫助,而且還因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大陸的存在,將使世界各資本主義強國在企圖控制、左右,甚或欺凌台灣上不敢過為己甚,肆無忌憚。

自近代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走過了一條充滿艱辛與血淚的道路,很少能得到順利的發展。而在有一個強大的大陸存在的條件下,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當可得到順利、充分的發展了。所以,台灣的真正靠山,最終不是美國或日本,而是大陸。台灣經濟的繁榮、發展,又將給大陸經濟的發展以強大的助力。如果兩岸統一,共商大計,使兩岸經濟協調、共同發展,以揚我國威於世界,則就是全民族的莫大幸福了!

假定(這當然只是一個假定)大陸的社會主義失敗了,那末由於中國所佔的重要戰略、經濟地位,中國將成為資本主義大國爭奪、控制、實現其霸權主義利益的重要地盤,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均將成為美國的附庸,扮演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大陸經濟將陷入混亂、倒退,美國、日本對台灣的控制將大為加強。中國人將分化為兩大陣營,要求恢復、堅持社會主義的和主張歸順資本主義的。內戰恐將不可避免。

但中國並非今日美國所戰勝了的伊拉克。再徵之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國人是善於通過堅韌而又靈活的鬥爭戰勝一切壓迫者,以求取自己的解放的。此外,已有七十70年鬥爭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又豈是可以小視、低估的力量?誰能斷言中國的社會主義就不能重新取得勝利?然而,這又要使我民族付出重大的代價了。

較之於大陸社會主義順利發展,兩岸康寧繁榮,孰好孰壞,不是洞若觀火嗎?所以,台灣當局仍堅持國共或資共不共戴天的想法,堅持「反共的基本國策」不變,是有背於民族大義的。作為政治詞句講講尚無大礙,付之實施則是大錯。◆